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佛学里的不杀生如何理解

不杀生是**大乘佛教中五戒之一,其所说不杀生,是指不杀“有情众生”。所谓有情众生,实质是指“有灵魂的众生”,表现为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之类和思想感情。植物属于无情众生地水火风也是无情),所以不在佛教所说的“不杀生”范围内。

不杀生是为了:

  1. 不让有灵魂的众生,因为身体的损毁而感到痛苦,同时避免这些灵魂,因为痛苦而生怨恨,前来报仇

  2. 增长自己的慈悲心,令自己更容易平静,更容易契合修行。

佛教主张不杀生,主旨在于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一切众生都有生存的权利和自由,我们自己怕受伤害、畏惧死亡,众生无不皆然。众生的类别虽有高低不同,但众生的生命绝没有贵贱、尊卑之分,如果人人发扬这种平等、慈悲的精神,我们的世界一定是和谐、和平、互助、互敬、互爱、融洽无间,将没有一人会受到故意的伤害。虽然佛经中说,杀生有果报,**偿命,吃它半斤,还它八两,这是说明了因果不爽的事实。但是我们不必把不杀生的著眼点摆在害怕受报的观点上,果报是有的,但也并非绝对不可以改变的;养成慈悲心,才是不杀生的重点,也是佛菩萨化世的精神。

扩展资料:

众生(佛学术语):又名有情,即一切有情识的生命形态。集众缘所生,名为众生,又历无量生死轮回,名为众生。十法界中,佛、菩萨、阿罗汉、辟支佛为圣者,脱离生死,余皆有情,天、人、阿修罗、傍生、鬼、地狱,历经六道轮回,是为凡夫。

梵语bahu-jana,jantu, jagat 或 sattva 之意译。音译仆呼那、禅头、社伽、萨埵。又译作有情、含识(即含有心识者)、含生、含情、含灵、群生、群萌、群类。‘众生’一语,普通指迷界之有情。杂阿含经卷六(大二·四○上):‘佛告罗陀,于色染着缠绵,名曰众生;于受、想、行、识染着缠绵,名曰众生。

长阿含经卷二十二世本缘品载,无男女尊卑上下,亦无异名,众共生于世,故称众生。俱舍论光记卷一解为受众多之生死,故称众生。大智度论卷三十一、大乘同性经卷上谓,众生系以五蕴等众缘假合而生,故称众生。又不增不减经载,法身为烦恼所缠,往来生死,故称众生。一般以为无明烦恼所覆,流转生死者为众生。若广义言之,佛及菩萨亦含摄于众生之中。摩诃止观卷五上(大四六·五二下):‘揽五阴通称众生。众生不同:揽三途阴罪苦众生,揽人天阴受乐众生,揽无漏阴真圣众生,揽慈悲阴大士众生,揽常住阴尊极众生。’[杂阿含经卷四十五、法华文句卷四、大乘义章卷六、往生论注卷上]

五戒是五条戒律或行为准则。**大乘佛教中的五戒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四不妄语,**饮酒。五戒,是佛门四众弟子的基本戒,不论出家在家皆须受持。

《大毗婆沙论》云:此五戒名学处。是近事者所应学故。又名学迹。若有游此。便升无上智慧殿故。又名学路。此为径路。一切律仪。妙行善法。皆得转故。又名学本。诸所应学。此为本故。

参考链接:

众生(佛学术语)-百科

五戒 (宗教中五条戒律或行为准则)-百科

佚名
2024-05-19 06:34:05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5-19 10:46:36

    如何理解风水学在设计中的价值

    朋友,风水学看着简单实际学起来挺难。(涉及到的周边知识太多,易学不易精)但是风水学有一个大原则。“造化之内天人和一”。不管是古人还是现代人,风水就是一人与自然的...

  • 佚名
    2024-05-19 00:48:48

    生何生,死何去!哲理?科学?易经八卦?佛学?宇宙?道教?**?命理?

    看庭前花开花落 望长空云卷云舒 不念过去 不念未来 只活当下

  • 佚名
    2024-05-19 11:34:29

    生辰八字中的方位如何理解?

    『为您算的运程』:与家人争吵不休,每当要动气之时,可深呼吸一下,藉此减低大动肝火的机会。『宜佩带的饰物』:青金石弥勒手镯(或作为护符随身携带)『适合乔迁居住的楼...

  • 佚名
    2024-05-19 09:25:11

    美国**学生如何上临床**学理论课程

    把你的问题转发给外国的老师了。。。我个人建议这种情况你最好上外国大学网站找到教授的email自己发过去。。。

  • 佚名
    2024-05-19 08:00:00

    佛学中如何解释被骗财

    第一,上辈子你欠的。第二,你业障重,冤亲债主阻碍你导致你一时头脑发热。第三,自己造的不善业招感的。

  • 佚名
    2024-05-19 08:00:00

    如何斩断贪爱在佛教理解

    贪包括贪、邪见、慢“三贪因”,彻底的斩断贪只有三果圣者才能达到,我们只能暂时的压制贪

  • 佚名
    2024-05-19 08:00:00

    福生天 是什么意思,佛学如何解释

    福生天 **十八天之一,亦即第四禅之第七天。。'谓生于此天者,受用智念舍等相应之福,故名生福;此天为胜福者所生之处,故名福生。《立世阿毗昙论》卷七谓具中品四禅相...

  • 佚名
    2024-05-19 08:00:00

    如何正确理解佛教 四 果卿居士

    我借用弘一法师的高徒丰子恺先生的话来说吧:这个世界上的人都住在一栋楼里,其中90%的人在一楼,有吃有喝,那叫“物质的需求”;9%的人住在二楼,除了简单的吃喝,他...

  • 佚名
    2024-05-19 08:00:00

    家里有个工艺品佛像,不想要了,如何处理?

    看到这一点想起了**一句老话”请神容易,送神难“但是这一情况肯定不在少数,都怕有一个”不敬“的后果。如果真不想供奉了,一般处理方法,下面几个方法可以去处理。第一...

  • 佚名
    2024-05-19 08:00:00

    如何理解求佛不如求己

    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 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 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 这人立刻跳出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