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北岛与舒婷的诗歌主要有什么区别?

作为同一时期的青年诗人,北岛和舒婷虽有很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但在题材内容和创作手法等方面,也存在着许多差异。特别是在风格上,各有其特色。
与北岛相比,舒婷更注重对细微情结的捕捉,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结和内心波澜。她要“写一行饱满的诗/进入所有心灵”。在《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致橡树》、《自画像》、《呵,母亲》、《夏夜,在槐树下》、《雨别》、《四月的黄昏》等大部分作品中,舒婷通过对祖国、亲人、朋友的感情的真切抒写,提高了人的感情生活和独特、真挚情感内容在当代诗歌中的地位和价值。
舒婷擅长表现人的情感的曲折和复杂性。她抒发的情感,常常不是单一的。其中,包**因时代、社会和个人生活等影响、制约而产生的多种复杂因素。这种感情冲突,有时表现为对理想的执著追求与实现的艰难之间的矛盾;有时表现为意识到历史责任与是否有力量承担的矛盾;有时则表现为自我二重性的冲突。《中秋夜》诗中讲话人坚定表示:“道路已经抉择,/没有蔷薇花,/并不曾后悔过。”——历史的责任感排除了对“花朝月夕”的流连和眷恋。然而,感情和心理上的矛盾并没有消失,以至靠这种理性的自觉也难以抑制:
要有坚实的肩膀,
能靠上疲倦的头;
需要有一双手,
来支持最沉重的时刻。
尽管明白,
生命应当完全献出去,
留多少给自己,
就有多少忧愁。
不过,舒婷复杂的心理矛盾所产生的忧伤,是明亮的忧伤。因为她的这种感情是建立在对“人类善良的天性”的信任上,是为“理想的太阳”所照耀的。
北岛的诗歌作品,大部分展现了在特定历史时期争取觉醒的青年对不合理社会环境的批评,同时也展现了个人为身心血液的更新所进行的自我冲突。尽管他的诗,对阻碍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力量有更多的抨击,对笼罩在人们心头的网结有更多的强调,但是,展望民族斗争和未来,坚信理想,是贯穿其诗中的**。写于1976年**“四五”运动的《回答》,虽然不能代表他的艺术方法,却突出地表现了他这个时期许多作品的意志理想。如《走吧》、《宣告》、《雨夜》、《结局或开始》、《走向冬天》等等。
《回答》这首诗,一方面有力地指斥了那个社会环境的颠倒、荒谬的性质:“卑鄙是卑鄙者的**,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另一方面,表现了与历史颠倒者进行抗争的不可动摇的决心: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做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这种激烈的否定情感,合乎逻辑地引向对合理社会的肯定与期望。因此,“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的描述,就包**对民族历史新生的不可逆转的坚定信念。
舒婷的诗,常常在梦和现实之间缓步而行,沉浸在生命体验的痛苦与喜悦之中。到处都是流动的眼在看着我们,痛感和美感交织在一起,使我们得以忘却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卑微,进入到一种幻美的世界。
北岛则更表现为一种较为急切的探寻,常常沉入冥思,对所生存的世界进行质疑和反讽。生命的意志贯穿其中,一种非人间的音乐如大水漫过我们的双肩,泛着崇高的光芒,喘着沉重的粗气,使我们即使在深睡中也会突然被惊醒。
北岛曾翻译出版过一本《北欧诗选》,而他也从中汲取了许多对自己的诗歌创作有用的东西。可以说,只有北岛,在借鉴外来艺术上较多地受这方面的影响,而其他青年诗人如舒婷等,则多受英美现代派的影响。北岛的诗总是有很强的历史感,其立脚点也显得较高一些。如《回答》中的一节: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争?
这样的句子给人一种很严肃的感觉,我们不由地要与诗人一同去思考点问题。应该承认,一个成熟的诗人都是以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感应昔日几乎熟视无睹的世界,去表现和诉说一种更深刻的爱与忧患。北岛正是这样,他像一个即将觉悟的修行者,常处于一种骚动不安的亢奋状态之中。与此相应,北岛诗的跳跃性也显得较大,似乎总想取得一种震撼性的效果。他不是由一个具体的意象铺展开去,而是大把大把地去抓那些充满棱角的感觉,如《走吧》、《陌生的海滩》、《岛》、《彗星》等。也许这样更易于表现出其诗的内在节奏——生命的起伏与跌宕。这种内在节奏有时显得咄咄逼人,或可透出一些原始的美与力量。如《走吧》这首诗:
走吧
落叶吹进深谷
歌声却没有归宿

走吧
冰上的月光
已从河床上溢出

走吧
眼睛望着同一块天空
心敲击着暮色的鼓

走吧
我们没有失去记忆
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

走吧
路呵路
飘满红**
“走吧”二字形成了诗的主旋律,表现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奋进意志。意象的冷色调,给诗带来一种悲壮的色彩。“走吧”心声的反复再现,又赋予抒情主人公以顽强、刚毅的气魄。简短的诗句,匀称的诗节,低沉的韵律,与冷静的心态相吻合,让人体会到一种坚定、果断的意味和不甘沉沦的求索精神。
舒婷用女性的柔情**孤寂的心,北岛则用浑厚的男低音向世界宣布:“我只想做一个人”(北岛《宣告》)。舒婷的伤感是一种美丽的忧郁,而北岛在这方面却更注重现实感受和对往昔痛苦生活的回忆。在《宣告》这首诗中,诗人借烈士之口,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宁静的地平线
分开了**的行列
我只能选择天空
决不跪在地上
以显出刽子手的高大
好阻挡自由的风
这些颇具力度的语言给人一种强烈的正义感。在另一首诗《界限》里,北岛把他的心意像箭一样射出去,“对岸的树丛中/惊起一只孤独的野鸽”。诗人对秩序的威胁和对新的空间的憧憬,都是令人惊诧的。
八十年代初,舒婷以她的自感性创作,把一种新的灵气带到了人们心中。她极富理想化的诗意的直觉,但对自己的命运又有一种悲惨的预感。这一气质使她追求既超乎现实事物之上,又停留在感性事物之中的诗人生活。实际上,正是由于她没有北岛那样主观并富于理性思维的气度,总是以拳拳之心忧郁着人的现实困境,她的诗从美学意义上讲,才远比北岛更为深刻和丰富。她充满**地追求着诗化的世界,追求着人生的诗意,然而这种追求对她来说却是极为痛苦和孤立无援的,是一种颇具感性的直觉努力:
我无法反抗墙
只有反抗的愿望 (舒婷《墙》)
“墙”是什么?既是“我渐渐老化的皮肤”,又是“挤压我、勒索我”的客观存在。也就是说,墙既是自我的一部分,又是自我的对立物。人的生存悲剧往往来自两方面因素:一是民族潜意识中的因袭重负带来的外部压力,一是自身惰性在精神上结成的硬痂,它使人感觉麻木,意志衰颓,习惯于世俗的平庸。舒婷以敏感的现代意识的触角发现了这些,用墙这个象征性意象使其具象化。墙的人格化,墙的变形,正是意识深层的微妙感受。
在《神女峰》这首诗中,诗人把笔触伸向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
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这里,不定指的“谁”比定指的“我”更具意味,诗人敏感的神经已觉察到起于“青萍之末”的“微风”,她有一种隐隐的预感:“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新的背叛”。确定性与模糊性相溶合的意象,弹出了弦外之音。“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头痛哭一晚”的结尾更是动人魂魄,它摧毁了“美丽的梦”,留下了那个“美丽的忧伤”,它揭掉了神的面纱,饱含感情地回答了“心/真能变成石头吗”的疑问。这首诗不论从艺术处理还是从它表现出来的现代意识,都能看出**传统诗歌与西方现代诗的某些结合,但那典雅、端丽、凝重的风格又分明是舒婷自己的。
舒婷比较注重对西方现代派诗歌技法的创造性运用,多采用象征的手法,如上面提到的《墙》以及《致橡树》、《路遇》等大量诗作。这种手法的运用,带来了诗人们抒情角度的转移。自舒婷“我是贫穷/我是悲哀。”之后,大量的“我是××”相继出现,说明了这种角度在当时是比较新颖的。
《致橡树》用整体象征手法构成了诗体建筑,表现了对平等、互爱的人际关系的追求。诗人改造了传统的赋比兴手法,加入了现代诗常用的内心独白方式。其浪漫主义特征在此也有所体现。这样,更易于表达抒情主体的主观感受,不仅有外在的质感而且有内在的情感份量。如: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象刀、象剑,
也象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象沉重的叹息
又象英勇的火炬。
这是舒婷式的比喻,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和时代印记,这首诗的形式美与其内在的美质相吻合了。
《路遇》展示的是瞬间产生的错觉。这首诗借用了电影蒙太奇手法,对“凤凰树”、“铃声”、“花香”、“长街”、“目光”等意象板块,按照感觉与情感的逻辑重新组接,留下了较大的意义空白,诱发读者再创造的想象力。
舒婷的诗中常常交织着矛盾而复杂的情绪,现实生活与理想世界的对立时隐时现,成为一个无法逃避的实在矛盾。《雨别》正是一种复杂情感的强烈搏动,那种激动而又无法申诉的矛盾心境,那“想也不能够,说也说不出”的忧伤,都表明了舒婷的这一特点。而写于1980年的《落叶》,则传达了一种既非单纯惆怅又非单纯忧郁的复杂感受,是孤寂、沉重、悲哀、不甘沉沦、挣扎奋起等种种杂糅情思,这正是当时的真实心境。
舒婷的诗有一种独特的抒情个性:柔婉、幽深、饱含热爱与温情。《呵,母亲》是一首充满了人性美的心歌。在依稀、朦胧、无处不有的对母亲的怀念中,诗人展示了内心博大深沉的爱:
我甜柔深谧的怀念
不是激流,不是瀑布
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的古井
这种沉郁的诗情尽管“不是激流”也“不是瀑布”,却有一种浸透人心的魅力。另一首《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采用了较为独特的抒情手法。曲线式多方位的情感纠结,如春蚕吐丝般有节制地渐渐**,传达了一代人心中郁积的痛苦与欢乐、失望与希望、叹息与追求相交织的复杂感情。
以上对北岛和舒婷的作品分析,也使我们得出了几个更明确的结论:
1.从艺术美的角度来看,舒婷显然是一个真正的诗人,而北岛更像一个思想者,诗只是他表现思想的一种媒介。北岛的诗总是哲理先行,一开始就营造一个大的基调。舒婷的哲理往往溶合于诗的整体结构和形象中,她用整首诗来表明自己的思想情绪,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所以说,舒婷更是一位诗歌的建设者。
2.另方面看,北岛诗的题材显得过于狭窄,并且有点“个人英雄主义”的倾向;而舒婷的诗则是随着自己的成长而成长,其题材也比北岛宽泛一些,更能贴近生活,贴近与她同时代的人。
3.在当时的诗坛及社会背景下,舒婷是带着浓重的忧伤出现的;北岛则带着深刻的疑惧而出现。舒婷的作品多情感、想象的因素;北岛的诗作则更倾向于感受和体验。由此而表现出了他们各自最明显的风格特征:北岛的冷峻、诡奇;舒婷的至情、柔曼。如果拿天气作比,舒婷的诗像徐徐而起的寒风,具有一种缓慢而持久的渗透性,让人感觉到冷却不知其根由,如南方的冬天。北岛的诗则像冰雹,直接砸下来,让人一下子就觉出疼痛;又像暴风雪,像北方的三九严寒,冻得人彻骨。
4.在语言方面,北岛和舒婷都力所能及地为**当代诗歌贯注了活力与弹性。“我要葱绿地每天走进你的诗行/又绯红地每晚回到你的身旁”(舒婷《会唱歌的鸢尾花》),“渔夫舍弃了船,炊烟般离去”(北岛《随想》)等由语言的新颖组合而造成感觉上的新鲜感;“你呼吸的轻风吹动我/在一片丁当响的月光下”(舒婷《会唱歌的鸢尾花》)一类“通感”的神奇曼妙以及种种诸如此类的语言变形都给人欣喜。现在看来,这种欣喜又缺乏持久度与深厚感,以至后来的许多诗歌作者都很少能将零散的象征单位化合成诗歌构成上的内在素质。有限的新鲜感一旦逝去,一切很快便会重新定型化。尽管如此,北岛和舒婷在诗歌语言上所做的努力仍是值得肯定的。
佚名
2024-06-07 15:34:32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7 15:30:24

    与荷花有关的诗歌!谢谢

    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小娃撑小船,偷采白莲回——杜甫荷花仙子荷中藏,云天池里总一现青阳渡 晋,乐府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

  • 佚名
    2024-06-07 09:46:53

    股票中的主力是什么意思,与**有什么区别?

    主力:形容市场上或一只股票里有一个或多个操纵价格的人或机构,以引导市场或股价向某个方向运行股票主力是持股数较多的机构或大户,每只股都存在主力。区别:**可以操控...

  • 佚名
    2024-06-07 11:02:48

    贺舒婷《我的北大之路》原文

    我的北大之路  贺舒婷:nothing ** impossible  未名湖边的桃花儿开了,就在前几天。  我曾经无数次梦想过,陌上花开的时候湖边折枝的人群里会...

  • 佚名
    2024-06-07 08:00:00

    南瓜与北瓜的区别

    南瓜和北瓜都是各地民间的不同叫法,实质上都一样。  南瓜和北瓜的得名,清末民初才有定论。《清稗类钞》云,其种本出南番,故名南瓜,但在西北地区南瓜的饮食文化十分丰...

  • 佚名
    2024-06-07 08:00:00

    北传佛教,与南传佛教,有什么区别?

    北传佛教与南传佛教的区别:1、两者定义不同“北传佛教”指自北印度经中亚细亚传入**、**、日本、越南的佛教,及由尼泊尔、****传入蒙古一带的佛教之总称。南传佛...

  • 佚名
    2024-06-07 08:00:00

    真北和磁北有什么区别?

    真北?地理北极吗?是指地球自转轴指向北极星的那端磁北?地磁场的北极吗?与地理北极稍有差距,所差的角度叫做地磁偏角,一般几度吧

  • 佚名
    2024-06-07 08:00:00

    龚佩瑜为什么要改成舒婷这个名字

    舒婷:发表第一首诗时用了笔名 我出生于一个所谓“书香门第”。祖上出过举人,因此祖宅门前竖有旗杆,老家那地方人称“旗杆院”。我一到人间,祖父循族谱“佩”字辈,...

  • 佚名
    2024-06-07 08:00:00

    捉与抓有什么区别

    首先笔画不一样,"捉"有十笔,而"抓"只有六笔,另外,捉比较多用于小物体,比如楼主捉到了一只苍蝇,抓呢常用于大物体,比如我抓住了楼主!

  • 佚名
    2024-06-07 08:00:00

    简述人类与类人猿的主要区别

    1、运动方式人类和类人猿的运动方式是不同的,类人猿当初还没有完全进化,主要是依靠双臂进行行走;而人类依然完全进化,则是直立行走。2、能力不同不管是人类还是类人猿...

  • 佚名
    2024-06-07 08:00:00

    贺舒婷是哪届的?

    2003届贺舒婷,高考分数641,2003年考入北大,高中在阳谷一中,现为北京大学法学院本科生高考奇迹———贺舒婷[我的北大之路]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