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古代音调的 平仄中 ?

“中”代表中立的大意,就是说“平、仄”皆可的意思,因此在一、三个字的位置上用“中”代替空位。

常见的诗歌出现的韵律如: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其中一三不限,二四分明,即句中的第一、三个字不限定于一定要用“平或者仄”的字,而第二、四个字的平仄是必须按规定写的。

扩展资料

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shǎng)、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四声和韵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在韵书中,不同声调的字不能算是同韵。在诗词中,不同声调的字一般不能押韵。

声调,这是汉语(以及某些其它语言)的特点。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拿普通话来说,共有四个声调: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平仄

佚名
2024-06-05 20:16:41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