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我的身上长了好多痣,尤其是胳膊上,有没什么寓意啊,求解答

痣的简介
色素痣,简称色痣或黑痣,是皮肤最常见的良性肿瘤,通常由含有色素的痣细胞所构成。痣细胞
是类似表皮细胞的多角形或卵圆形细胞,细胞内含有黑色素颗粒,细胞颜色的深度取决于所含黑素颗
粒的多少。痣细胞的胞浆淡染,核呈卵圆形。关于痣细胞的起源,尚无定论,或认为源于表皮的黑色
素细胞,或认为源于胚胎期间神经嵴的前体细胞,以后逐渐移行至皮肤的表面发展而成,即为触觉神
经末梢的异常增殖所形成的神经瘤。
一、临床特点
色素痣可见于任何正常人体,可在出生时即已存在,或在生后早年逐渐显现。多见于面、颈、背
部,多数增生缓慢,或持续多年无变化,但很少自然消退。据统计,正常个体一般平均有15~20颗,
多者可达50颗。通常直径不超过5mm,但也有面积巨大者称巨**素痣,简称巨痣。色素痣的颜色
有深浅程度差异,还偶见无色素的色素痣。痣表面或平滑或肥厚或粗糙呈疣状。表面有头发状黑色或
黑白夹杂的长毛生长者称为毛痣。色素痣除主要见于皮肤外,还可发生于**表面,如口唇、**、
脸结膜等部位。色素痣除影响外观外,个别类型的色素痣还有转变为恶性的可能,从而危及生命安全。
二、分类
色素痣按病理检查可基本分为交界痣、混合痣和皮内痣三类。
1、交界痣 痣细胞和痣细胞巢主要位于皮肤的表皮和真皮交界位置,故名交界痣。临床表现为
痣平坦或稍高出皮面,边缘境界不甚清晰,表面光滑无毛发。一般可见身体任何部位,但好发于手掌、
足趾或移行上皮部位。多见于儿童和青年,成年少见,可能因交界痣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向混合痣和皮
内痣转变之故。交界痣的痣细胞具有增生活跃的特性,有转变为恶性黑瘤的可能。
2、皮内痣 痣细胞和痣细胞巢都聚集在真皮层内。临床特点为平坦或高出皮面,常生有毛发,
为最常见于成年人的色素痣。皮内痣无交界活力,不发生恶变,故一般认为色素痣生有毛发且颜色均
匀而较深,边缘境界清楚者,为性质稳定的标志。
3、混合痣 痣细胞和痣细胞巢既见于表皮深层亦见于真皮层内。可能系正处于由交界痣向皮内
痣演变过程中的表现,因此可认为是过渡型。临床特点为多见色素痣的中心部位呈隆出皮面的斑块,
常生有毛发为皮内痣成分,其四周绕以平滑而色素呈弥漫分布的晕,是交界痣成分,混合痣因存在交
界活力,有发生恶变的可能。
三、巨痣
认为位于躯干、肢体者,其面积超过900c㎡者为巨痣。作者认为,巨痣的标准应因年
龄、部位等而异。如颜面等特定部位的色素痣,面积虽不足以上标准,但手术切除后创面不能直接缝
合者,也可视为巨痣。而婴幼儿亦无法用此标准恒量。巨痣于出生时即已存在,常见多部位侵犯,表
面往往高低不平,粗糙肥厚,并常见生有毛发。巨病的病理性质属于混合痣或皮内痣,因此也有转变
为恶性黑瘤的可能。
四、蓝痣
多表现为瓦青、深蓝,也或为棕褐色的丘疹样或小节结样的孤立病变。分一般型和细胞型两类。
一般型面积较小,直径一般不超过1.5cm,表面光滑质韧;而细胞型表面粗糙且面积常较大,多见于
女性。病理检查一般型蓝痣,在真皮的中、下层可见长扁的黑素细胞,而细胞型则还有较大的圆形或
梭形细胞岛,具有形状不同的胞核,病变可深及皮下脂肪层。细胞型蓝痣可以发生恶变,但极少见。
五、太田痣
1938年,日本太田首先报道的一种波及巩膜及同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灰蓝色斑,亦称为眼上
腭部褐青色痣。此痣多发于一侧颜面呈斑块状,约2/3患者同侧巩膜蓝染,约1/2患者出生时即已存在
,其余患者出现在10岁后。病理见黑素细胞散在于真皮胶原纤维之间,有些深部组织如眼眶骨膜也可
有黑素细胞浸润。
六、疣状痣
呈淡褐、棕褐或**色。丘疹样、**样或疣状病变。表层角化过度,常局限于身体一侧,多于
出生时即已存在或在儿童时期内出现。组织学检查,表皮有显著的过度角化现象,棘细胞层不规则且
肥厚而有**状变化,基底细胞层的黑素往往增多,无痣细胞或炎性细胞浸润。
七、色素痣的恶变
色素痣可以恶变转化为恶性黑瘤,而恶性黑瘤病情险恶,发展迅速,常于确诊时已无法挽救,但
也不是所有色素痣都会发生恶变。另外,对色素痣进行不适当的治疗也会诱发恶变。因此,弄清色素
痣恶变的发生率、诱发因素及发生恶变的征兆等问题甚为重要。
1)色素痣恶变的发生率和诱发因素 恶性黑瘤可以由良性的色素痣转变所致。但并非所有色素
痣都存在恶变倾向,色素痣转变为恶性黑瘤的发生率很低,据国外文献统计为1.8 : 100 000。恶变
主要取决于色素痣的类型。恶变较常见于hutchinson黑素雀斑、巨痣和具有交界活力的交界痣和混
合痣。
但在出生时即已显现的面积较大的交界痣和混合痣虽有可能恶变,但发生率很低。皮内痣一般无
恶变倾向。一般公认常受到磨损、慢性刺激或易受创伤的部位易诱发恶变。如手掌、足跖、头皮、唇
颊颈项等部位。此外,红唇、**头,**等部位的色素痣也普遍认为具有恶变倾向,指(趾)甲下
的色素痣也较易恶变。不恰当不彻底的治疗,如理化**物烧的治疗也认为是诱发因素之一。但此种诱
发恶变被认为是建立在原病变的病理类型基础上。
2)色素痣恶变的征兆 色素痣如见出现下述情况时,即为行将或业已发生恶变的表现,应尽快治
疗。
①病变增长较快或面积大小虽无明显变化,但显著增厚。
②颜色改变,色增深,或特别是见有淡蓝色调的出现。
③发生脱毛,脱痴或有卫星灶出现。
④表面破损,出血,形成溃疡。
⑤有刺痒或疼痛炎症等不明原因症状出现。
⑥黑尿。
色素痣整形术
1.什么是先天性巨痣?
日常生活中大家俗称的痣或黑痣在**学上称为黑色素细胞痣,大多数黑痣在出生后第2~6年出现;但也有少数人的痣出生时即已存在,称为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简称先天性巨痣,出生时即存在的任何部位的面积在144cm2以上,或直径超过20cm,或肢体、躯干部痣面积大于900 cm2,即可达到巨痣的诊断标准。当然,巨痣的诊断不能依赖于绝对的面积大小,还应结合患者的体表面积,考虑其相对的大小。如病灶覆盖了眼睑、耳郭、手等特殊部位,形成较大的影响,修复要求也较高者,若面积小于上述标准,也可称为巨痣。
2、先天性巨痣为什么要及早治疗?
先天性巨痣需要及早治疗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①先天性巨痣的痣细胞会随年龄的增长由浅层皮肤组织向深层迁移,故年龄越小,痣细胞所处的位置越表浅,治疗效果越好;年龄越大,痣细胞越会向深处皮肤组织浸润,治疗时所需去除的组织越多,即损失越大。②多数先天性黑痣患者的病变绝对面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故年龄增大后会增加所需去除病变的面积,增加了治疗的难度,降低了治疗的效果。③黑痣是良性病变,其自然病程十分稳定,恶变在黑痣的病程中是极为罕见的;但先天性巨痣存在着较高的恶变率,有国内学者统计为1%~20%,也有国外学者统计为1.2%~42%。不管哪个具体数据准确,总之先天性黑痣必须及早治疗,以防止其发生恶变。
3、先天性巨痣有那些治疗方法?
先天性巨痣在整形外科临床上一直缺乏十分理想的治疗方法。传统治疗方法为分次切除病变组织,植皮覆盖创面。这种方法在技术上不存在任何问题,但手术犹如"拆了东墙补西墙",术后效果不佳。它虽能彻底根治先天性巨痣,但却存在供皮区缺乏的问题,术后遗留了大片的线状瘢痕和供区瘢痕,而且植皮区及供区的挛缩有可能对患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我们在临床上经过深入系统的观察,另辟蹊径,应用刃厚皮片切削的方法来治疗先天性巨痣,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这种方法不仅避免了从正常组织取皮来覆盖切除巨痣后留下的手术创面,而且由于手术切削的层次浅,术后一般不会遗留明显的瘢痕。
4、手术效果如何?以后还需要继续治疗吗?
对于大多数患儿来说,经过手术治疗后,病变区域的黑色素会基本消失,变为正常肤色或呈浅褐色。但由于不同个体的差异,手术效果因巨痣生长的深度有所不同,个别患者的痣细胞层次较深,术后色素会明显变淡,呈淡灰色。为了保证术区不遗留明显的瘢痕,手术切削的层次被控制在较浅的深度,毛发周围皮肤深部的痣细胞依然残存。切削术后毛发仍然生长,并有可能在毛发周围出现小的色素斑点,如能进一步结合激光的脱色和脱毛治疗,将会使治疗效果更为彻底。黑痣切削术虽不能使巨痣完全根治,但可在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和最大程度地不破坏皮肤功能和形态的前提下控制了幼儿巨痣的发展,改善了外观,并为激光的治疗创造了条件。
总的来说呢
要是你父母也有的话就是遗传了,那没办法
还有种说法,痣能致癌,也不一定就是坏事啊
佚名
2024-06-08 04:22:22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