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余秋雨的散文加赏析,不要太长,赏析也不要太长

余秋雨:《莫高窟》
  1

  莫高窟对面,是三危山。《山海经》记,“舜逐三苗于三危”。可见它是华夏
  文明的早期屏障,早得与神话分不清界线。那场战斗怎么个打法,现在已很难想像
  ,但浩浩荡荡的中原大军总该是来过的。当时整个地球还人迹稀少,哒哒的马蹄声
  显得空廓而响亮。让这么一座三危山来做莫高窟的映壁,气概之大,人力莫及,只
  能是造化的安排。
  公元三六六年,一个和尚来到这里。他叫乐樽,戒行清虚,执心恬静,手持一
  枝锡杖,云游四野。到此已是傍晚时分,他想找个地方栖宿。正在峰头四顾,突然
  看到奇景:三危山金光灿烂,烈烈扬扬,像有千佛在跃动。是晚霞吗?不对,晚霞
  就在西边,与三危山的金光遥遥相对应。
  三危金光之迹,后人解释颇多,在此我不想议论。反正当时的乐樽和尚,刹那
  时激动万分。他怔怔地站着,眼前是腾燃的金光,背后是五彩的晚霞,他浑身被照
  得通红,手上的锡杖也变得水晶般透明。他怔怔地站着,天地间没有一点声息,只
  有光的流溢,色的笼罩。他有所憬悟,把锡杖插在地上,庄重地跪下身来,朗声发
  愿,从今要广为化缘,在这里筑窟造像,使它真正成为圣地。和尚发愿完毕,两方
  光焰俱黯,苍然幕色压着茫茫沙原。
  不久,乐樽和尚的第一个石窟就开工了。他在化缘之时广为播扬自己的奇遇,
  远近信士也就纷纷来朝拜胜景。年长日久,新的洞窟也一一挖出来了,上自王公,
  下至平民,或者独筑,或者合资,把自己的信仰和祝祈,全向这座陡坡凿进。从此
  ,这个山峦的历史,就离不开工匠斧凿的叮当声。
  工匠中隐潜着许多真正的艺术家。前代艺术家的遗留,又给后代艺术家以默默
  的滋养。于是,这个沙漠深处的陡坡,浓浓地吸纳了无量度的才情,空灵灵又胀鼓
  鼓地站着,变得神秘而又安详。

  2

  从哪一个人口密集的城市到这里,都非常遥远。在可以想像的将来,还只能是
  这样。它因华美而矜持,它因富有而远藏。它执意要让每一个朝圣者,用长途的艰
  辛来换取报偿。
  我来这里时刚过中秋,但朔风已是铺天盖地。一路上都见鼻子冻得通红的外国
  人在问路,他们不懂中文,只是一叠连声地喊着:“莫高!莫高!”声调圆润,如
  呼亲人。国内游客更是拥挤,傍晚闭馆时分,还有一批刚刚赶到的游客,在苦苦央
  求门卫,开方便之门。
  我在莫高窟一连呆了好几天。第一天入暮,游客都已走完了,我沿着莫高窟的
  山脚来回徘徊。试着想把白天观看的感受在心头整理一下,很难;只得一次次对着
  这堵山坡傻想,它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比之于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山奇大塔,古罗马的斗兽场遗迹,**的许多文
  化遗迹常常带有历史的层累性。别国的遗迹一般修建于一时,兴盛于一时,以后就
  以纯粹遗迹的方式保存着,让人瞻仰。**的长城就不是如此,总是代代修建、代
  代拓抻。长城,作为一种空间蜿蜒,竟与时间的蜿蜒紧紧对应。**历史太长、战
  乱太多、苦难太深,没有哪一种纯粹的遗迹能够长久保存,除非躲在地下,躲在坟
  里,躲在不为常人注意的**。阿房宫烧了,滕王阁坍了,黄鹤楼则是新近重修。
  成都的都江堰所以能长久保留,是因为它始终发挥着水利功能。因此,大凡至今轰
  转的历史胜迹,总有生生不息、吐纳百代的独特秉赋。
  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看莫高窟
  ,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
  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前呼后拥向我们走
  来,每个艺术家又牵连着喧闹的背景,在这里举行着横跨千年的**。纷杂的衣饰
  使我们眼花**,呼呼的旌旗使我们满耳轰鸣。在别的地方,你可以蹲下身来细细
  玩索一块碎石、一条土埂,在这儿完全不行,你也被裹卷着,身不由主,踉踉跄跄
  ,直到被历史的洪流消融。在这儿,一个人的感官很不够用,那干脆就丢弃自己,
  让无数双艺术巨手把你碎成轻尘。
  因此,我不能不在这暮色压顶的时刻,在山脚前来回徘徊,一点点地找回自己
  ,定一定被震撼了的惊魂。晚风起了,**细沙,吹得脸颊发疼。沙漠的月亮,也
  特别清冷。山脚前有一泓泉流,汩汩有声。抬头看看,侧耳听听,总算,我的思路
  稍见头绪。
  白天看了些什么,还是记不大清。只记得开头看到的是青褐浑厚的色流,那应
  该是北魏的遗存。色泽浓沉着得如同立体,笔触奔放豪迈得如同剑戟。那个年代战
  事频繁,驰骋沙场的又多北方骠壮之士,强悍与苦难汇合,流泻到了石窟的洞壁。
  当工匠们正在这洞窟描绘的时候,南方的陶渊明,在破残的家园里喝着闷酒。陶渊
  明喝的不知是什么酒,这里流荡着的无疑是烈酒,没有什么芬芳的香味,只是一派
  力、一股劲,能让人疯了一般,拔剑而起。这里有点冷、有点野,甚至有点残忍;
  色流开始畅快柔美了,那一定是到了隋文帝统一**之后。衣服和图案都变得
  华丽,有了香气,有了暖意,有了笑声。这是自然的,隋炀帝正乐呵呵地坐在御船
  中南下,新竣的运河碧波荡漾,通向扬州名贵的奇花。隋炀帝太凶狠,工匠们不会
  去追随他的笑声,但他们已经变得大气、精细,处处预示着,他们手下将会奔泻出
  一些更惊人的东西;
  色流猛地一下涡漩卷涌,当然是到了唐代。人世间能有的色彩都喷射出来,但
  又喷得一点儿也不野,舒舒展展地纳入细密流利的线条,幻化为壮丽无比的交响乐
  章。这里不再仅仅是初春的气温,而已是春风浩荡,万物苏醒,人们的每一缕筋肉
  都想跳腾。这里连禽鸟都在歌舞,连繁花都裹卷成图案,为这个天地欢呼。这里的
  雕塑都有脉搏和呼吸,挂着千年不枯的吟笑和娇嗔。这里的每一个场面,都非双眼
  能够看尽,而每一个角落,都够你留连长久。这里没有重复,真正的欢乐从不重复
  。这里不存在刻板,刻板容不下真正的人性。这里什么也没有,只有人的生命在蒸
  腾。一到别的洞窟还能思忖片刻,而这里,一进入就让你燥热,让你失态,让你只
  想双足腾空。不管它画的是什么内容,一看就让你在心底惊呼,这才是人,这才是
  生命。人世间最有吸引力的,莫过于一群活得很自在的人发出的生命信号。这种信
  号是磁,是蜜,是涡卷方圆的魔井。没有一个人能够**这种涡卷,没有一个人能
  够面对着它们而保持平静。唐代就该这样,这样才算唐代。我们的民族,总算拥有
  这么个朝代,总算有过这么一个时刻,驾驭哪些瑰丽的色流,而竟能指挥若定;
  色流更趋精细,这应是五代。唐代的雄风余威未息,只是由炽热走向温煦,由
  狂放渐趋沉着。头顶的蓝天好像小了一点,野外的清风也不再鼓荡胸襟;
  终于有点灰黯了,舞蹈者仰首到变化了的天色,舞姿也开始变得拘谨。仍然不
  乏雅丽,仍然时见妙笔,但欢快的整体气氛,已难于找寻。洞窟外面,辛弃疾、陆
  游仍在握剑长歌,美妙的音色已显得孤单,苏东坡则以绝世天才,与陶渊明呼应。
  大宋的国土,被下坡的颓势,被理学的层云,被重重的僵持,遮得有点阴沉;
  色流中很难再找到红色了,那该是到了元代; ……
  这些朦胧的印象,稍一梳理,已颇觉劳累,像是赶了一次长途的旅人。据说把
  莫高窟的壁画连起来,整整长达六十华里。我只不信,六十华里的路途对我轻而易
  举,哪有这般劳累?
  夜已深了,莫高窟已经完全沉睡。就像端详一个壮汉的睡姿一般,看它睡着了
  ,也没有什么奇特,低低的,静静的,荒秃秃的,与别处的小山一样。

  3

  第三天一早,我又一次投入人流,去探寻莫高窟的底蕴,尽管毫无自信。
  游客各种各样。有的排着队,在静听讲解员讲述佛教故事;有的捧着画具,在
  洞窟里临摹;有的不时拿出笔记写上几句,与身旁的伙伴轻声讨论着学术课题。他
  们就像焦距不一的镜头,对着同一个拍摄对象,选择着自己所需要的清楚和模糊。
  莫高窟确实有着层次丰富的景深(depth of field),让不同的
  游客摄取。听故事,学艺术,探历史,寻文化,都未尝不可。一切伟大的艺术,都
  不会只是呈现自己单方面的生命。它们为观看都存在,它们期待着仰望的人群。一
  堵壁画,加上壁画前的唏嘘和叹息,才是这堵壁画的立体生命。游客们在观看壁画
  ,也在观看自己。于是,我眼前出现了两个长廊:艺术的长廊和观看者的心灵长廊
  ;也出现了两个景深:历史的景深和民族心理的景深。
  如果仅仅为了听佛教故事,那么它多姿的神貌和色泽就显得有点浪费。如果仅
  仅为了学绘画技法,那么它就吸引不了那么多普通的游客。如果仅仅为了历史和文
  化,那么它至多只能成为厚厚著述中的插图。它似乎还要深得多,复杂得多,也神
  奇得多。
  它是一种聚会,一种感召。它把人性神化,付诸造型,又用造型引发人性,于
  是,它成了民族心底一种彩色的梦幻、一种圣洁的沉淀、一种永久的向往。
  它是一种狂欢,一种释放。在它的怀抱里神人交融,时空飞腾,于是,它让人
  走进神话、走进寓言,走进宇宙意识的霓虹。在这里,狂欢是天然秩序,释放是天
  赋人格,艺术的天国是自由的殿堂。
  它是一种仪式、一种超越宗教的宗教。佛教理义已被美的火焰蒸馏,剩下了仪
  式应有的玄秘、洁净和高超。只要知闻它的人,都会以一生来投奔这种仪式,接受
  它的洗礼和熏陶。
  这个仪式如此宏大,如此广。甚至,没有沙漠,也没有莫高窟,没有敦煌。仪
  式从海港的起点已经开始,在沙窝中一串串深深的脚印间,在一个个夜风中的账篷
  里,在一具具洁白的遗骨中,在长毛飘飘的骆驼背上。流过太多眼泪的眼睛,已被
  风沙磨钝,但是不要紧,迎面走来从那里回来的朝拜者,双眼是如此晶亮。我相信
  ,一切为宗教而来的人,一定能带走超越宗教的感受,在一生的潜意识中蕴藏。蕴
  藏又变作遗传,下一代的苦旅者又浩浩荡荡。为什么甘肃艺术家只是在这里撷取了
  一个舞姿,就能引起全国性的狂热?为会么张大千举着油灯从这里带走一些线条,
  就能风靡世界画坛?只是仪式,只是人性,只是深层的蕴藏。过多地捉**们的技
  法没有多大用处,全心全意的成功只在于全身心地朝拜过敦煌。蔡元培在本世纪初
  提出过以美育代宗教,我在这里分明看见,最高的美育也有宗教的风貌。或许,人
  类的将来,就是要在这颗星球上建立一种有关美的宗教?

  4

  离开敦煌后,我又到别处旅行。
  我到过另一个佛教艺术胜地,那里山清水秀,交通便利。思维机敏的讲解员把
  佛教故事与今天的新闻、行为规范联系起来,讲了一门古怪的道德课程。听讲者会
  心微笑,时露愧色。我还到过一个山水胜处,奇峰竞秀,美不胜收。一个导游指着
  几座略似人体的山峰,讲着一个个贞节故事,如画的山水立时成了一座座道德造型
  。听讲者满怀兴趣,扑于船头,细细指认。
  我真怕,怕这块土地到处是善的堆垒,挤走了美的踪影。 为此,我更加思念莫高窟。
  什么时候,哪一位大手笔的艺术家,能告诉我莫高窟的真正奥秘?日本井上靖
  的《敦煌》显然不能令人满意,也许应该有**的赫尔曼.黑塞,写一部《纳尔齐
  斯与歌德蒙》(narz**s und goldmund),把宗教艺术的产生
  ,刻划得如此激动人心,富有现代精神。
  不管怎么说,这块土地上应该重新会聚那场人马喧腾、载歌载舞的**。
  我们,是飞天的后人。

  赏析
  余秋雨先生的散文是一种典型的文化散文,在我们看惯了标榜散文的精巧灵活之作后,它呈现在我们眼前一道亮丽清新的风景线,如一股罡风劲吹。.它**了沉湎于自我小天地的小家子气,而表现为一种情怀更为慷慨豪迈的大散文,当然不是篇幅冗长之大,而是体现在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和沧桑感,一种浩然而衮毫不矫情的雍容与大气,一种俯仰天地古今的内在冲动与感悟,一种涌动着**与灵性的智慧与思考。余秋雨先生的散文,在丰富的文化联想与想象中完成对所表现的对象的理性阐释,融合了庄子哲学散文的天马行空,**恣肆的思维与两汉赋体铺叙夸饰,华美凝重的修辞方式,从而表现出浸润了理性精神与内在理趣的诗化特征。落笔如行云流水,舒卷之间灵性激溅,有博雅的文化内涵,笔端饱蘸着深切的民族忧患意识,字里行间充盈着越迈千年的睿智哲思。
佚名
2024-06-10 10:13:13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10 08:00:00

    《海底两万里》的精彩片段及赏析,必须有赏析,片段是原文哦!一定要有赏析!

    精彩片段及赏析如下:片段1原文:不过希望在人心中总是根深蒂固的!并且我们又是两个人。最后,我还要肯定一点——这看来像是不可能的——即使我要打破我心中的一切幻想,...

  • 佚名
    2024-06-10 08:00:00

    赏析(不少于300字)

    这一段是贝多芬写给友人阿芒达牧师的信。耳聋对于音乐家来说是无法弥补的灾难,不但影响工作,而且使他从此过着孤独凄凉的生活,还可能受到敌人的污蔑。这段话概括了贝多芬...

  • 佚名
    2024-06-10 08:00:00

    长亭外的歌曲赏析

    《梦见家和母亲》是首“艺人歌曲”,这种歌曲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领唱,音乐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调创作而成。奥德威是“奥德威艺人团”的...

  • 佚名
    2024-06-10 08:00:00

    急求鲁迅 秋夜 好的故事,何其芳 雨前 黄昏读后感!!不要把那个赏析,文章简介搬上来。。

    鲁迅 《秋夜》夏天的星空,已经隐约而去,滞留下的只有秋日那洁亮的月。曾经那窗外的虫渐渐消了声音。  夜,宁静而又祥和。  风,一阵一阵的,微带着少许的凉意。我尽...

  • 佚名
    2024-06-10 08:00:00

    求关于席慕蓉散文《黄粱梦里》的理解赏析

    读过席慕容散文的人,往往被她那细腻动人的笔调感染。她的文章取材广泛、充满温馨。细读进去,她的文章平易朴实:山坡上的野草,孤独的大树,匆匆的过客,顽皮的小孩,这些...

  • 佚名
    2024-06-10 08:00:00

    余秋雨《三峡》赏析

    一、整体把握《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

  • 佚名
    2024-06-10 08:00:00

    5首古诗 要注释和赏析 赏析不要太多 少一点

    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赏析: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

  • 佚名
    2024-06-10 08:00:00

    有没有幼儿诗《秋风娃娃》赏析?

    把秋风拟人化,儿童化,比拟为一个调皮的孩子,生动形象的展现了秋风的特点。

  • 佚名
    2024-06-10 08:00:00

    杨万里的《过杨村》译文 (注:要一句一翻译的那种,不要赏析)

    石桥两边人们安居乐业,旁边的村子里也差不多,只是隔着一条河。杨柳荫下的酒店正在卖新酒,葡萄架下停着一条小渔船。红的花、白的花盛开在水边,绿的麦、黄的麦,一直接到...

  • 佚名
    2024-06-10 08:00:00

    长一点的优美句子,并赏析

    原发布者:贱贱的啊喷i   优美的句子加赏析  1、世上再也没有比时钟更加冷漠的东西了:在您出生的那一刻,在您尽情地摘取青春幻梦的花朵的时刻,它都是同样分秒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