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舌红苔黄,早上睡醒口干口苦是什么原因

抑郁性神经症,旧称为神经症性抑郁,是指持续性心境低落情绪抑郁为基本特征的一类神经症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及睡眠障碍。
抑郁性神经症属中**“郁症”范畴,对其各种症状描述散见于古代**籍中《灵枢.口问》载有“太息”,《灵枢.本神》载有“愁忧”等症状。《杂病源流犀烛》则云:“思者,脾与心病,……或有劳心思虑,损伤精神,致头眩目昏,心虚气短,惊悸烦热者;有思虑伤心,致心神不足,而不能寐者;……有因思虑劳伤心脾,致健忘失事……”本病的发病与精神因素的刺激有密切关系。
1、发病率
据国外统计:本病患病率为千分之4.5,约占精神科门诊的5-10%。1982年国内对12地区流行病学调查,本病患病率为千分之3.11,占神经症患者的14.0%,而且农村患病率(千分之4.12)高于城市(千分之2.09)本病多起病于青少年时期,成年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2、病因
本病的发生与患者心理素质及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有关。
(1)心理社会因素
多数病人起病由心理社会应激所促发;但这类应激多为日常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几乎所有的人在一生中均曾经经历过,因此难以作为病因,充其量只能作为诱因。
(2)心理素质
1、遗传因素
根据调查,病人家庭中,患情感疾病、神经症、人格障碍、酒精中毒及**等病的比率高于一般人群,反映了本病在遗传上的异质性。同时遗传决定了易感素质,即患本病的人格素质.
2、人格特征
部分患者病前有明显的人格异常,如依赖型、表演型或边缘型人格特征等。其人格的突出特点是自我估价低、缺乏自信,有较严重的自卑感。遇到挫折易悲观失望等。亦可表现为胆小怕事,依赖性和被动性明显,软弱而敏感等,有的患者抑郁情绪与人格缺陷交织在一起,难以分开,而被称之为性格抑郁症。
3、临床表现
抑郁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两大类症状,即抑郁症状和神经症性症状。
(1)抑郁症状
主要表现是情绪低落、精神压抑、郁闷或沮丧、整日愁眉苦脸、易于哭泣,即使遇到各种娱乐或令人高兴的事情,他们照样高兴不起来。他们可以觉察这些是不正常的,并愿意与人讨论自己的情绪问题,但多将之属于他人或环境。病人以持久、轻度至中度抑郁为主的临床相。可伴有自卑、自责但达不到严重的 内疚或自罪程度,病人感到精力疲惫,脑力迟钝、进行性活动吃力,但无明显精神运动性抑郁。病人自感前途暗淡,痛苦万分,无力自拔,悲观失望,甚至企图**,但鲜有多次**者
(2)神经症状性症状
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减退、失眠、食欲下降,性欲减退以及头痛、头晕眼花、耳鸣等,有些病人躯体症状主诉比较突出,约半数以上病人出现疑病观念,30%患者了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20%的患者表现为心烦易怒,易受激惹。
4、诊断与分型
(1)符合神经症诊断标准。
(2)以持久的轻度至中度抑郁为主要临床相,伴有以下症状至少三项。
1、兴趣减退,但未丧失。
2、对前途悲观失望,但不绝望。
3、自觉疲乏无力或精神不振。
4、自我评价下降,但愿意接受鼓励和帮助。
5、不愿意主动与人交往,但被动接触良好,愿意接受同情和支持。
6、有想死念头,但又顾虑重重。
7、自觉病情严重难治,但主动求治,希望能治好。
(3)无下列症状中的任何一项
1、明显的精神运动性抑制。
2、早醒和症状的晨重夕轻。
3、严重的内疚和自罪。
4、持续食欲减退和明显的体重减轻(并非躯体疾病所致)。
5、不止一次**未遂。
6、生活不能自理。
7、幻觉和妄想。
8、自知力缺损。
(5)鉴别诊断
(1)内源性抑郁症:
存在下列症状之一者,应考虑内源性抑郁症的可能:
1、即往有躁狂或抑郁发病史。
2、家族中有躁狂或抑郁病史。
3、本次病程过程中躁狂表现。
4、有精神运动性迟滞。
5、早醒或症状有晨轻晚重的变化。
6、内脏功能低下,食欲减退或体重减轻,而无躯体疾病的存在。
7、自罪观念,任何幻想或妄想
8、严重的**企图或多次**未遂。
9、生活不能自理,自知力严重缺乏。
(2)反应抑郁症:
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考虑反应性抑郁症的可能:
1、急性起病,病程不到半年。
2、有明显环境因素诱发,且症状与环境因素有关。
3、精神创伤常萦绕于脑际,难以**。
(3)**物所致的抑郁状态:
患者可能找到使用**物病史。
(4)器质性疾病或躯体伴发的抑郁状态:
可找到器质性病变。
(5)其他神经症和精神病伴发的抑郁状态:
除抑郁症状外,患者无神经症和精神病其他症状。
*中****治疗要点
(1)辨证论治
本病以虚证多见,实证较少,主要病变部位在心脾肝肾。临床首当辨证虚实,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五型辨证论治。
1、肝郁脾虚
主证:多愁善感,悲观厌世,情绪不稳,唉声叹气,两胁胀满,腹胀腹泻,身倦纳呆,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辨证分析:本证因情志不遂,肝郁抑脾所致,情志所伤,肝失条达,脾虚气结,思虑太过,情绪不稳,悲观厌世,唉声叹气;肝气郁滞,气机不畅,故两胁胀痛,肝郁乘脾犯胃,则出现腹胀腹泻身倦纳呆,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均为肝郁脾虚之象。以多愁善虑廉见善太息,胸胁胀满,腹胀腹泻,身倦纳呆为辨证要点。
2、气滞血淤
主证:情绪抑郁,**企图,心情烦躁,思维联想缓慢,运动迟缓,面色晦暗,胁肋胀痛,妇女闭经。舌质紫暗或有淤点,苔白,脉沉弦。
辨证分析:本证因气郁日久,血流不畅,痰血停积所致。以情绪抑郁,思维联想缓慢,面色晦暗暗胁肋胀痛,舌质紫暗或有淤点为辨证要点。肝血淤滞,肝失条达,则情绪抑郁,时有**企图,心情烦躁,痰血停着,心神不宁,故思维联想及运动迟缓。肝郁气滞。则胁肋胀痛,妇女闭经。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淤点,脉沉弦,均为血淤之象。
3、心脾两虚
主证:失眠健忘、兴趣缺乏、心悸易惊,善悲易哭,倦怠乏力,面色淡白或萎黄,少腹胀满、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辨证分析:本证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所致,心血亏虚,心神失养,神不守舍,故失眠健忘,兴趣缺乏,头昏易惊,善悲易哭。脾气虚则倦怠乏力,脾虚健运失职,则腹胀便溏。面色淡白或萎黄舌淡苔白,脉细弱,均为气血不足之象。以失眠健忘,兴趣缺乏,心悸怔忡,面色无华,舌淡,脉细弱为辨证要点。
4、脾肾阳虚
主证:精神萎靡,情绪低沉,嗜卧少动,心烦惊恐,心悸失眠,面色苍白,纳呆便溏,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胖或边有齿痕,苔白,脉沉细。
辨证分析:本证因禀赋素虚,久病失养,或劳房伤肾,下元亏损,命门火衰,脾阳得不到温养所致。阳虚阴盛,故精神萎靡,情绪低沉,嗜卧少动。脾肾阳虚,痰饮内停,上凌于心,心神失守,故心烦惊恐,心悸失眠。面色苍白,**遗精,带下清稀,舌淡胖或边有齿痕,脉沉细为辨证要点。
5、阴虚火旺
主证:情绪不宁,烦躁,易激惹,伴心悸,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辨证分析:本证多由于长期思虚太过或是房劳伤肾,导致阴虚火旺,扰乱心神而致。阴虚火旺心神被扰,故情绪不宁,烦躁,易惹,**亏损,虚神被扰,故情绪不宁,烦躁,易惹,**亏损,虚热内生,则见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虚火旺之象。以情绪不宁,烦躁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焦虑症概述

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症。它是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的神经性障碍,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急促、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等植物神经症状和运动性紧张。它表示一种没有明确的客观对象和具体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和恐怖不安心情,它并非由实际的威胁和危险引起,或其紧张情绪与惊恐程度与现实处境不相符。临床上将其分为广泛性焦虑障碍和惊恐障碍二个类型。
焦虑症属中**情志病范畴,其临床表现与“惊悸怔忡”“百合病”等相类似。如《内经》有“恐人将铺之”和“心思虑”的描述,《金匮要略》则有“百合病者,……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时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的记载。本病多因情志失调,久病或素体虚弱,导致心脾肺胆亏损,痰热淤血内阻而为病。其中以肝气郁结,气血亏虚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1、发病率
本症并不少见,据国外报道其患病率为千分之2-4.7,占全部精神病患者的千分之6-27.我国1982年12地区的精神疾病流调发现在15-59岁的人群中,本病患病率为千分之1.48,占全部神经症患者的6.7%,居第四位。本症多发于青壮年(16-40岁),女性多于男性,城乡患病率相仿。
2、病因
本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个人心理素质有关。同时,在外界精神刺激下,机体内分泌代谢萎乱也是该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遗传因素占有重要的地位。
(1)遗传因素:
多年来的研究证明,焦虑倾向作为一种人格特征,至少有一部分是由遗传决定的;引起焦虑直接原因是社会或环境因素,但其潜在的原因是遗传;惊恐障碍与广泛性焦虑具有不同的遗传病因学背景。
(2)生化及内分泌因素:
本症患者血中乳酸盐含量增高,而血中乳酸盐含量可能与焦虑发作有关,但其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同时患者肾上腺素能系统、多巴胺、5-ht及r氨基丁酸4种神经递质系统在脑的不同部位存在着不同水平相互作用,这种复杂的细胞间信号的相互作用,借助于第二信使在亚细胞水平加以整合,在脑和身体的各部位引起不同的变化,形成广泛性焦虑的各种临床表现在对有关受体研究中也发现,惊恐发作出现心悸、颤抖、多汗等症状均为肾上腺素受体大量兴奋的征象,而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有减轻惊恐发作与焦虑的作用。
3、临床表现
焦虑症的临床表现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广泛性焦虑症和惊恐发作,本病的两个类型起病形式截然不同,广泛性焦虑为缓慢起病,病程常迁延数年之久;惊恐发作起病突然,呈间歇发作,间歇期精神状态保持正常。下面把他们的临床表现分别介绍如下:
(1)广泛性焦虑
焦虑和烦恼
以经常的持续的无确定对象或固定内容的紧张不安或对现实生活某些问题过分担心和烦恼为特征患者经常为未来可能发生的、无法预料的某种危险或不幸担忧。如担心子女出车祸自身或亲友发生以外等,称之为担心期待。这是广泛焦虑症的核心症状。如果患者不能明确认识到他所担心的内容和对象,只是处于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的强烈焦虑体验,成为自由浮动性焦虑。总之,本症患者终日心烦意乱、忧心忡忡、坐立不安,致使注意力不易集中,对日常生活失去兴趣,严重干扰其工作和学习,它的症状又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运动不安:系指病人焦虑时坐立不安,来回踱步、甚至搓手顿足或感叹不已。可伴有眼、面肌、手指颤抖及肌肉紧张、疼痛等。
2、自主神经功能亢进:如心悸、气促、头晕或头痛、多汗、面色发红或苍白、口干、胃不适恶心、腹泻、尿频等症。
3、过分警惕:表现为惶惶不安、易受惊吓、对外界轻度刺激出现惊跳反应,入睡困难、易惊醒、易激惹。
惊恐发作
又称惊恐障碍,以反复出现的惊恐发作,伴惊恐或失去自控感及严重自主神经系统症状等为基本特征
1、惊恐发作:
其主要表现是患者在进行日常活动时,不明原因的突然出现惊恐感,好象自己马上就要死亡或丧失理智。同时伴有严重自主神经症状,如心悸、胸闷、胸疼、气促、呼吸困难、喉头阻塞、好似心脏要跳出,并有即将频死感为此病人常常十分紧张、发出惊叫、呼救、向室外奔跑。有时可能出现多汗、面部潮红或苍白、震颤、步态不稳及运动不安等症。这种发作一般持续5-20分钟,鲜有超过1小时者,多自行缓解。发作后自觉一切如常,但不久又可突然再次发作。
2、预期性焦虑:
由于病人发作时觉得极端痛苦,故患者发作间期反复担心再次发作而忧心忡忡,亦可出现一些自主神经系统症状。
3、求助与回避行为:
由于惊恐发作时的惊恐感,患者在发作间期,有半数以上的人因害怕发作时得不到他人的帮助而主动回避一些活动,如不独自外出,不愿到热闹场所。
(4)诊断与分型
焦虑性神经症临床上主要分为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两种类型,他们的诊断标准如下:
1、惊恐障碍诊断标准:
惊恐障碍以惊恐作为原发的和主要临床相的一类神经症类型。惊恐发作,作为继发症状,可见于多种不同的精神障碍,如恐怖性神经症、抑郁症等。惊恐障碍应与某些躯体性疾病鉴别,如癫痫、心脏病发作、内分泌失调。诊断标准如下:
1、符合神经症诊断标准。
2、一个月内至少有三次惊恐发作,或首次典型发作后,继之以害怕再次发作的焦虑而持续一个月。
3、惊恐发作符合以下四项:
(1)在没有任何客观危险的环境下发作,或发作无明显和固定的诱因,以致发作不可预测。
(2)两次发作的间歇期,除了害怕外,无其他任何症状。
(3)发作表现为强烈的恐惧,伴有显著植物神经症状,还往往有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频死恐怖失控感等痛苦体验。
(4)发作来得突然,10分钟内达高峰,一般不超过一小时,发作时意识清醒,事后能回忆发作经过。
4、排除恐怖性神经症、抑郁症等继发的惊恐发作。
2、广泛焦虑症诊断标准:
1、符合神经症诊断标准。
2、持续的焦虑症状为原发和主要临床相。焦虑症状的表现符合下列两项。
(1)经常或持续无明确对象的和固定内容的恐惧和提心吊胆。
(2)伴植物神经症状或运动性不安。
3、排除强迫症、恐怖症、疑病症。
*鉴别诊断
1、广泛性焦虑症常同时合并其他焦虑性障碍或情感性障碍,如合并有恐怖症、强迫症、抑郁症等。此时两个诊断可以并列。
2、焦虑症状可见多种精神障碍,如抑郁症、精神**症及其他各类神经症等,但焦虑症状并非上述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可资鉴别。
3、有些躯体性疾病如甲亢、使用兴奋**物过量及苯二氮类的用**反应等,亦可出现焦虑症状,应注意鉴别。
佚名
2024-05-30 15:40:39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