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本人初三,要求在语文课上讲解一篇文言文,一般5至10分钟,请给出作者的基本**和文章所描述人的事并精彩

送东阳马生序
原文
余幼时即嗜[1]学。家贫,无从[2]致书[3]以观,每假借[4]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5]。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6]。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7],益慕圣贤之道。又患[8]无硕师[9]名人与游,尝[10]趋[11]百里外,从乡之先达[12]执经叩问[13]。先达德隆望尊[14],门人弟子填其室[15],未尝稍降辞色[16]。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17],俯身倾耳以请[18];或遇其叱咄[19],色愈恭,礼愈至[20],不敢出一言以复[21];俟[22]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23]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24]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25]而不知。至舍[26],四支[27]僵劲不能动,媵人[28]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29],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30],烨然[31]若神人;余则缊[32]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33]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待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37],县官[38]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39]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40]甚称其贤。余朝京师[41],生以乡人子谒余。撰[42]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43]。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44]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注释
[1]嗜:特别爱好。
[2]无从:没有办法。
[3]致书:得到书,这里是买书的意思。
[4]假借:借。“假”也是借的意思。
[5]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抄书.“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
[6]走:跑。
[7]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8]加冠:加冠之后,指已成年。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以二十。这里即指二十岁。
[9]患:担心,忧虑。
[10]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硕,大。
[11]尝:曾经。
[12]趋:奔向。
[13]先达: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14]叩问:求教。叩,请教。
[15]德隆望尊:道德高,声望重。又作德高望重。
[16]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门人、弟子,学生。填,塞。这里是拥挤的意思。
[17]辞色:言语和脸色。
[18]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
[19]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现尊敬而专心)请教。
[20] 叱咄:训斥,呵责。
[21]至:周到。
[22]复:这里指辩解。
[23]俟:等待。
[24]负箧(qiè)曳屣(xǐ):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25]穷冬:严冬。
[26]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
[27]舍:这里指学舍,学校。
[28]支:通“肢”。
[29]媵(yìng)人:这里指服侍的人。
[30]汤:热水。
[31]沃灌:浇水洗。
[32]衾:(qīn)被子。
[33]寓逆旅:住在旅店里。逆旅,旅店。
[34]容臭:(xiù)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35]烨(y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36]缊(yùn)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缊,旧絮.敝,破.
[37]口体之奉:指衣食的享 用.
[38]太学:即国子监,设于京城,是全国最高学府。
[39]县官:这里指朝廷。廪稍:廪食,即伙食费用。
[40]司业、博士:指国子监司业、国子监博士,都是教官。
[41]流辈:同辈的人。
[42]朝京师:这里指去官后进京朝见皇帝。
[43]撰:同“撰”。长书:长信。贽:初见面时表敬意送的礼物。
[44]夷:平和。
[45]际遇之盛:谓好的遭遇。这里指官位之盛
[46]与游:相互交往。
[47]趋:快走。
[48]慕:仰慕。
[49]拥覆:围盖起来。
[50]色愈恭:表情更加恭顺。
[51]乃和:才得暖和。乃,才。
译文
我小时就爱好读书。(因为)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读,(于是)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日子按期归还。(冬天)天气十分寒冷,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够弯曲、伸直,也不敢放松(抄书)。抄写完毕,跑着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为这样,许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当我) 成年时,(就)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后来担心没有**、名人与我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道德高声望高,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他的书房,他(却)从不稍微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态度愈加恭顺,礼数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还言;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积雪有好几尺厚,脚和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到了书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用被子给我围裹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我)住在旅店里,我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味道好的东西可以享受。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有红缨装饰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光彩照人的样子仿佛神仙一般;而我却穿着破旧的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吃的穿的不如别人。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现在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现在这些学生在太学里学习,朝廷天天供给膳食,父母年年送来皮袍和绸衣,(这就)没有挨冻挨饿的忧虑;坐在高大宽敞的房屋之下读着《诗》《书》,(这就)没有东奔西走的劳累;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任何问题得不到解决,没有任何要求得不到满足;一切应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这就)不必象我那样亲手抄写,向别人借来然后才能看到啦。(要是)他们学业(还)不精通,德行(还)有不具备的,(那就)不是(他的)天质低下,而是(他的)心不如我专一罢了,难道是别人的过错吗?
东阳马君则已经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贤能。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辩论,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的人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求学的艰难告诉他。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则是我的志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遭遇之好而在同乡前骄傲,难道是了解我吗!
词类活用
腰白玉之环。(腰,名词作动词,腰佩。)
手自笔录。 (手,名词作动词,用手,亲手)
日有...岁有...(日,岁,时间词作状语)

媵人持汤沃灌 (汤:古义为热水;今指喝的汤。)
走送之。(走,古义为跑,今义为走)
以:1.来 (计日以还;俯身倾耳以请)
2.把 (以书假余)
3.用 (以衾拥覆)
4.因为(以中有足乐者)
之:1.的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2.代词 (走送之)
3.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当余之从师也)
4.无实义 (无鲜肥之味之享)
5.臭,1香气
2臭气
通假字
1支:同“肢”四肢
2被:同“披”穿着
3灌: 同 "盥"
1.本文的中心是什么?文章是如何阐述的?
(解说:本文以记叙为主,适当渲染描绘,笔法简洁,文采飞扬,气韵流动。尤以首段对“趋行百里,负箧曳屣于硕师名人求教;俯身倾耳,甘于粗敝为进德修身足乐”的记叙、描述;第2段对“被绮绣,沃甘肥,学有不成怎可怨天?书满栋师常伴,业有不精岂非不专”的记叙、描述,以及二者的对比,从而得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的结论,这样的写法更是美妙绝伦,学习时务必引导学生仔细品味。)
3.作者是怎样写自己的求学经历的?
作者写自己年轻时学习上的艰苦情景,主要写了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开篇即点出学习上难以解决的矛盾:“家贫”和“嗜学”,由此引出了求学的艰难:常借书于人,手自笔录,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因此得以遍观群书。苦无名师引导,趋百里外,从师叩问。经过作者的主观努力,顽强拼搏,在付出了无数辛勤的劳动,经历了无数辛酸后,终于克服了学习上“无书”和“无师”的困难,获得了知识,成为饱学之士。作者特别渲染了从师求学的艰难:穷冬时节,穿行在深山大谷中,“足肤皲裂而不知”,“四肢僵劲不能动”。生活上艰苦异常,粗茶淡饭一日也只有两顿,穿的是破衣旧袍。但这些都未动摇作者求学的意志。在艰苦的学习生活中,作者怡然自乐,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精神上的富足,战胜了物质上的贫困。知识的积累,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作者最后以“勤且艰”小结自己的学习生涯,想必马生能从中受到启发。
4.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经历的目的何在?
是为了勉励马生专心向学,刻苦自励。因为课文只是节选,参照后文叙太学的优越学习条件,以及对马生语重心长的鼓励和期望,作者的意图非常明显。同时,文章由自己的经历写起,读来也更亲切平易。
5.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
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
6.宋濂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学为乐。这种求学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认识。
虽然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优越,远远超过了宋濂,但刻苦学习的精神却比不上他。因此,应该向他学习,不在生活上攀比,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
7.“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这种态度可取吗?为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无论赞同与否,言之成理即可。示例1:不可取。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关系,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示例2:可取。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质的学子。同时,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捕蛇者说
唐·柳宗元 选自《柳河东集》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niè)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xī)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luán wǎn)、瘘疠(lòu lì),**肌,杀三虫。其始,太**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sì)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lì)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cù),殚(dān)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xī),饥渴而顿踣(bó),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jīe)也。曩(nǎng)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huī)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xún xún)而起,视其缶(fǒu),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sì)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sì)夫观人风者得焉。

永州的野外生长着一种奇异的蛇,黑色的身体上有着白色的花纹;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全都干枯而死;如果咬了人,没有能够抵御毒蛇的办法。然而捉到它后,把它晾干,制成**饵,可以用来治愈大风、挛踠、瘘、疠等疾病;还可以去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那时开始,太**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捕捉这种蛇的人,(用蛇来)抵他们的赋税。永州的人都争着跑去干这件事。
有个姓蒋的人家,独自享有捕蛇抵税这种好处有三代了。我问他,就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这件差事上,我父亲也死在这件事情上。现在我继承祖业干这差事也已十二年了,有好几次险些死掉。”他说这番话时,神情像是很悲伤。
我很同情他,就说:“你怨恨这差事吗?我将要告诉地方官,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怎么样?”
姓蒋的(听了),大为悲伤,满眼含泪的样子**眼泪说:“您是哀怜我,想让我活下去吗?那么我这差事的不幸,还不如恢复我租赋遭受的不幸那么厉害呀。如果我不干这差事,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三代住到这个地方,累计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地窘迫,把他们土地上生产的出来的都拿去,把他们家里的收入也尽数拿去(交租税,仍不够),只得号啕痛哭辗转逃亡,又饥又渴倒在地上,(一路上)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带毒的疫气,一个接一个死去,尸体都互相枕压着。从前和我祖父同住在这里的,现在十户当中只剩不下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两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四五户了。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迁走了。可是我却由于捕蛇这个差事才活了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乡,到处骚扰,到处叫骂,那种喧闹的样子惊扰了乡间的平静,即使鸡狗也不得安宁啊。这时我就小心翼翼地起来,看看我的瓦罐,我的蛇还在,就放心躺下了。我小心地喂养蛇,到规定的日子把它献上去。回家后有滋有味地吃着田地里出产的东西,来度过我的余年。估计一年当中冒死的情况只是两次,其余时间我都可以快快乐乐地过日子。哪像我的乡邻们天天都在危险之中呢!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比起我的乡邻已经死在后面了,又怎么敢怨恨它(捕蛇这件事)呢?”
我听了(蒋氏的诉说)越听越悲伤。孔子说:“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啊。”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从蒋氏的遭遇来看,还真是可信的。唉!谁知道苛捐杂税的毒害比这种毒蛇还厉害呢!所以写了这篇“说”,用来期待那些朝廷派来考察民情的官员看到。

永州①之野产异蛇,黑质①而白章;触草木,尽死;①以啮人,无御②之①者。然得②而腊③之②以为铒,可③以已大风、挛踠、瘘、疠,**肌,杀三虫。①其始,太**④以王命聚④之,岁赋②其二,募有能捕⑤之②者,当③其租入。永⑥之人争奔走焉。
①⑥“之”:的。“异”:奇特。“质”:质地,底子。①“而”:表并列。“章”:彩色花纹。“触”:接触。“尽”:全部,都。①“以”:而,如果。“啮”:咬。“御”:抵御。②“之”:代蛇毒。①“者”:指办法。“然”:然而。②“而”:表顺承。“腊”:晒干。③④⑤“之”:代蛇。②③④“以”:用。“为”:作,制成。“饵”:**饵。“已”使动用法,使……离去,这里意为治好。“大风”:麻疯。“挛踠”:手脚不能屈伸的一种病。“瘘”:脖子肿。“疠”:恶疮。“去”:除去。“死肌”:失去感觉的肌肉,坏死的肌肉。“三虫”:人体内的寄生虫。①“其”:指所要述说的事。“太**”:御**,皇帝的**生。“聚”:收聚。“岁”:名词用作状语,每年。②“其”:指蛇。“二”:两次。“募”:征集,召募。②“者”:指人。“当”:当作。③“其”:指能捕捉到蛇的人。“人”:缴纳。“人”:民,避讳唐太宗李世民之“民”。“焉”:代词,指这件事。
以:
以啮人(连词,如果)
以王命聚之(用)

可以已大风(止,治愈)

有蒋氏者(…..的人)
几死者数矣(的情况)
貌若甚威者(好像)
若:
若毒之乎(你)(痛恨)
复若赋(你的)
涕:
汪然出涕(眼泪)
君将哀而生之乎(你将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生,使……活下去)
向:
向吾不为斯役(这里是假使的意思 )
则久已病矣(这里是困苦不堪)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缴纳)
触风雨,犯寒暑(顶着 冒着)
非死则徙尔(相当于“不是……就是……” “尔”同“耳”,罢了,表示陈述语气)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是介宾短语中的一种,乎,介词,同“于”,放在动词谓语后面作补语,可译为:到处吵嚷叫喊,到处骚扰) 这句是互文
哗然而骇者(然,助词,表示“……的样子” 者,代词,可译为“的情景”或“的气势”)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岂若,哪里像 是,这,指冒死的危险)
又安敢毒耶(怎么,哪里反问句,译为“又怎么敢怨恨这差事呢”)
苛政猛于虎也(译为“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啊”介宾短语用法之一,译为现代汉语时,一般要把介宾短语提到动词谓语之前作状语)这句话出自〈礼记·檀弓〉记载的一个故事。柳宗元引用这句话,意在对当时苛酷的赋敛表示不满,
吾尝疑乎是(代“苛政猛于虎”)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把肉晾干;以为,把......制成)
岁赋其二(征收)
永之人争奔走焉(代指这件事)
而乡邻之生日蹙(一天天地窘迫)
则熙熙而乐(快活的样子)
以俟夫现人风者得焉(俟,等待 焉,代词,指这篇文章)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呢!
实词总结

① 动词——作,制成。“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② 动词——做,干。“今吾嗣为之十二年”。
③ 动词——写。“故为之说”。

① 离去,意为**治。“可以已大风”。
② 已经。“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① 征收。“岁赋其二”。
② 租赋。“孰知赋敛之毒……”

① 恶疮。“可以已……瘘、疠”。
② 疫病,疫气。“呼嘘毒疠”。

① 缴纳。“当其租入”。
② 收入。“竭其庐之入”。

①每年。“岁赋其二”。
②年。“积于今六十岁矣”。

① 很。“貌若甚戚者”。
② 厉害。“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③ 超过。“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① 好像。“貌若甚戚者”。
② 你。“若毒之乎?”

① 怨恨。“若毒之乎?”
② 有毒的。“呼嘘毒疠”。
③ 害。“孰知赋敛之毒……”

① 活,存活。“君将哀而生之乎?”
② 生活。“而乡邻之生日蹙”。

① 吃。“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② s,饲。“谨食之”。

① 看。“今以蒋氏观之”。
② 考察。“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虚词总结

① 的。“永州之野产异蛇”。
② 取消句子独立性。“悍吏之来吾乡”。
③ 代词。“问之,则曰”(代人,他)“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自己,我)“今吾嗣为之十二年”(代事)“以啮人,无御之者”(代物,蛇)“言之,貌若甚戚者”(代话语)

① 而,如果。“以啮人,无御之者”。
② 用,拿。“太**以王命聚之”。
③ 因为。“而吾以捕蛇独存”。
④ 根据。“今以蒋氏观之”。
⑤ 表目的。“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① 兼词,于此。“永之人争奔走焉”。
② 之。“时而献焉”。
③ 语气词。“今其室十无一焉”。

① 吗。“君将哀而生之乎?”
② 呢。“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③(句中)于,在。“叫嚣乎东西”。

① 在。“吾祖死于是”。
② 给。“余将告于莅事者”。
③ 及于,到。“积于今六十岁矣”。
④ 比。“苛政猛于虎也”。
虚词重点:而
黑质而白章 表前后并列关系
得而腊之以为饵 表前后承接关系
哀而生之乎 表前后并列关系
而乡邻之生日蹙 表前后承接关系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表前对后的修饰关系
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表前对后的转折关系
哗然而骇者 表前对后的的修饰关系
恂恂而起 表前对后的的修饰关系
弛然而卧 表前对后的的修饰关系
视其缶,而吾蛇尚存 表示承接关系
时而献焉 表前对后的的修饰关系
退而甘食 表示承接关系
熙熙而乐 表前对后的的修饰关系
余闻而愈悲 表示承接关系
重点词语解释:
章:花纹。
聚:征集。
莅事:管理政事。
戚:悲伤。
涕:眼泪。
向:假如。
是:这。
齿:年龄。
安敢:怎么敢。
顿踣:(劳累得)跌倒在地上。
隳突:骚扰。
恂恂:小心谨慎的样子。
食:喂养。
熙熙:快乐的样子。
于是:在这件事上。
嗣:继承着。
毒:怨恨。
俟:等待,文中有希望之意。
走:奔向,趋向。
募:广泛争求。
岁:年。
何如:怎么样呢。
佚名
2024-06-04 11:29:58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4 19:25:33

    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稿

    课前三分钟演讲稿集萃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前不久,我读了一则童话故事,它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巨人的花园》。故事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

  • 佚名
    2024-06-04 23:20:53

    请给我一篇描写动物的作文

    猫有一对透亮灵活的大眼睛,黑黑的瞳仁还会变:早晨,像枣核;中午,就成了细线;夜里,却变成两只绿灯泡,圆溜溜的,闪闪发光。 小花猫早上起来先伸一下懒腰,然后再坐起...

  • 佚名
    2024-06-04 08:00:00

    一篇800字的初三作文《精彩的校园生活》

    校园生活苦乐曲 小小流浪虫 校园生活犹如那一杯苦咖啡,淡淡的苦后便是那丝丝的醇香与甘甜。——题记 晨四点三十分 宿舍 “起床了!起床了!……”时间的狗腿子——闹...

  • 佚名
    2024-06-04 08:00:00
  • 佚名
    2024-06-04 08:00:00

    求一篇关于龙的文言描述

    龙者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而宿,亦止亦星。夫龙为虫也,可扰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经尺,人有婴之,则必**。

  • 佚名
    2024-06-04 08:00:00

    求一篇感人的文章

    回味感动岁月无痕,当我们蓦然回首,翻阅着自己的心灵,总有一段段记忆在生命中留下深深的痕迹,无法忘却,每当我们拾起它时,心里总涌动着一丝久违的冲动,这便是感动。?...

  • 佚名
    2024-06-04 08:00:00

    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闲情记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盛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 佚名
    2024-06-04 08:00:00

    一篇描写故宫的文章?

    夕阳西下,最后的一抹余辉斜射在故宫金色的琉璃瓦上,虽已黯淡,却丝毫掩饰不住从那里泛出的特有的王者气度。不时有几只乌鸦,悠然的从空中飞过,与身后那片被落日染红了的...

  • 佚名
    2024-06-04 08:00:00

    求大神复述一下这篇英语文章,用英语

    你好,帮你复述好了,供参考。helen and bob had a conversation on the phone. helen asked bob som...

  • 佚名
    2024-06-04 08:00:00

    作文我喜欢的一篇课文(三年级下册所学的课文)

    这一个学期我们学了许多课文,有《装满昆虫的衣袋》,有神奇有趣的《金蝉脱壳》,还有美丽辉煌的《莫高窟》······但是我最喜欢的课文是《**病小斗士》。这篇课文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