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我记得看了一个帖子,说是**分子像白蚁一样,越来越多,很有趣,可是我找不到了,能帮我找找?

要从群众角度看问题

2011年01月09日 14:15:40  来源: 光明日报 【字号 大小】【收藏】【打印】【关闭】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迫切需要注重从群众的角度看问题,这既是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有效方法,又是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本文作者熟悉基层工作,对如何改进党群、干群关系有深入思考。本刊今天特刊发此文,相信会对读者有所启发。
  注重从群众的角度看问题,首先要置身于群众之中,并把自己真正当成是普通群众的一员
  有的离退休老干部谈论群众工作时说,在任时总觉得自己了解群众,工作做得还不错,没想到退下来后,同群众伴到一起,才知道有的事并没有做好,与群众的愿望还存有不小的差距。这反映出一个问题:近些年随着交通、通讯等条件的改善,不仅一些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少了,就连一些基层干部面对面做群众工作也少了。有的领导同志到基层考察、调研,往往只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而且下面的准备也是越来越“精细”,不但领导走的路线,事先已有人给踩了好几遍,甚至连被调查对象及调查对象要讲哪些话、讲多长时间都给定好了。这样的考察、调研很难听到真话、觉察实情。若以此为依据作指示、做决策,也很少有不脱离实际的。一位社会学家直言:如今有的干部很会做“领导工作”而不会做群众工作,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远离了群众。
  领导干部要想听真言、察实情、求良策,必须彻底清除“官重民轻”、“上智下愚”等陈腐观念,放下架子,以普通群众的身份,到群众中去,到困难多、群众意见大的地方去,面对面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了解他们的心声,体验和感悟他们的所思、所盼、所忧。信奉宗教的人,把到寺观教堂做礼拜看成是净化心灵的必修课,风雨无阻,甚为虔诚。我们**党人视人民群众为“上帝”,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们每过一段时间,都能以公仆的身份,到基层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多交“布衣”朋友,多拜群众为师,那么对很多问题会看得更清楚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更多、更有效一些。
  注重从群众的角度看问题,关键是心里要装着群众,对群众要有真感情
  做群众工作,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只有心里装着群众,与群众心连心,遇事才会把群众的冷暖和利益想在最前面。据载,1949年3月,**从西柏坡迁至北平的第三天晚上,食堂加餐四菜一汤,**颇有感触,批评说:“碗里有饭,不能光往自己的嘴里扒拉,老百姓的粮食早都被**抢光了,他们不少人在饿着肚子。如果这样吃下去,不用多久,我们的餐桌上的菜饭就将会摆满。到那时,我们把为人民服务喊得越响,人民群众就会越恨我们。”当有人告诉他,这次改善伙食,是为了庆祝搬迁的胜利。**听了更加严肃地说:“要想做脱离人民群众的事情,什么时候都可以找到借口。”现在,我们公宴饭桌上摆的又何止是四菜一汤,但还有多少人由此在想着群众和感到不安?每年岁末年初,一些领导干部到下面访贫问苦送温暖,在接受基层的招待用餐中,面对满桌佳肴,想着那些贫困群众的生活情景,有的也感到难以下咽,但回来后似乎很快就淡忘了,其原因恐怕还是与群众感情不够深有关。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做群众工作,如果对群众缺少感情,态度生硬蛮横,方法简单粗暴,往往会把小矛盾闹成大问题,将容易办的事弄得很难办。反之,如果对群众饱含深情,尊重他们,信任他们,真心诚意地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反映,一些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就会变得简单起来,再难办的事也会变得好办起来。有位**局长谈了这样一件事:一位70多岁的退休老职工为自己的身份问题,**了十几年,无论怎么做工作,老人都听不进去。一次,他登门看望老人,坐到炕上与老人整整唠了一天,也未**老人的思想疙瘩。后来,当老人用锈迹斑斑的茶碗给他倒了一碗水,他端起来就喝,没想到这一平常举动使老人的眼睛一下热了,老人激动地说:“以前我儿媳来了不喝我倒的水,干部来了也不喝我倒的水,嫌我脏,我就不相信他们。”这位**局长就是因喝了这碗水,与老人的心一下子贴近了。老人的心锁终于被打开了,从此再也没有**。
  从群众的角度看问题的方式方法
  注重从群众的角度看问题,在方式方法上要切实把握三点:
  一是要以群众的眼光去认识问题。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对有些问题,群众与我们的认识不一致,失偏的往往并非是群众。比如对耕地的看法,自古以来,农民就把土地视为**子。看到大片大片耕地在消失,他们深感痛心和不安,觉得再这样搞下去要闹粮荒。沿海一些农田被占用得差不多的地区,已开始感觉到这方面的“隐痛”。但内陆地区的不少干部,还没有看到这一层,思想上仍存有“依恋土地,没有出路”、“地多受穷,种粮吃亏”等错误观念。又比如对**问题,很多群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认为**就像白蚁蛀蚀房子一样,此害不除,房子迟早是要被蛀倒的。而我们有些干部对此却不以为然,认为搞市场经济,出现一点**属正常现象,无须大惊小怪。有的甚至以为我们有强大的**作支撑,政权绝不会出问题,不必杞人忧天。很显然,在这些方面,群众比我们要看得深远。借助群众的眼光看问题,不仅能使我们对事物看得清,识得真,更重要的是能使我们在一些大是大非问题上头脑清醒,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二是要用群众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涛**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真正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做群众工作,只有运用群众的观点去分析和研究问题,才能明辨是非,准确把握问题的实质和努力的方向。农村一些地方正在实施的撤村并居工程,从长远看的确是件好事,但对一些现实问题若考虑不周,安排不当,群众就会不满意。如新建的居住点距耕地有多远,生产是不是方便?住楼房增加的生活成本,农民能不能承受?宅基地复垦转化后的增值收益,农民有没有全部获得?等等。有的地方农民对撤村并居存有抵触情绪,多半都是因为这些问题没有解决好。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集中体现。有两座人口规模、经济水平差不多的城市,同样是老城区改造,对拆迁的黄金地段,一个全部用于商业住宅楼开发,**从中赚了一笔钱;一个在搞商业住宅楼开发的同时,拿出一块地建街头公园和绿地,**贴了一笔钱。对这两种做法怎么看?显而易见,在城市建设资金普遍感到紧缺的情况下,**能够在黄金地段为居民建一片休闲活动场所,实为难得。此举更符合群众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三是要按群众的意愿去解决问题。目前,群众最痛恨、最担心的还是**问题。为了**的长治久安,他们期望党和**能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进一步加大铲除**的力度。“病从口入”,**也是如此。“吃了嘴软,拿了手软”、“酒杯一端,政策放宽”,一些干部腐化堕落大都是从吃喝玩乐开始的,惩治**应坚持在这方面下“猛**”。有的群众说得很直白:“干部如果连嘴上的**都治不好,那心上的**就更难治了。”
  群众最渴望的是干部作风能有一个大的好转。一些老党员、老农民十分怀念解放初期的干部作风和干群关系。对那时社会上流传的一首民谣,他们至今仍记忆犹新:“**党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穿草鞋走万里,夜提灯笼访贫农。”当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做群众工作早已不用“穿草鞋、提灯笼”,但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等优良作风一刻也不能丢。
  群众最期盼的是党的惠民政策能落到实处。特别是在打造“民心工程”中,钱要花到点子上,事要做在紧要处,既要讲“面子”,更要重“里子”,对那些中看不中用的“形象工程”,要就此打住,坚决制止。对中央给予老百姓的经济实惠,应减少中间运作环节,严访有人从中“揩油”或“拦截”。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只要我们心里装着群众,遇事注重从群众的角度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群众工作就一定能够出现新的局面,取得新的成效。
佚名
2024-06-16 17:55:28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