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关于佛教放下的问题。

佛祖释迦牟尼当年证道后,叹曰:奇哉!人人皆有如来智慧德能,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放下执著了,但还有妄想分别,就成阿罗汉;放下执著和分别,但还有妄想,是菩萨的境界;妄想分别执著全都放下了,就成佛了。
佛法,没别的,“放下”而已。
两位禅者走在一条泥泞的道路。走到一处浅滩时,看见一位美丽的少女在那里踯躅不前。由于她穿着丝绸的罗裾,使她无法跨步走过浅滩。
“来吧!小姑娘,我背你过去。”师兄说罢,把少女背了起来。
过了浅滩,他把小姑娘放下,然后和师弟继续前进。
师弟跟在师兄后面,一路上心里不悦,但他默不作声。晚上,住到寺院里后,他忍不住了,对师兄说:“我们出家人要守戒律,不能亲近女色,你今天为什么要背那个女人过河呢?”
“呀!你说的是那个女人呀!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到现在还挂在心上?”

凡圣人者,都是放下了二元对立心,而成为圣者。放下是什么?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着。提起是什么?上求佛法,下化众生。僧人舍家弃欲,青灯古佛,不明者以为躲避逃脱责任,而实际上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先求自己觉悟,再想法设法觉悟别人。佛教的大乘行者,他们所作的事业,不但是自他两利,而且是利他重于自利,为人急于为己。**先生曾说:“佛教以牺牲为主义,救济众生”,即是有见于此而说的。

佛说法49年,竟问须菩提: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如来无所说。佛又说: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

对于我们凡夫,放下,是心里放下,事还照常做;放下,是为了更好地担当,因为有了一个良好的心态。一天到晚批评别人,不知道检点自己,就是“放不下”;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嗔痴慢、五欲六尘,就是“放不下”。

空,不是空无一物,而是把贪嗔痴等身心的各种毒素,把假恶丑放下。不是让我们把原则道义法律都放下。从未听闻佛法的人,只要懂得放下,就是个觉悟的人。六祖慧能听到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大悟,无所住就是不执着,就是放下。
不执著,是心里不执著,事还照常做。这样我们做事时就会有良好的心态,不会患得患失,而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事情做得比别人还要积极、还要好,而心地清净、丝毫不染着,这就是放下,这就是菩萨行。放下一切,才能见到事实真相。
比如,你放不下爱情,你就会受到爱情的折磨和挫折,你的嗔恨心就随着爱情怒火炽烧而出现了,那时候,你会有生不如死的感觉,你非常心痛、怨恨、孤独、寂寞、委屈、恨不得走极端的路,极其痛苦了,你的痛苦犹如地狱冷和热的痛苦,非常折磨你,这就是爱情的地狱之心;
甄嬛传里的甄嬛,就是典型例子。她本以为皇帝是真心爱她,执著心太强。没看透皇帝的心,认为皇帝既然喜**她,就必须要怎么怎么样啊。其实皇帝早说过:看上她,是她的福气。而她却当真了,认为爱情来了。一旦爱情不再,她就执意要离开皇帝,宁肯到尼姑庵里青灯古佛一辈子。后来看透了人情百态、世间冷暖,不执著了,就设计回到皇帝身边。

事还照常做:
比如,佛法并不否定权谋学问,而是要看我们拿这个来做什么。佛教劝人要‘少欲知足’,并没有要人逃避责任。佛教要人‘铁肩担道义’,不能做独善其身的‘自了汉’,所谓‘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就是最好的说明。
比如:佛教有句话,叫做“因上努力,果上随缘”。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握的部分尽力而为,至于最终结果如何,就顺其自然而不是一味强求。倘能做到这一点,就不会有什么压力了。任何一件事的成败都是相对的,是可以转化的。如果因为这种暂时得失造成压力,不仅于事无补,还会因此带来更多的负面作用。
佛教反对命运操纵在他人或神的手中,自己做的自己承当,因此人人要克苦耐劳,努力奋斗,为了明日,必须献出今天,没有辛勤的耕耘,那会有丰硕的收获呢?
  
  
“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
五代十国乱世时有个冯道,因曾历四朝,相六帝,被后人称为官场“不倒翁”,破**历史以来官场记录。南师怀谨评冯道:他有三不欺:所愿者下不欺于地,中不欺于人,上不欺于天,以三不欺为素。贱如是,贵如是,长如是,老如是…… 特别声明这个人,是不能随便效法的。现在只是就学理上,作客观的研究而已。(佛家说到大菩萨境界时,才能随类化身,随缘不变) 
宋朝欧阳修说读书人的气节都被他丧尽,有奶便是娘!如果说太平时代,能够在**风浪中屹立不摇,倒还不足为奇。但在那么一个大变乱的八十余年中,他能始终不倒,确实不简单。第一点,此人至少做到不**,使人家无法攻击他;而且其他的品格行为方面,也是炉火纯青,以致无懈可击。自称“长乐老人”,历史上只有两个人敢这么吹牛,其中一个是当皇帝的——清朝的乾隆皇帝——自称“十全老人”。
凡是被人攻击的,归纳起来,不外财、色两类,冯道这个人大概这两种毛病都没有。他本身非常正,冰清玉洁,没有嗜好,真的是学佛的。乃至他的儿子买了一条活鱼,他一看到,把儿子叫过来,就把活鱼放生了。在乱世中间拨乱反正要做到这样一个人,太难太难。
在五代这八十年大乱中,他对于保存文化、保留**的元气,都有不可磨灭的功绩。为了顾全大局,背上千秋不忠的罪名。由他的著作上看起来,他当时的观念是:向谁去尽忠?这些家伙都是外国人,打到**来,各个当会儿皇帝,要向他们去尽忠?那才不干哩!我是**人啊!所以他说“狼虎丛中也立身”,他并没有把五代时的那些皇帝当皇帝,他对那些皇帝们视如虎狼。再看他的一生,可以说是清廉、严肃、淳厚,度量当然也很宽宏,能够包涵仇人,能够感化了仇人。老实说,后世的人要学冯道也学不到,因为没有他的学养,也没有他的气节。且看他能包容敌人、感化敌人,可见他几乎没有发过脾气。
后来苏东坡同王安石都赞叹他,苏东坡讲冯道:“菩萨,再来人也。”王安石讲冯道,“佛位中人”。说他是**。从历史上找出一个人物,就是冯道,那真是得了庄子的秘诀。

  放下压力(累与不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蒙尘的心,会变得灰色和迷茫。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很多事情,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在心里安家落户。心里的事情一多,就会变得杂乱无序,然后心也跟着乱起来。有些痛苦的情绪和不愉快的记忆,如果充斥在心里,就会使人委靡不振。所以,扫地除尘,能够使黯然的心变得亮堂;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告别烦乱;把一些无谓的痛苦扔掉,快乐就有了更多更大的空间。紧**住不快乐的理由,无视快乐的理由,就是你总是觉得难受的原因了。
  
  放下烦恼(快乐其实很简单)所谓练习微笑,不是机械地挪动你的面部表情,而是努力地改变你的心态,调节你的心情。学会平静地接受现实,学会对自己说声顺其自然,学会坦然地面对厄运,学会积极地看待人生,学会凡事都往好处想。这样,阳光就会流进心里来,驱走恐惧,驱走黑暗,驱走所有的阴霾。快乐其实很简单,不要自己不快乐就可以了。
  
  放下自卑(把自卑从你的字典里删去)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伟人,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内心强大的人。内心的强大,能够稀释一切痛苦和哀愁;内心的强大,能够有效弥补你外在的不足;内心的强大,能够让你无所畏惧地走在大路上,感到自己的思想,高过所有的建筑和山峰!相信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你同样可以拥有一个有价值的人生。
  
  放下懒惰(奋斗改变命运)不要一味地羡慕人家的绝活与绝招,通过恒久的努力,你也完全可以拥有。因为,把一个简单的动作练到出神入化,就是绝招;把一件平凡的小事做到炉火纯青,就是绝活。提醒自己,记住自己的提醒,上进的你,快乐的你,健康的你,善良的你,一定会有一个灿烂的人生。
  
  放下消极(绝望向左,希望向右)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人,那么,请为“最好的自己”加油吧,让积极打败消极,让高尚打败鄙陋,让真诚打败虚伪,让宽容打败褊狭,让快乐打败忧郁,让勤奋打败懒惰,让坚强打败脆弱,让伟大打败猥琐……只要你愿意,你完全可以一辈子都做最好的自己。
  没有谁能够左右胜负,除了你。自己的战争,你就是运筹帷幄的将军!
  不是所有的梦想都能成为美好的现实,但美丽的梦想同样可以装点出生活的美丽。
  
  放下抱怨(与其抱怨,不如努力)所有的失败都是为成功做准备。抱怨和泄气,只能阻碍成功向自己走来的步伐。放下抱怨,心平气和地接受失败,无疑是智者的姿态。抱怨无法改变现状,拼搏才能带来希望。真的金子,只要自己不把自己埋没,只要一心想着闪光,就总有闪光的那一天。纵观古今中外,很多人生的奇迹,都是那些最初拿了一手坏牌的人创造的。不要总是烦恼生活。不要总以为生活辜负了你什么,其实,你跟别人拥有的一样多。
  
  放下犹豫(立即行动,成功无限)认准了的事情,不要优柔寡断;选准了一个方向,就只管上路,不要回头。机遇就像闪电,只有快速果断才能将它捕获。立即行动是所有成功人士共同的特质。如果你有什么好的想法,那就立即行动吧;如果你遇到了一个好的机遇,那就立即抓住吧。立即行动,成功无限!有些人是必须忘记的,有些事是用来反省的,有些东西是不能不清理的。该放手时就放手,你才可以腾出手来,抓住原本属于你的快乐和幸福!有些事情是不能等待的,一时的犹豫,留下的将是永远的遗憾!
  
  放下狭隘(心宽,天地就宽)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别人,其实也是给自己的心灵让路。只有在宽容的世界里,人,才能奏出和谐的生命之歌!要想没有偏见,就要创造一个宽容的社会。要想根除偏见,就要首先根除狭隘的思想。只有远离偏见,才有人与内心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我们不但要自己快乐,还要把自己的快乐分享给朋友、家人甚至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因为分享快乐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一种更高境界的快乐。

临济宗第十二代祖师大慧宗杲,是宋代著名的爱国高僧。他所在的时代,正是金兵大肆入侵,宋室被迫南迁的民族存亡的危机关头。他虽是一个世外僧人,却表现出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与爱国热忱。他利用其在民众中和重大影响,鼓动信徒们全力支持岳飞抗金。他的老友,当朝右丞相张浚,他的得法弟子刑部侍郎张九成,正是朝中主战派的领袖人物。他因此而得罪了丞相秦桧,被流放岭南多年。
有一位将军,许是厌恶了连年征战与血腥接杀,也许是惧怕了死亡,找到大慧宗杲,要求剃度出家。宗杲禅师说:“我虽然是一个与世无争的僧衲,但爱君报国之心,与你们这些忠义之士同等。正当抗敌救国的紧要关头,你一位指挥千军万马冲锋陷阵的将军,怎能临阵脱逃呢!”将军说:“我并非贪生怕死,而是真正看破了红尘,所以才来出家的。请**慈悲,收留我作弟子吧。”
宗杲禅师打量了他一会儿,郑重地说:“你有家庭,有一份社会责任,现在还不能真正放下所有的习气,因此,你暂且不能出家”。将军急切地表白说:“我什么都能得下,家庭,妻妾,儿女,名誉,地位,权力,我都厌恶了,请您即刻为我落发吧。”大慧宗杲禅师笑而不答,起身离开了。将军久等,不见禅师归来,只好无奈离开。然而,他并不死心,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来到寺院,等待在方丈门前。宗杲禅师打开房门,便与之相遇。禅师佯装不知,问他为何那么早来寺院?将军模仿丛林之中流行的偈子,说道:“为除心头火,清早礼师尊。”宗杲禅师见他班门弄斧,开玩笑说道:“凌晨离梦乡,不怕妻偷人?”将军恼羞成怒,骂道:“你个老秃驴,说话太伤人!” 宗杲禅师哈哈大笑:“你不是要出家吗?你舍弃家庭之后,妻子,小妾自然要走的走,嫁的嫁,偷人不偷人与你有什么关系?嘴里说是将一切放下了,轻轻一**,怨气三千丈,怒火腹中烧,算什么看破红尘?”
佚名
2024-06-07 07:27:45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7 12:19:35

    请教一下关于我家穿衣镜的放置风水问题

    放在你认为最合适的地方、无需去在意其风水、风水你说有就有、你说没有它就没有、关键是你住的舒适就行、

  • 佚名
    2024-06-07 20:46:44

    请教一下关于房子风水问题!

    你好,如果你是在城市中的话,大门是不做纳气口用的,,它只是人平时进出的活动区而已,家里的财运等好运纳气口是在家里的阳台的,把阳台风水和房子内部的布置结合八字调理...

  • 佚名
    2024-06-07 16:53:19

    诚心提问 请教一下关于风水的问题

    你的意思是在没重装修前,你爸是健康的。是在装修后才一直生病。是这个意思?如果是这样,情况的最大可能性是由于使有的装修日子问题,即不能与原来的屋子之气对接,以至于...

  • 佚名
    2024-06-07 12:38:24

    关于墓地,请教个问题

    相对大兴天堂公墓较便宜,也离城相对较近,刚刚出六环,最差的大概要15000左右,好一点的带亭子的大概70000可以买到。使用期20年。

  • 佚名
    2024-06-07 20:28:30

    有关佛教道家的问题

    土地属于道家,四大金刚属于佛家。道家有四大元帅。很多寺庙、道观都是佛道同供、佛道同源的。当然,有时候也是为了赚更多的香火钱。至于“佛教从印度传入,应该是外来教种...

  • 佚名
    2024-06-07 09:07:14

    关于放生问题

    南无阿弥陀佛你可以活水中放生田螺,泥鳅等。也可以看下面一个从事水产养殖十几年的人解答放生疑问本人从1994年开始从事水产养殖,先后养殖过河蚌、牛蛙、青虾、基围虾...

  • 佚名
    2024-06-07 08:00:00

    关于佛教的问题

    你天天拜,拜的都是什么呀,是佛吗?佛在哪里啊?有人知道,他说,佛在我心里;那佛是什么样子啊?你的心又在哪里啊?你的心脏一分钟跳多少下,佛在那里面吗?他回答不上来...

  • 佚名
    2024-06-07 08:00:00

    关于佛菩萨度人的问题

    1, 佛无法用神通马上度我们,而是用智慧和方便度我们。 往生极乐世界,靠的还是个人的修行。 继续都读经,都看资料,慢慢会了解了。2, 从菩萨来讲,根本不会认为自...

  • 佚名
    2024-06-07 08:00:00

    请教风水**关于玄关的问题

    简单呀,挂个大的**结

  • 佚名
    2024-06-07 08:00:00

    请教佛教里面的问题佛说放下妄想分别执着

    净空法师---大乘经里面常讲,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就是佛;还会起心动念,能做到不分别、不执着,这是菩萨;不分别也做不到,不分别很微细,能够做到不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