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看恐怖电影为什么让人害怕

恐怖来源于未知!
1.狭隘而幽长的走廊。

这是所有的恐怖片中最常见到的一个意象。
幽长。因为通往的尽头总是一个看不到边的阴暗。也许,我们可以知道这走廊的尽头就只是尽头,而没有任何其它东西。可是因为幽长,因为看不到尽头,于是,我们开始感觉到一种莫名的惊惶。
狭隘。因为镜头的摇晃或者其它原因,向上的特色以及窄镜的特写,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压迫感。

因为未知的恐惧和压迫感。某个时候,出现一个未知的东西,这就足以让人惊惶不安了。
所有的恐怖片几乎都只是导演和我们玩弄的一个心理游戏,当我们被其心里暗示所带动的时候,我们只能跟着他走进他事先为我们预设的那些陷阱里去。

这方面有比较出色的代表作品有《见鬼》系列的两部电影。狭隘而幽长的走廊上,一个已经逝去的小孩子低着头不停地追问:姐姐,你有没有见到我的成绩表呢?
场景和剧情的融和叠加,阴暗的美感,都是在走廊上开始漫延开去。

2.楼梯的转角,阴暗的迷路者。

上楼或者上楼,疾走。一般都是在一段惊惶的惊吓之后奔逃,然后有楼梯让人饥不择食般地狂奔。
于是,被惊吓者一般不无意外地会在楼梯上被进一步地惊吓。而楼梯上最能发挥突兀的就是楼梯的转角。
镜头一路向上,或者向下。转角处,突然一个特写镜头。或者萎缩,或者张狂,突兀的效果都将会非常好。

这方面印象最深的是三池崇史的《盒葬》。孪生姐妹的幽魂在转角处的声音以及向不得不向前去的无奈。
当然,还有《咒怨》里最经典的那个伽耶子出场的场面,从楼梯的转角处蠕动爬行下来。这里面包**一种主动的惊吓,还有一种缓慢的肃穆,非常唯美。

3.电梯,无处可逃的禁锢之所。

电梯。封闭的禁锢之所。尽可能地贴紧在电梯那种金属墙上。电梯的门在这时候是永远不会打开的。肆意的惊吓就会开始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渐渐地铺张其肃杀的味道。
人只能站在土地上才能感觉到平安。所以,电梯本身已经是一个非常恐怖的空间了。离开了我们从小到大所站立的土地之上,半空,四处无依无靠。而我们唯一所能依靠的却是一个自身封闭的禁锢。而在这封闭的所在里面,除了我们,还有一些未知的力量在折磨我们。也许,这就是电梯这个意象在恐怖片里被用得泛滥的原因之一吧。
只是,就算随处可见的意象。我们依旧在每次见到的时候惊慌不见。因为从根本上,我们没有办法**出这种离开大地的空虚和不安。
我始终觉得,这是恐怖片里最唯美的一个场景。

比如《鬼铃》。女人,电梯,手机铃响。电梯的金属面有眼睛窥望。这个金属面同时有着后面将要说到的镜子的功效。电梯突然失控。女人的手紧紧地抓住金属墙壁,无处可逃。电梯下坠,十个红色的指甲全部折断,加上女人尖锐的惨叫。

4.永远不能打开被封印了的破旧的木门。

这个木门必须是破旧不堪的,而且是那种沉重的实心木。因为年代久远,所以转轴已经年久失修,在打开门的时候会发出一种吱吱呀呀的声音。而这个时候一般都会是在晚上,没有什么灯光。
渗人心肺声音,以及闪烁不定的光线。定位的镜头,不移动,特写。木门不会一下子被推开,很慢,很轻,然而声音很大。之后会是一个快速剪辑的另一个镜头。

这个意象被用在恐怖片里的次数已经不计其数了。因为这个意象不管看到多少次依旧还会让我们惶恐不安。
我们永远也不知道在这扇门后面会有些什么东西在等着我们。而门转动得越慢,我们会因为期待的时间延长而担忧。我们不知道在什么时候,灯光闪烁了之后,会不会在我们眼角里闯进一些什么样的东西。
因为未知,因为等待。所以这个意象被用了无数次依旧新鲜。视觉上的期待会加快我们的心跳,而听觉上那种颓死不堪的声音有种推波助澜的奇效。视觉和听觉双管其下,很多时候我们会沉溺其中。而且更让人担忧的是,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那个快速剪辑后的镜头会突然出现,于是,继续心跳加速继续害怕。

而这个意象到现在似乎依旧没有被摒弃而且进化了。不再在这扇门推开之后直接跳出快速剪辑的镜头,之前的过程会一模一样,可是,我们发现推开门之后空空如是,开始放松紧崩的神经的时候,再突然跳出屏幕。
这是这个意象比较成功的应用**。观影之今,每每有这种推开迟缓的门,屏住呼吸一直等到吓人的画面闪过去之后再放松警惕,总是没错的。

5.天花板上不明的物体。

首先会有声音从上方传下来,抬头,看似安然平静的天花板平静如水。这也许是对现代居室里最阴秽的担忧,因为从旧式的人形屋顶下走进城市里的新式公寓里,天花板不再是那种可以看到屋檐大梁和瓦片,所有的屋顶都会有一个不厚不薄的夹层。而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那些永年尘封阴暗的夹层里会有些什么样的东西。
声响,不明就里的声音诱使我们去探寻一个真相。或者说,我们的好奇心驱使着我们前行;可是也是我们的好奇心驱使着我们前往那些不该前阵的地方。
这个恐怖的意象非常好地抓住了好奇心,对于电影里角色的好奇心理以及我们跟着他们一同前往窥望的好奇心理。这注定了这个意象的成功。

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咒怨》系列里的天花板了。爬上去,无光,看不到任何东西。于是用打火机照亮。然后发现横在自己眼前的是一张狰狞的面容。也许已经死寂多年,也许,仅仅只是幻想。
打火机的功效是用闪烁的灯光加强了骤变的气氛而让那张面容出现得突兀,飞快地闪躲,奔逃。可是当这个狰狞的面容追奔下来的时候,观影的时候也许反而不像刚打这打火机的那一瞬间更可怕了。

6.屏幕里蠕动的身影。

在《午夜凶铃》之前的电视或者电脑屏幕里,也许,最可怕的镜头也不外乎如是。至少不至于让我们屏着呼吸不安地困守在银幕之前。然而,是《午夜凶铃》里的贞子把这一切变成了真实。
当屏幕和现实开始变得混淆的时候,屏幕成了一个非常可怕的意象。因为我们会时刻担忧着,什么时候那些可怕的事情将会发生在眼前,那些可怕的东西会从电视屏幕里爬出来。
《午夜凶铃》里的贞子每次总会从电视屏幕里爬出来,或者就在电视屏幕里追赶着那些可怜的角色,人在前面跑,而电视屏幕里的贞子在飞快地爬动,电视会跟在人的后面追。最后贞子无一例外地爬到现实中来,完成她的终极一击。

电影里的人在担忧,而我们坐在银幕之外也开始担忧,什么时候,会不会从银幕里爬出一个贞子来索命呢。惨淡的镜头非常成功地把这种担忧发挥到了极致。
后来的电影比如《鬼铃》或者《鬼来电》以及《阿娘》等都用到了电脑的屏幕,只是,已经远远没有贞子爬出来的那种气势凌人地压倒性的惊惶效果了。利用屏幕上的骤变来制造的惊悚效果,可是,又有哪一种惊悚效果会比从里面爬出一个真实的怨灵来得更吓人呢。

7.死而不僵的尸体永远躲藏的柜子深处。

依旧是《咒怨》以及那个可恨的伽耶子。对我来说,在恐怖片里最可怕的孩子,伽耶子要比贞子更凶狠很多。因为贞子的怨念至少还建立在她的仇视和诅咒上;可是伽耶子的怨恨似乎来得不由分说。没有多少理由,只是因为恨而恨的恨是最可怕而且也是最强烈的。如果牵强地说伽耶子的死跟她对儿子老师的暗恋有关的话,那么她的怨恨又是不是真的就应该如此强烈呢。
杀死每一个跟事情有关的人,带着自己的儿子四处做案,到后来似乎就不需要任何理由了。伽耶子似乎是最无理取闹而残暴的恶灵。而她第一个出现的地方,居然就是在她家里的那个柜子里。
打火机的妙用再一次派上了用场。然后,依旧是一张可怕得渗人的面孔。

柜子的妙用是结合了木门和狭小空间二者的长处而显得出色。常见的类似意象还有窗户,抽屉等等。打开,突然出现,这种突兀的感觉总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后来这个意象也是一个经常用到的设置,做出来比较有效果的有《异度空间》和《轮回》等等。
《咒怨》和《午夜凶铃》之所以成为恐怖片的典型是因为它们把经典的意象都用上了,而后来者,似乎只是不停地重复以前的所有一切。

8.镜子里永远看不清的笑脸凄迷。

镜子。这个也许不用再举例说明在哪部电影里是比较成功的了。因为这个意象几乎在所有的恐怖电影里都能看到。常用,也太常见,于是看恐怖电影的时候,我们在看到镜头里的镜子的时候总会不自觉地摒住呼吸。因为我们知道在那些镜子里总会有些意想不到的影像突然跑出来吓唬我们。
我记得对于镜子最初的恐怖是在空无一人的房间里目不转睛瞪着看镜子,渐渐地会发现,在那个和我们这个现实世界完全倒映的镜子世界里,那个自己,本来应该和自己完全一模一样的自己突然会变得陌生起来。那种感觉是一种由心底深处爆发出来的恐惧,于是到现在,我依旧拒绝长时间看着镜子。

对镜子的恐惧由来已久。而恐怖电影也许也从镜子获得了灵感。在想像的世界里,那个和现实世界完全倒映的世界,如果有一些和我们完全平行的人们存在的话,那也许并不可怕。可是因为倒映,那是一个完全相反的世界。
现实是阳,那里就是阴。现实是人间,那里就是鬼域了。不可怕的最常见的东西会变成最可怕的意象。
而这个意象最出色的地方是,这样的道具随手沾来,镜子是日用品,随处可见。所有会产生倒映的东西都可以成为这个意象,或者是这个意象的衍生物。印象比较深刻的有《带鬼回家》和《见鬼》系列,当然,像镜子是生活的日用品而随处可见的道理一样,镜子也是恐怖电影最常用的日用品,随处可见。

9.诡异的浴室里淌着血水的莲蓬。

洗澡洗了一半,突然发现流淌在自己身上的不再是热气腾腾的热水而是腥臭的血水。对血的忌讳,因为**的无遮不挡以及闪躲无路,让这个意象在突兀骤变的意象里尤其出色。
美女出浴,恐怖电影似乎尤其喜欢用美女来完成这个过程。在我们的眼睛开始享用意**的时候,突然唐突的血腥味会让出浴的美女犹如脱兔般奔跑。伴随而来的也许还会停电,因为不至于让美女们**,而且对于黑暗的惊惶给这个意象添加了一种诡异的韵味。

《双子》、《女高》系列和《魔鬼的艺术》系列等等电影里都能见到类似的东西。空间、视角、听觉、色调、灯光;一切都会被调用起来。
说到底,仅仅只是突兀而已。

10.枯井里永不停息的悲凉的哭声。

说到这里,贞子一定**阴冷笑着说:舍我其谁。
在电视屏幕里爬出来之前,贞子永远是从那个有着断口的井里爬出来的。因为埋身于长年不见阳光的老井,这个带着断口的井几乎是贞子怨念最深的所在。
而且井在地上,通往的是地下。狭窄而漫长。地上是人生活的地方,而地下是逝去的人们的居所;狭窄而漫长的井,是不是两者互通的一道曲径。无人知晓。也许也正是因为无人知晓,所以,这个意象总能把很多的人都吓得迷迷糊糊。

井盖永远开着,意味着地狱之门开着。在井干涸之前,有水,暗淡的水会把这两者隔开,没有人知道水位以下的世界,是不是有泥土;而泥土里,是不是又埋着几千年来的怨恨;或者根本就没有水,没有人知道这里的水域会通往哪去。
死过人的井以及干涸的枯井里总会有些可怕的传说。而永不停息的悲凉哭声,是我们心底最无辜的悲怆。

11.天台,前无去路的绝境。

恐怖电影里的天台,并没有像《无间道》里的天台那么多的虚妄和叵测的反思。恐怖片里的天台来得更直观。
前去无路,后有**。这样的地方绝对是恐怖片最喜欢的地方。因为躲闪无路,所以只能站着、坐着、哆嗦着看着所有一切慢慢地发生。
电影制造一个这样的场景是为了让角色无处可逃,其实也是为了让我们无处可逃。于是我们也只能站着、坐着、哆嗦着跟着角色一起看着所有的一切慢慢地发生。

漫长的等待和睁眼观望赋予了这个意象惊悚的效果。纵身跳下的**很强烈,可是角色不可能会这样束手就擒,除非被**逼至无路或者直接被推下天台。
横坚是一死,为什么不畅快点呢。当然,畅快的角色选择会让电影的票房和效果显得不那么畅快,所以我们就睁大着眼睛,一起哆嗦吧。
角色们总是会很顽强地说,我不会那么轻易就范的。

12.街道上,别人的喧嚣我自我的惊惶。

《见鬼》ⅱ曾经制造了一个很法错的场景。飞奔的女人和喧嚣的街道,只是,没有人能看到她所看到的东西,没有人知道她的担忧的惊惶。
一切的恐怖来源于自身对意象的把握。看这样的场景的时候我们往往并不担忧,可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假想,这样的场景也同样出色。
如果那个飞奔的人是我们自己的话:我们说什么,没有人会相信;我们看到什么,没有人会看到……可怕的并不是那些看似应该让人害怕的镜头,而仅仅是作为一个人对于孤独的困惑。

由恐怖诱发的孤独。而这样的孤独和孤军奋战的错觉会助长这种恐怖。这形成了一种比例式的倒塌性的效果。此消彼消;此涨彼涨。如果沉溺于这样的假想的时候,我不得不承认,这个意象挺让我感动的。
至少这个意象对于人的心理把握得非常到位。稍有不慎,我们很容易沉溺其中。

13.眼瞳,残酷和死鱼一样的黑白分明。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话应该不假,因为从一个人的眼睛里可以看到很多东西。如果这个人是纯洁的孩子,那么这双眼睛一定充满着温情以及祥和。可是如果这个人是个不圣洁的邪恶孩子,那么,这将会是一双什么样的眼睛呢。
眼睛会欺骗人。这是一定的,因为当人们开始明白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的时候,人们也就开始知道如何把自家的窗户妆饰得更漂亮动人。虽说也许做不到漂亮动人,可是那些阴秽的一切就一定会被掩埋。。
闪动的眼睛总会让人感动。可是如果在闪动的那瞬间,在温情里突然迸发出来的是一缕残暴和刻毒,或者怨恨,或者**的**,或者杀气腾腾的阴秽……这就完全跟温情联想不到一起了。

眼睛基本上也是恐怖电影里经常用到的意象之一。《双瞳》里的那双眼睛是我印象最深刻的眼睛。因为两个眼瞳,两个性格,圣洁天真和邪恶残暴同时存在于一个人身上,在眼瞳转换的瞬间,可怕的事情总会发生。
这样的眼睛远比两个人以及两双眼睛更渗人。因为我们不知道这双眼睛什么时候会变成另一双眼睛。因为不可预知,这双眼睛显得非常可怕。
佚名
2024-06-05 09:34:12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