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钱清泉的人物经历

钱清泉,1936年出生于江苏省丹阳市,1960年毕业于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铁道电气化与自动化专家,全国 五一劳动奖章 获得者。 他在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中长期从事铁道牵引电气化与自动化领域的理论研究、科技开发和教学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
他开拓了 铁道微机监控与综合自动化 的研究方向,位居电气化铁道监控技术研究领域的前沿,解决了工程科技中的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他在牵引供电远动技术方面的研究硕果累累。
他作为国家重点学科的带头人,为铁道电气化与自动化学科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他首次提出采用冗余备用流动群方式的环状通道结构,有效地解决了通讯的可靠性这一重大技术难题;提出控制中心采用局域网加双机冗余备用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控制中心系统的可靠性;提出并研制成功的多级防雷、防高压、防强电磁场干扰以及 RTU 地线浮空、外壳屏蔽等技术设备,不仅大大提高了 RTU 的可靠性,而且极大地降低了工程难度及造价。这些研究成果成功地应用于 DWY 系列微机远动监控系统 ,使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具有强劲的竞争力。
1988年世行贷款项目 川黔线电气化铁路微机监控系统 的国际招标中,他主研的 DWY 系列微机远动监控系统 以性能好、价格合理的优势,击败日本、英国等多家国内外竞争对手,一举中标,这是第一套在国际招标项目中中标的国产电铁远动系统,打破了国外同类产品对中国市场的垄断,成为进口替代产品。之后, DWY 系列微机远动监控系统 被国家科委批准为《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并陆续获得大秦、兰武、石太、湘黔、丰淮、侯月、阳安、外福、株水、襄渝等省部级重点工程项目,并以技术先进、功能完善、可靠性高、实时性强、价格合理(为国外同类产品价格的 1/3-1/2 )等优势,在鹰夏、郑武、京郑、宝中焦枝、成昆、南昆、西安安康、武广、朔黄等国际招标项目中连连中标,总计获得科研经费近 2 亿元,其中国际中标经费 2000 多万美元,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外汇。
截止 2003 年底, DWY 系列微机远动监控系统 已装备电气化铁路干线 20 多条,占全国远动化铁路里程的 70% ,在铁路市场占有率已达 91% 以上。并多次荣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1956年考入唐山铁道学院电机系。
1960年钱清泉还没有毕业就提前留校作预备教师兼助教;当预备教师时,他就把电气化铁路远距离控制列为了科研方向。一面研究,一面教学。当时曹建猷教授、潘启敬教授等老一辈专家学者,也认准远动技术的研究方向。在宝凤(宝鸡—凤县)段电气化铁路开通前,已开始研究这个课题 ── 宝凤段电气化铁路远动装置。
当时在国际上,电气化铁路供电远动技术的研究也是刚起步。在曹建猷教授的倡导下,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参加了1965年在北京展览馆举行的全国工业新产品展览会,得了发明二等奖。之后,钱清泉所在的课题组开始了第二个课题的研究——电气化铁路分区亭远动技术装置。这个课题在档次上进了一步,上了一个新台阶。
真正的研究工作的开展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这时有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和条件,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当中。
1977年恢复高考后,钱清泉在搞科研的同时,还把研究的成果编写成教材,运用到教学中。
1983年,钱清泉编出国内第一本远动技术教材《电气化铁道远动技术》(以前上课用的是讲义)。这本教材国内刚发行,日本人就拿到了。
1984年钱清泉去日本,他们说,看到你的书了,从技术上讲,中国人是行的,但是要达到日本的水平。你们没有10年、8年不行,这件事对钱清泉的刺激很大。
后来建设京秦线,这是第—条引进国外技术的电气化铁路,供电远动装置也是引进的。这时日本对我们进行技术封锁,涉及技术问题统统回避。但是钱清泉在日本把他们的资料几乎吃透了,4个多月里,他每天干到凌晨2点,研究收集资料,准备回国后消化吸收。
回国后,当时铁道部的总工程师屠由瑞找钱清泉谈话。他说,京秦线是买的现代化。我们要一个模拟屏,人家要价上千万人民币。他希望我们能在产业化、国产化上自己走出一条路来,为国家作贡献。当钱清泉听到铁道部领导对他说“拜托了”时,让他深受感动。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出我国自己的供电远动装置。
1984年到1985年,钱清泉带领10多个人,夜以继日地工作。当时学校在峨眉,他们依靠从日本带回来的那些资料研究攻关。学校电气馆下面就是操场,每到星期六都要放露天电影。露天电影是当时最大的娱乐活动,他们在电气馆里做研究时,谁也不为楼下的掌声和电影的音乐声所动。当时也没有奖金和劳务费,谁干到夜里12点以后,可以得到一个煮鸡蛋的奖励。大家经常干到后半夜,春节也只休息两天,到正月初三就上班。
就这样干到1986年,他们做出了样机。日本人说我们10年做不出来的东西,他们2年多就做出来了。样机当年通过鉴定,随后与成都铁路局合作,在西南铁路上使用了他们研制的电气化铁路的远动装置。一个科研项目,从开始研究到取得鉴定,获得奖励,只能算走了40%的路。到这项研究成果产业化,真正实用,还有60%的路要走。
1991年川黔线电气化工程,因为使用了世界银行贷款,所以进行国际招标,他们一举中标。之后,兰(州)武(威)段电气化,他们也中标,国产远动装置的产业化大大地迈进了一步。国产远动装置的研制成功,还带动了其他的技术进步,比如电气化铁路的检测车的研究。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电气化铁路远动装置,全路只有东芝、日立、西门子公司很少几套进口的,其余的都是国产。到现在,国产远动装置的基本功能与国外的差不多,我们只是在工艺和材料上还有些差距。
远动技术的研究到这时才算是完成了“引进 ── 消化 ── 吸收 ── 产业化”这条道路。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和中期。中国电气化铁路供电设备的70%至80%都是实现了产业化。远动技术的产业化,也促进了教学和科研,培养了一支年青的科研队伍。每一个成果出来,通过鉴定,得到奖励,都有年轻人破格提升,这个课题也培养了很多研究生。
另外,钱清泉带领他的科研人员围绕“微机远动监控系统与综合自动化”这一研究方向,主持研制了国内首创的“牵引供电仿真培训系统”,该系统部分指标达到国际水平,在他的领导和关心下,DWC——01型变电站电气试验车、WGW——62GA型牵引供电系统微机故障点距装置、牵引变电所主变压器的微机保护装置相继研制成功,并形成高科技产品,在电气化铁道中得到广泛应运,在国际投标中击败诸多强劲对手而中标,成为中国铁路市场的主导产品。
钱清泉教授在“牵引动力实验室”这一大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成立和建设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88年,钱清泉教授参与沈志云教授精心组织和筹建了“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以两个国家重点学科“机车车辆”和“铁道牵引电气化与自动化”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其研究与实验设备系统,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发展高速、重载试验和培炎养高级人才的基地。为我国铁路的高速、重载运输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与技术保障。“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正一步步向着国际一流的目标奋进。
钱清泉教授曾任学校铁道电气化和自动化研究所所长、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电气工程学院院长。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60.2 —— 1971.12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电机系 见习助教
1972.1 ——至今 西南交通大学 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1984.11 —— 1985.4日本东京大学访问学者
1986 年——至今 铁道牵引电气化自动化研究所 所长
1990 年—— 1996.10 电气工程学院 院长
1993 年——至今 西南交通大学 博士生导师
1988 年—— 2001 年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任
1997.11 ——至今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5年至今------暨南大学电气信息学院荣誉院长,暨南大学电气信息学院电气自动化研究所所长。
2012年5月24日上午在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主办的“2012年百名院士专家广州行”启动仪式上发表“温州动车事故是恶意负面炒作”说。

佚名
2024-06-05 08:35:50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5 16:11:26

    辜度寒的人物经历

    04年师从道教高功明镜道人学习斋醺科仪,兼修八卦、奇门等道家术数。幸得恩师垂青,亲传亲授、倾学严指。虽非奇才,但刻苦好学,时日不多也略有小得。尤其在得恩师所赠二...

  • 佚名
    2024-06-05 07:57:01

    周富裕的人物经历

    1994年,年仅19岁出身重庆贫困山区的周富裕因生活所困跟着哥哥姐姐来到武汉一家私人卤菜作坊打工。艰辛的打工生涯和困难的生活现状使周富裕明白要想生活有所改变,必...

  • 佚名
    2024-06-05 23:31:02

    王昱珩的人物经历

    2015年2015年2月6日,参加《最强大脑第二季》第六期晋级赛第五场,在“微观辨水”环节中,520杯同质同量同水源的水被他一眼辨认出,Dr.魏给出9分难度分...

  • 佚名
    2024-06-05 08:00:00

    玉城千春的人物经历

    Kiroro的主唱玉城千春读小学的时候,因为学校交流的关系,曾经到过北海道,在那里学会了当地原住民阿伊努族使用的方言,其中Kiroro在北海道阿伊努族的方言是“...

  • 佚名
    2024-06-05 08:00:00

    马云的人物经历

    自大学毕业后,到云南电视台工作,迅速掌握了电视业务和熟悉了各类专题,栏目的编辑,制作工作。马女士勤奋好学,20年来,先后拍摄了100多个专题节目,导演竞赛节目六...

  • 佚名
    2024-06-05 08:00:00

    汪国真的人物经历

    1956年6月22日出生于北京,中学毕业以后进入北京第三光学仪器厂当工人。 1982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在学校时,喜欢读写诗歌。1984年在湖南杂志《年轻人...

  • 佚名
    2024-06-05 08:00:00

    仙剑历代人物中,哪个人物的经历最惨

    当然是 李逍遥了!昨是今非望无尽,生死相隔两茫茫。解愁肠,度思量,人间如梦,倚笑乘风凉。虽然由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盖世剑侠,但终究只剩孤身一人,赵灵儿,林月如,李...

  • 佚名
    2024-06-05 08:00:00

    王效芝的人物经历

    王效芝下海经商十余年,一直秉承着毛家低调、踏实、稳健的风格,认真打理着自己亲手创建的公司。见过王效芝的人以及这么多年来他的商业伙伴对他的评价是:效芝是个内向的不...

  • 佚名
    2024-06-05 08:00:00

    陈大惠的人物经历

    “从1994年到2004年,我在中央电视台,是《东方时空》第一代主持人,跟白岩松、王志、水均益、敬一丹一个办公室的。后来,我到《经济半小时》,跟曲向东、赵赫、王...

  • 佚名
    2024-06-05 08:00:00

    赵鑫珊的人物经历

    在南京书城的时候,看见了赵鑫珊2001年写的一本关于建筑的书——《建筑:不可抗拒的艺术》,2001年我只是一个初涉建筑学的小P孩,他的书就是我的指南针,指引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