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我想找一篇描写母亲的散文。以前看过,忘记了,大概意思就是说当孩子已经长大了,成为父母了,

水田里的母亲掀开窗帘子,我把夜色揽入怀里,常常会想起彼时的母亲。
彼时的母亲,刚过而立之年。母亲把我往田埂上一放,然后独自走进了水田。她手握着锄镐,举过头顶,再使劲地落下,脚下的黑泥便翻了个身,散开了。山脊吹来春寒料峭的风,薄雾好像要把母亲的样子吞噬去。我站在田埂边感到恐慌,湿冷,不安。我不知道为什么母亲从早到晚都要劳作在水田里,我更不知道父亲的突然离去意味着什么。我只有隐隐约约地觉得,母亲一夜之间憔悴了许多,满手的血泡颇让人痛心。当天色擦黑,母亲走**田,看我站在田埂边笑着,母亲也笑了,全然忘记了裤脚已被泥水打湿,衣衫却被泪水淋透的事实。母亲紧紧地拽着我的手朝不远处的土坯屋走去,湿滑的泥巴小路上留下一串大,一串小的脚印,即便是夜已深,依旧清晰可辨。
彼时的我才三岁,朦朦胧胧的记忆,让我不知道失去父亲的伤与痛,多少零零散散的枝节已经模糊不清,甚至是枯黄凋零,猝然消逝。迄今为止,我记忆里还有多少关于母亲的细节,还有多少儿时的梦可以重现?我说不清。唯有,夜色里,湛蓝的天空,星辰密布,我看到那是水田的倒影,母亲伫立在水田中央,无奈地向现实屈服。
水田里的母亲为什么要屈服于现实,母亲对我讲过,但那是我长大**的时候。丧夫的痛苦像一把无情的利剑**了母亲脊髓里,母亲不能喊痛,泪水漫过了长夜却漫不过生活,漫不过膝下那几张嗷嗷待哺的小嘴。一直到母亲花甲之年,母亲还不能原谅自己的屈服……
**末年。母亲二十一岁。一场不平等的婚姻把母亲推向了万丈深渊。当一个“**间谍”的女儿嫁入了雇农家庭,那是多少人羡慕的美事。母亲和父亲谈不上有什么感情,或许,洞房花烛夜才是母亲第一次见到消瘦的父亲吧。母亲**了无数人的欺压,却**不了贫困生活的欺压。幸运的是,那时候,父亲懂得疼人,当父亲把手心的温暖传递给母亲的时候,母亲“咯咯”地笑了。晚上,母亲在煤油灯下缝补衣衫,父亲在编草鞋。父亲还托人为母亲谋得一份差使——到村小学代课。虽然每月只有几元钱,但燃起了母亲求学的**,还可以让全家人每月尝到一些肉腥。父亲是母亲唯一的最好的依靠。
那时候,母亲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就像两丘水田,水汪汪的好看。母亲水汪汪的眼睛又好像一盏明灯,点亮那些黑暗的日子。遗憾的是,还没有挨到黎明一刻,那盏明灯就熄灭了,让母亲再次陷入黑暗。夜再黑,母亲也必须醒着,她知道,自己不能痛苦到死去,不能步入父亲的后尘。我和大哥大姐成了母亲新的支柱,只要我们还在,母亲就只能想方设法地活着。母亲彻夜地醒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暗淡了下去,但一直在等待黎明。
母亲在父亲死后第三年,嫁给了我的继父。这成了继父村里人谩骂的话柄。一个**带着三个儿女寄人篱下,这是村庄里多大的笑话啊。母亲和继父走进了同一丘水田,无数的手指在指指点点,戳得人脊背发凉。但母亲顾不得那些,母亲心里,即使自己累死,也不能让儿女们饿死。
我和大哥大姐渐渐长大。大哥大姐也走进了水田,和母亲并肩站在了一起,我为他们送水送饭。因为有了儿女们的长大,母亲的那丘水田越来越宽,似乎想要包括母亲的生命。母亲想要那丘水田出一些余钱,想那些余钱可以让儿女们生活得以改善。母亲的姊妹也常常来水田里帮工,来的时候还会带些糖果,或者一把炒花生。后来,母亲才明白,原来他们是外公派来的,外公每隔一些时日都想知道自己这个苦命的女儿和她的儿女是否还好好活着。于是,那丘水田里还包括了外公。
母亲做梦也没有想到,我的继父除了有一把蛮力外,还好烟酒,还性格残暴。最要紧的是,继父不愿意拿些钱供继子女们读书学习。母亲不得不担起了赚钱供儿女们读书的重担。她除了要打理好那丘水田外,还必须种菜、养猪、从事山里人的副业。母亲愈发的沉默,话语几乎被泪水取代了,甚至是被血水取代。母亲咬紧牙关,就是百来斤的胆子压在肩膀上,母亲依然不能喊苦,打落的牙往嘴里吞。母亲无法穿越那丘自己耕种过的水田,她只有把穿越水田的梦寄托给了儿女,一夜一夜地期盼着。
我上初中的时候,贫寒的家入不敷出,母亲和继父常常打闹。虽然母亲也一直想方设法地节约家庭开支,但丝毫都没有博得继父的同情,打打闹闹一点也没有减少。日积月累,母亲身上因打闹留下的伤疤数不胜数,有些迄今还未痊愈,即使表面外边痊愈了,心里不还淌着血么?再后来,继父老了,继父的父母相继离世,继父才想起自己应该有个依靠了,继父才对母亲好一些。此时,母亲把继父的好不断地唠叨到我的耳朵里,磨得我耳廓生茧。继父的养老问题顺理成章地推到了我的身上,直到继父老去的那一天。
母亲一辈子都伫立在那丘求生存的水田里,无处可逃。母亲想要远离那丘水田,可是水田却越来越宽。母亲为了把三个子女抚养**,忍受着常人不可想象的痛苦在那丘水田里伫立着,挣扎着。
多年以后,我和母亲再次从儿时的那丘水田田埂边走过,但我们都没有走进那丘水田。母亲深深地知道,既然她的儿女们已经离开那丘水田,就没有再次走进去的道理。但我知道母亲的心依然没有走出那丘水田,母亲满脸的委屈和痛楚,流露了她此刻的心。
其实,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自然的变迁,那丘水田早已干涸,隐隐约约可以看到一些丛生的杂草。母亲的一生无法重来,唯有挨到天荒地老的那一刻,如果母亲还伫立在那丘水田里,无论如何我都要弓起脊背,托着母亲走出去,走得越远越好,即使那时候我也是白发苍苍!
那些年,母亲守护的执着
那些年,母亲守护的执着
她,已经在北京呆了一百天了,一百天的北京生活,一百天的浮浮沉沉,却不再是那么的深刻。
如果说,她有什么目标,或者说,有什么私心的话,唯一能够配得上的就是她的家,她的孩子,她的丈夫,为了这个简单而又感动的梦想,她倾尽一生的时光,去供养她的信仰,而现在,她在北京,她在那个最为富裕的北京,传说的寸土寸金的地方,呆了已经有一百天了。
她,来自一个乡村,来自一个山脚。那个平穷却有欢乐的地方,在那一个山脚,她整整呆了二十年,和她的孩子,唯一的孩子,守着那几亩田地,几块山头,呆了二十年,二十年风风雨雨,二十年的难忘,二十年的光华,二十年的艰苦劳作。无声又无息的书写着一个作为母亲的神话,而这一个神话,也必将是一笔无价的财富,伴随这她孩子的以后的时光。不遗忘……
二十年前,她来到那个莲子湖畔,那个全家周围种满竹子的家。她没有风风光光的婚礼,没有那样的正式,只是一辆自行车,几个新箱子,算作是嫁妆,还有新家里面的家具,那是他用自己的双手一抛一斧,亲手做出来的,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唯一能够说的过去的是那满堂的客人,双方家人欢坐一堂,彼此间欢聚一堂,亲密无间。年虎山下,破旧而又无奈的家,几块新瓦,几块土积的砖头,算作是家的地方,唯一能够说的过去是那些新贴的大红喜字,格外的喜庆,引人注目。她不能那样的幸福,她不能那样的幸运,她的时光注定要付出,付出给那一方水土,半生的幸福,供养那一个家,破破旧旧……但是她确实是那样的开心,那样的满足……从她踏进家门的那一刻起,注定要不完整……这是命,不知是福还是泪……只是她觉得这一切够了,已经是最好的了,对她也对她的家人……
后来的一年里,她没有留在那个新家,她走了,和那个他一起去了广州,因为生活所迫,他必须要出门打工来维持一家老小的生活,17岁他就出门了,一把斧子,一个背包,走的那样的干脆,现在,唯一不同的是他带着新婚的幸福,带着未来,再次出发,去了那个外地,又开始漂泊的生活!那一年她在广州,生活在外地的地方,和他同苦同乐,其乐融融,那是她第一次去了那么远的地方,第一次离开家,离开那么远,不止坐了火车,还有海轮,忍受这晕车与晕船的折磨,倍受煎熬!那一年,他们很幸福,因为他有做不完的工作,木匠的活儿在广州特别的受欢迎,因为是纯手工的家具,所以总算是生活有了着落……
第二年,或许是太爱那个生她养她的地方,她没有回广州,也没有去和他一起,在家她做起了全职的家庭主妇,因为即将有一个小生命即将来临,为了生活,他还在外面漂泊,只是多了一份的牵挂,那个即将来临的孩子,那个她在家还好吗?或许那就是她的选择,从决定在家的那时候,就准备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普通是什么,或许是幸福时的无边无际,平平淡淡的生活着就是满足。
就是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年,她在家,一个人满足自己家的所有的需求,一个儿,去养活所有的家人,因为是农村的主妇,所以总是十分的幸苦与劳累,只是所有千千万万农村留守妇女的命运,不是那么的轻松,似乎也不亚于所有的那些漂泊的命运。只是那个,被称为婆婆的人总是十分的糊涂,用比较明白的词汇来形容她,就是十分的糊涂,因为糊涂,因为活着不明不白,所有的事对她来说都好似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包括那个即将来临的孩子,似乎与她来说,没有太大的瓜葛!所以在夏天,那个农村的生活,那个农忙的季节,几乎是所有的人听见就胆寒的时候,她就是在那样的季节,那个所有的田间地头,挑着稻把担子,几百斤的担子,一路一摆,挺着大肚子,一步一惊心,晃晃悠悠的挑着担子。只是那个称为婆婆的人,却从来没有关心或者是可以那样的生活,因为在她的眼里,媳妇似乎就好似应该做着那些事儿……
所以在怀胎十月的过程中没有吃过一只鸡,一个补品,农村里面的虽然是苦,但是对于养着孩子的妇女来说,还是特别的幸运的,至少在家,还有关心,还有好婆婆呵护,这是习俗,世代相传、亘古不变的……而这一切,似乎对于她,都好似背道而驰的路,她与这些都好似无缘,无名无份的……
最终,孩子还是欢欢喜喜的来到了这个世界,没有那么盛大的场景,没有那么多的赞赏,只是她很开心,会心的笑着,不知是欣慰还是满足的泪水。一家人此时此刻完完整整的,生活在一起,或许以后,或者即将到来的将来都会是那样的幸福的过着……这是她的计划,美美的想着,一个不会牵强的幸福理由,对她来说,这一切,已经足够了,足够了面对生活的挑战,即使没有太多的物资财富去过富贵的生活,但是就是那样的话,也是留着眷恋。
就在那样的生活情景下,他们一家经历好多好多,有美好,有痛苦,确实是不易,后来的那个生活,从两三间的茅草土积低矮小屋,到了新楼房,两层格式的屋子,是她一块一块的砖,一块一块的从远方挑来的,所以对那个楼,她有特别的感情,真情流露屋子,将要用来养大她唯一的儿子。历时一年,那个房子终于落成,只是空空的架子,因为为了这一个房子,全家已经负债累累,没有装修的钱,所以就是那个架子里,他们一家就那样的住着,等着经济宽裕的那一天,再继续那个盛大的家……至少在她的眼里,那个家独一无二……
就是那样的境况下,生活在继续着,孩子一天一天的长大,只是那个地方,那是一个偏僻的山村,没有什么交通,什么也没有,只有山林,竹林,还有门口的那一个小池塘,还有门前无边的稻田,说是无聊,也有许许多多的动物家畜为伴,那么也没有什么遗憾……家里的那些家畜,陪了孩子一个又一个春秋。因为是偏僻,所以孩子没有玩伴,每一天,都要被反锁在家,农村里面两扇大门,孩子从可以挤出到挤不出,几年时光就这样过去……
转眼又到了孩子上学的年纪,那一年,孩子七岁,背着新买的书包,到处跑,但是却不怎么合群,邻村的孩子都是对他忽冷忽热的,他也是那股倔强,每一次都是哭着喊着,一个人去三里之外的地方上学。但是她每一次都不放心,每一次都是等着天蒙蒙亮的样子,把孩子送到邻村去……天就是那样的,每一次她不知道自己孩子的想法,每一次,孩子都是在这儿或者那儿一个人走,没有人,一直是一个人。不多不少,但是还是一个人。只是她不知道,孩子已经注定要孤独,一直到后来,孤独是属于他的,只是她不知道,孩子要面对是和她一样艰苦的命运……或许她又永远不会遗忘孩子……她唯一的孩子。因为孩子执着,因为孩子总是一个人,所以特别的依赖她,但是更多的时候,她还在田间地头……孩子只会是每一晚上回来很晚!只是她不知道,因为不合群的原因,孩子经常性的迷路,所以才会很晚,一步一步的找回家的路。但是在她的眼里,孩子总是贪玩,唯一奇怪的就是每一次,孩子都是哭着回来的……却不说一句话,即使她拿起扫帚也是徒劳的……曾经有一次,因为老师的嘱咐,每一个同学都要带一个扫帚,一个打扫卫生的工具,因为年龄小,拿不动那些东西到三里外的学校,所以就特别累,结果什么都丢了……只是孤零零的回来了,她真的生气了,因为这样,她到学校理论,却被老师一字一句的回拨,她没有读过很多书,小学二年级的文化已经无法让孩子好好学习了,至少,那些所谓的辅导,对孩子来说,什么也不是了!
因为一直是一个人,所以孩子特别的害怕老师,为了老师一句话,他甚至不惜和自己的母亲对抗,所以每一次都要被她拿着竹枝赶了一个稻田又一个地头……知道从孩子跑不过她,到她跑不过孩子……又是一个岁月的变更。只是或许有一天她会知道:那一个孩子总是要走自己的路,她,只是把自己的生活和孩子的生活提高,所以每一次在田间地头,她都是卖力的做着活儿,任劳任怨……
后来,学校变迁了,学校成了门口的地方,所以孩子回来特别的方便,来来**,她也放心了许多!只是那一年,孩子总会那样,每一次都好似受了欺负一样,只是那一年,那个不明事理的婆婆走到了人生的尽头……无声无息……
后来孩子去了初中,基本上是不用太操心,孩子不像幼时的那样孤独,每一天都是笑脸……初中的那些年,孩子成了佼佼者,在学校里面,成绩成了优秀的优秀,那一年似乎一切都是美好的,一提到孩子,那个上初中的孩子,她总是特别的自豪眼中闪动着幸福,这是她唯一的骄傲,即使是父母不怎样,那又有什么,只要孩子够优秀,那就足够了,没有什么理由不开心,所以每一次,她的眼中总是那么的满足,只是孩子……那一个孤独的路,还在继续……
因为,每一次的独一无二,所以对孩子她总是有说不完的话,每一次都叫孩子好好学习,每一天唯一做的就是不让孩子看电视,她没有好的文化,只是明白,只要孩子每一天看着书,那么一切就好似完美了,简单而又无可奈何……
初中的三年,为了孩子要好好的读书,她做了许多的工作,其中,不免有为钱奔波的,即使丈夫的钱早已经足够一家人的生活,在那个村庄,他家也不是最差的!但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她还是一如既往的找着活儿,其中有好多的事,包括加夜班,在做面的作坊里面,一天到晚上,一直到深夜,只为了20块的工资,就是这20块的工资,她用其中的所有的钱买着牛奶之类的营养品,包括好的菜,有肉,还有好多的其他的东西……都是她的血汗换来的,但是对那个被外界神传的孩子确实是格外的大方……只是孩子知道其中的不易,所以总是不浪费,每一次都把自己撑的走不动路,那就是他唯一能够回报的,也只有这个唯一的方法,可以让孩子有学习的动力……
第三年,就是孩子在初中的第三年,那一年,孩子终于要离开家了,那一个被称为最有潜力上重点高中的孩子,最终必须要去远行,因为是那样的高中是最有希望的,只是最终孩子没有顺利的进去。他彻底失败了,唯一不明白的就是那个一直很优秀的孩子,就是因为一分的缘故,就要去面对那个不属于他的人生。从此之后,他不再是优秀,他不再是那个被看作最懂事的孩子,在中考的时候,失败是影响着未来,一家人仿佛都陷入了困境,茶不思,饭不想的!所有的希望,几乎已经在那时破碎……
后来,因为那个孩子还是在他一家的周旋下,托人,找关系,第一次,骄傲不求别人的他们家,第一次低声下气的去求别人,不过,或许是因为上天的眷顾,所以那个生活还是开始了……
从孩子上高中的那一刻起,她开开始了接近陪读的生活,因为中考的打击,孩子一直是那么的冷寂。似乎没有生气一般,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锋芒毕露,而好似冷冷静静的,似乎已经长大,从高一开始,孩子每一月回家一次,她每一个礼拜去学校两次,分别是周四和周日……带些好吃的……整整三年的时光,三年说短也不短,说长也不长,只是其中的人知道其中的幸酸……
多少个日日夜夜,她一个人担起了全家的大小事物,她没有长辈,这一家,只剩下他们一家三口了,所有的寄托都已经归路黄泉,无思无恋。星月星空般的,那些月亮,那些生活,在许许多多的生活面前困境面前,似乎已经是那么的无可奈何。
其中,他只是那一个普普通通的孩子,因为害怕自己会对孩子的前途有影响,所以对所有的生活角落,她总是十分的注意,尽量没有对孩子有影响,因为初中的那些年,因为带着愧疚,一直以来,她都以为因为是每一天孩子的农活太多的缘故,所以就算是累了,她也不会让孩子再去干活,唯一能够做的就好似让孩子在家,一件重活不让做,只是希望孩子能够好好学习……
同样是三年后,那一个夏天,她用尽20年时间培养的孩子,正式的踏进了神圣的高考考场,她有一股说不出的感动,或许是因为孩子已经要远走的原因吧!孩子不会永远留在身边……
不再是三年前,因为三年她想的很多,不再有太多的失望,只是她明白了,有时候,生活需要坚强,生活不是那么一层不变的,就像是她的孩子,在经历好多的挫折之后,学会了怎样的面对那些错过的东西,不会流泪,也不会伤心的去面对,因为在三年之前的那时候,他已经知道,什么是生活,母亲的生活,艰难而又无奈……和父亲一样,总是不自觉的会感动,或许这就好似那个一去不复返的时光一样,一样让人讨厌……确实是让人不舒服的感觉……
只是唯一想不到的就是孩子这一次真的不会是那么的失败了!那么不再的留恋那个家,这一次,带着几年前的失败,他来了,而且成功了,彻彻底底,把该拿回来的都拿回来了,以全镇最高的成绩离开了,比他的同龄的同学高了几十分,为了一家的团聚,他选择了北京的一所学校,在北京,因为有他的爸爸,一个同样是为了孩子奉尽一生的人……
那一天,孩子走了,去了北京,和他一起走了……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她笑了,笑的特别的开心,似乎这就是满足。为人父母最终还是幸福的。自己没有的,自己失去的,孩子都可以去得到,而且是那么光荣的得到,那一笑,带着二十年的幸酸,带着二十年来她的追求,她的信念,那一刻,似乎是她最轻松的时候。但是,在她的眼里**的分明是数不尽的眼泪,那些记忆,那些时光,的的确确是要好好的用心去铭记,我们不过是那些浮沉中的沙粒,至少她不是那样想的,对她来说,所谓的幸福就是孩子天天开心,他天天健康,那样,她就特别的满足了……
那是一个十分痛苦的下半年,一半的时光都在适应生活,如果有什么不同的话,就是不用再担心孩子的学习,孩子的将来……只是这一切在那样的情景下似乎少了寄托……一个没了目标的妈妈,一个不需要照顾孩子的妈妈,能够自己做些什么呢?或许是自己守护了20年的尽头才发现自己守护的不是那一片土地,说到底还是自己的孩子,还有自己亲手建造起来的家……
终于新的一年开始了,那年时光重新开始的时候,她最终还是放手了……去了孩子在的地方……北京!
仿佛自己又回到二十年前,她来时的那样,只是,在以后的时光里,她守护的那些东西,或许……连她自己都不知道吧……
二十年年一轮回,人生之中有几个二十年可以挥霍,又有几个二十年可以用一生去奉守?
那些年,母亲守护的,是不是那一世的执着?即使费尽思量,也无怨无悔!
佚名
2024-06-08 22:06:27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