QQ网名大全

为什么我的预感总能变成现实啊,就是自己直觉很准。

神奇的直觉其实并不神奇,《知觉生长模型》书中对它的发生机制作过如下探讨。它的发生有多种机制:一、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知识、经验和各种生活习惯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定型了的思维路线,从而使人的认知具有固定的倾向性。
思维定势的主要生理学依据,实质上就是人脑知识结构中一套套固定的联络通路的结构,每当人采取一次特定的思路之后,就是开拓或者拓宽了一条通路。由于通路具有单向性,当下一次思维时,无论是受推动力或是扩散力量的影响,兴奋能量总是容易沿着已有的通路前进,尤其是在没有其它新开辟通路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在小学低年级学生作文时很常见:他们已经感觉到某句子必须修改,可是,重新思维的时候,总是难以**原有句子的影响。原有的通路占有夺取兴奋能量的优势,这也符合“生命世界节省能量的法则”。所以,下一次思维很可能采用同样的思路。兴奋能量每多一次从这条通路通过,这种联系就会变得更加牢固,以至于很难被破坏。通路也越来越宽广,夺取兴奋能量的优势也更加明显。因此,人们一旦采用了一种思路并加以固定之后,采取其他思路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少,这就形成了沿着这条固定思路去考虑问题的思维定势现象。同样道理,人们在回忆时,每次都走同一条路径,就形成了回忆时的定向现象。老人可以清晰地回忆往事(即使他此时已经患了近事遗忘症),实质上不能表示他所有的往事都记忆清晰,只能表示他这部分记忆特别清晰。
凡是不变或少变的刺激信息,人脑都采取自动化的应答反应,以提高反应速度和节约生命能量。自动化是人脑信息加工的终极产品,条件反射是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反应通路;自动化程度越高,越难以干扰及改变。无论是定势的思维或者回忆,多数只达到习惯的程度,它们尽管没有达到条件反射那么高的自动化程度,仍然只需要小量兴奋能量,就可以惯性地走遍全程,而不需要注意的参与,即它的中间过程已经成了不被人意识到的过程。但是,思维或回忆的结果都是被人意识到的。由于中间过程的“缺失”(没能意识到),结果的出现令人感到神秘就不奇怪了,于是,这个结果就被称为直觉。这是直觉的一个发生机制。
二、捷径现象
人脑追求快捷高效,追求自动化的原则是永远不变的。在人的知识结构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捷径”,一条条由许许多多经验支撑的固定的最宽敞最直接的通路。每当兴奋能量进入这些捷径,就可以迅速到达终点,一旦这些最终结果具有直觉的特征,就会令人感到神奇。
三、熟练迁移
有时候,原先学习和掌握的技能或技巧,对新学习的技能有促进作用,这叫做熟练迁移。例如会骑自行车,对于学习摩托车驾驶技术是有利的。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是迁移作用。
当外界客观刺激信息作用于人之时,如果这些客观刺激信息与人贮存的信息相类似,就有可能发生熟练迁移,将新信息导入熟悉的定势中,产生直觉。例如看见一个人写的字很好,就判断此人有很高的文化,实际上,此人只上过小学三年级。他喜欢写字,勤加练习,所以字写得不错。一位**曾经被欺骗了感情,后来,她代表公司招工。面试时,看见一位因为紧张而强作微笑,“皮笑肉不笑”的男青年时,马上心生反感,断定此人必定**诈,他落选了。这些都是熟练迁移,客观刺激信息和判断的结果是清晰地意识到的,迁移的过程是不会被意识到的。
四、主动整形
主动整形是直觉的生理学基础之一,通常,主动整形的结果是“知觉”,但是,有时候主动整形之后,产生“判断”、“选择”和“把握”之时,就属于“直觉”了。例如看见斑点狗的图,主动整形的结果是:判断为狗,这属于知觉范畴。看见一个手臂上有纹身的青年,主动整形的结果是:判断他是个坏人,是**的人。这属于直觉范畴。其实,现代一些小青年纹身,有临时贴上去的,有真的纹上去的;有的是爱美、有的是模仿,他真的不知道这会在成年人心中产生这样的印象;有的确实是**的成员;还有一些其它原因的:如上述手臂有纹身的小青年,其实是个胆小鬼,由于经常上夜班,害怕被**,于是,每逢上夜班,都将纹身暴露,希望达到吓唬“同行”的作用。
有时候,对某个人、某种客观事物“先入为主”的成见、印象或偏见,以及社会刻板效应和晕轮效应,这些主动整形都可能让人产生直觉。
(五)意识的层次
无论是条件反射、动力定型、思维定势、习惯、熟练迁移,还是主动整形,无论它们结构上有任何差异,都不影响意识流前进时,首先会沿着原有的通路前进,道路越宽广,则获得的兴奋能量越多,反之则获得的兴奋能量越少的规律。意识流只有在集中了足够的兴奋能量之后,才可以进行开拓性前进的工作。意识流优先沿着原有通路前进的规律表现在人的一切心理活动中,譬如,人在重复(10~15次)感知两个大小不等的球后,对两个大小相等的球会感知为不相等。这个实验称为定势错觉实验,它证明了错觉的产生可以由意识流沿着固有的联系通路前进而引起。
人们经常使用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有临时的,有经常性的。临时的选择性是由人一时的需要、情绪、心理状态决定的。经常性的选择性则常常是由于人在某方面的长期活动(如从事不同的职业)而造成的,也就是说,意识流总是习惯性地沿着建立起来的宽广的通路前进的。显然,人主动的知觉过程也会越来越习惯化,越来越减少对兴奋能量的需求。
在意识的层次结构中,只有获得兴奋能量最多的心理活动才会反映到意识层中,其他的过程都不能被意识到。
直觉是由接收到外界大量的客观刺激信息(即外来的兴奋能量)所引起,所以,感知觉是发生在意识层的,兴奋能量扩散,直觉思维的中间过程都发生在经验性的、原有的联络通路之间,对兴奋能量的需求不大,所以,不会反映到意识层,不会被人意识到,但是,直觉的判断、选择和把握是发生在意识层的。例如,母亲一边看着儿子吃**,一边安慰他:“好好睡觉,醒来病就好了。”经验告诉她:这个**生**术高明,儿子这种小病,他很快就可以治愈。这些思维过程就是意识流在原有联络通路之间运行的过程,只需小量兴奋能量就完成了,所以,不会反映到意识层中。思维的结果——儿子明天会痊愈的判断,由于符合人的需要和希望(她需要知道儿子服**后的结果、需要知道儿子什么时候痊愈),即判断的兴奋能量与需要和希望区域的贮存的兴奋能量汇总在一起,能量大大地增强了,于是,可以反映到意识层中。再举一例,一个农夫第一次看见真空包装食品。他问售货员:“要用剪刀剪开它吗?”售货员:“不用。”“是撕开它吧?”“对。”这是个推理过程:
1 、不必用剪刀、小刀,就一定是其它办法。
2 、可用撕、咬、拉等方法。
3 、咬的方法不文明;拉的方法费劲;只有撕的方法不费劲,又文明。
4 、判断是采用撕开的方法。
这个推理的过程都在兴奋网络层中,不会被人意识到。做出判断后,到需要发问,中间有一段时间,在这段短暂的时间中,在推动力的作用下,后面的兴奋能量赶上了停留在判断区域的兴奋能量,聚集起来,力量大增,于是,上升到意识层中,表现出直觉的形式。
总之,直觉的中间过程是不必反映到意识层中的,不被人意识到。因此,人没有意识到逻辑辨证的形式,并不表示直觉真的没有逻辑辨证的形式。
人往往会有突如其来的想法、念头,其中有些想法和念头发生的机制完成和直觉的发生机制相同,并非真正凭空而来。
佚名
2024-06-01 08:45:24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