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早上6点到7点额头出汗

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如果出汗的方式,汗液的量、色和气味发生改变,则可作为某些疾病的一种前兆,应引起重视。
(1)温热性出汗

  是由外界温度升高而引起的,一般除手掌和足趾以外,全身其他皮肤都可出汗。通过出汗发散热量调节体温。夏天坐着工作,每天的发汗量约为300克;体力劳动时可提高10倍;

  (2)精神性发汗

  是由精神兴奋或痛觉刺激等原因所引起,发汗主要见于手掌、足趾和腋窝3个部位。人在精神紧张时手心会出汗,即属于精神性出汗。精神性出汗从加刺激到发汗的潜伏期极短,只有数秒到20秒。所以在紧张、恐惧、兴奋等精神因素影响下,神经冲动从大脑皮质传递到手掌小汗腺部,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升高,导致小汗腺分泌排泄活动短期内迅速增强,即产生手掌精神性出汗。也有学者认为另有精神出汗中枢,常保持有兴奋性,一加刺激后即产生反应性出汗。精神性出汗在掌跖处表现最为明显,也可见于手背、头面、颈部、前臂和小腿等处。少数人在高度精神紧张时,甚至会出现汗如雨下,汗流浃背的全身大汗情况。

  (3)味觉性出汗

  属于一种生理现象 ,如吃某些刺激性的食物 (辣椒、大蒜、生姜、可可、咖啡 )后引起的多汗。

  (4)运动性出汗

  属于一种生理运动,所产生的汗。

  (5)疾病性出汗

  额头常常出很多汗,中**认为可能是肝阳上亢引起的。鼻子总出汗,说明肺气不足。脖子常常出汗,可能与内分泌失调有关。胸口常出汗,中**认为这是脾胃失和的表现,说明体内的血液循环很慢,氧气运输不顺畅。腋下出汗且气味很大,就可能说明日常饮食的味道过重,吃了太多葱、蒜、洋葱等食品。手心、脚心出汗,中**认为这是脾失运化、脾胃湿热、血虚的表现。左右半身或上下半身出汗属偏汗,多见于风湿、偏瘫病人,有时也是中风临身的信号。乳间汗局限于**,可能是精神疲乏、体力劳累而伤及心脾所致。**出汗出汗限于**周围,常与肾病有关。无汗常因邪闭、表实、津血不足等因所致。
1.自汗  在无体内外因素刺激的情况下,醒时汗出不止,伴有疲倦、乏力、气短、畏寒等虚弱表现。可能是患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

  2.盗汗  在甜睡中出汗,醒时汗止,自觉皮肤湿润,有的内衣也被汗液浸湿,并有午后潮热或两颧发红等表现。可能是肺结核浸润期的患者。

  3.大汗  急性病或危重患者,突然大汗淋漓,或汗出如油,精神疲惫,四肢厥冷,声短息微,脉络欲绝。可能是心衰和糖尿病的患者。

  4.偏汗  半侧身体出汗,或见于右侧,或见于左侧,或见于上半身,或见于下半身。多见于中风,或高血压脑病、肾性高血压,或外伤、截瘫之后。

  5.战汗  先见全身战栗,几经挣扎,而继之汗出的为战汗,这是病变发展的转折点。多见于各种传染病的发展期。

  6.黄汗  常分泌一种有特殊腥味的黄汗液,并伴有口干不欲饮,或身体浮肿,舌苔黄腻。多见于肝病或肝硬化患者等。

  7.粘汗  汗出粘腻,发稠发热,是退烧后的一种病汗。多见于重感冒或其他病症患者。

  8.香汗  经常微微出汗,汗味具有芳香味。多见于糖尿病患者。

  9.无汗  又称闭汗,是指汗腺减少或机体不产生汗液,身体局部或全身少汗或完全不出汗。患者某些部位或全身皮肤非常干燥,其多半曾患有皮肤病(如银屑病、硬皮病等),令毛孔闭塞,以致无汗。另外,若身体新陈代谢紊乱,亦可能会无汗。中老年人活动量减少,汗腺萎缩,排汗较少或者无汗。
出汗是最有效的排毒方式,一年四季只有夏季是能够自然出汗的,那会有利于人体的新陈代谢,有利于经络平衡和免疫系统的健康。如果老憋着不出汗,时间长了,皮肤就不会呼吸了,最后就会造成很多人体代谢系统的紊乱,并且把这种皮肤的排毒功能都转到了肾和肝上。
佚名
2024-06-02 18:10:57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