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根据诗句写出诗名和意思

唐·王维·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写山居所见秋山雨后黄昏的迷人景色和融怡陶醉的心境,大约是诗人隐居终南或辋川别墅时所作。诗的境界清澄透明,玲珑剔透,恰似一泓秋水,其中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诗歌于诗情画意当中寄托着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首联整体着眼,大笔勾勒,交待季节,点明状态,给人以身临其境,神清气爽之感。“空山”、“新雨”、“晚秋”,平平实实的几个字,极易引发人们的联想,山居环境的静谧,新雨过后的清新,秋日天气的飒爽,白日向晚的安宁,字里行间弥漫着一股清幽明洁之气。“空山”是王维惯用的词语,耐人寻味。此处绝无冷清、空洞之意,也不是禅宗所谓的空寂、虚无,结合全诗来看,“空山”包含以下四层意思:一指山中林木繁茂,翠绿成荫,遮掩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如王维《鹿柴》所云“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二是指此处远离尘嚣,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花源记》),有如世外桃源,遗世独立,又如洞天福地,快乐怡人;三是指山雨初霁,万物一新,银辉四射,天地生辉,呈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派空明洁净,熠熠生辉的灿烂图景;四指空而不虚,静而不寂,活力无限,意趣万千,因为山中有欢歌笑语,渔舟晚唱,有明月朗照,清泉潺潺。可见,雨后空山带给人们的不是孤独、寂寞,不是沉寂、死灭,而是生机活力,妙趣横生。

颔联小处着眼,工笔细描,动静结合,光色辉映,营造出一个雅致脱俗、明媚空灵的迷人世界。皓月当空,朗照万物;苍松如盖,亭亭净植;松叶如针,清翠欲滴;水珠点点,闪闪发光;树影斑驳,月光辉映,洒下一地的星星点点,有如细碎银子铺满山林,给人以如梦似幻,飘飘欲仙之感。落一“照”字,不同于“泻”,朱自清《荷塘月色》写月光:“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与花上。”用“泻”写出了月光如水,静谧朗照,柔媚生辉的特点。王维写月光用“照”字,光色兼备,状态逼真,活现月照松林,回光返射,闪烁不定,迷离恍惚的特点;也引导读者去留意空山松林沐浴月华的恬静光洁和明亮空灵。如果说第一句侧重写月下松林的幽美景致的话,那么,第二句就是写月下溪流的活泼生机。你瞧:山泉流淌,淙淙作响;月映溪流,素洁如练;流水空明,清澈见底;溪流弯弯,活泼机灵。面对这一溪清幽洁明,空灵剔透的山泉,恨不得掬一水山月滋润沧桑的面庞,撷一缕清音唱响心灵的浪花。着一“流”字,尽显风流,颇有柳宗元《小石潭记》“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的韵味,也引导人们去体味小溪或水石相激飞花溅玉的闪亮或穿林绕石琤琤琮琮的合鸣。王维一“流”,可谓意态横生,妙趣无穷!

颈联拓展一步,进到人事生活,而这种生活出现在山中黄昏这一特有的情境中,便显现出迷人的色彩。上句写姑娘:一群天真无邪的农家少女浣衣归来,结伴同行;她们嬉戏玩闹,笑逐颜开,吵醒沉睡的山林,激活了寂静的生机,银铃般的笑声回荡在空旷幽深的竹林中。下句写渔人:几艘小船满载星辉,尽兴而归,满眼荷叶纷纷倒向两边,掀翻了无数晶莹剔透的水珠。此情此景,让人心生羡慕,多么想,摇一船沉甸甸的丰收喜悦来迎接又一个静谧幽美的夜晚;多么想,唱一池脆生生的渔舟小调去欢送又一个余辉掩映的黄昏。姑娘也好,渔人也罢,诗人只听见竹林中的喧闹而不见其人,只见到莲株的摇动而不见行舟,自可想见竹林莲丛的茂密幽深,人们竟是裹在这样一个郁郁葱葱的绿色世界里,这是何等动人的景象啊!而且,我们完全有理由推想,生活在这个世外桃源的人们,勤劳纯朴,心性高洁;安居乐业,幸福快乐;率性真诚,一派天然。难怪末联诗人要由衷地倾吐出“王孙”可留的感叹了。

尾联巧用《楚辞•招隐士》之典,《招隐士》末句云:“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原意是招王孙出山入仕,王维反用其意,自成佳构,增无限趣味,“随意春芳竭,王孙自可留。”春芳虽然自然而然的消歇了,但秋光一样美丽迷人,“王孙”自可不必离去了。貌似劝人,实则自勉。“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污浊而洁身自好;“山中”比尘世好,纯洁空灵,可以远离世俗庸碌而修养性情。诗人对山中生活的迷恋之情,跃然纸上。另外,从全诗所用意象也可看出作者的思想情趣。皎皎明月,纯洁空明;郁郁青松,亭亭净植;幽幽清泉,潺潺流淌;森森翠竹,修直挺拔;卓卓清莲,污而不染;……凡此种种,在传统诗文里面,都是一些清闲雅致,高洁不俗的意象,由此不难看出王维对理想生活的念念不忘之心。

相 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名人名句:【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名人名句:【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相 思 王维赏析

唐代绝句名篇经乐工谱曲而广为流传者为数甚多。王维《相思》就是梨园弟子爱唱的歌词之一。据说天宝之乱后,著名歌者李龟年流落江南,经常为人演唱它,听者无不动容。

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唐诗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南国”(南方)即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对于梅树的记忆,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乡情。同样,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这样写来,便觉语近情遥,令人神远。

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常见手法,如汉代古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即著例。“愿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暗示远方的友人珍重友谊,语言恳挚动人。这里只用相思嘱人,而自己的相思则见于言外。用这种方式透露情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宋人编《万首唐人绝句》,此句“多”字作“休”。用“休”字反衬离情之苦,因相思转怕相思,当然也是某种境况下的人情状态。用“多”字则表现了一种热情饱满、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调。此诗情高意真而不伤纤巧,与“多”字关系甚大,故“多”字比“休”字更好。末句点题,“相思”与首句“红豆”呼应,既是切“相思子”之名,又关合相思之情,有双关的妙用。“此物最相思”就象说:只有这红豆才最惹人喜爱,最叫人忘不了呢。这是补充解释何以“愿君多采撷”的理由。而读者从话中可以体味到更多的东西。诗人真正不能忘怀的,不言自明。一个“最”的高级副词,意味极深长,更增加了双关语中的含蕴。

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话往往朴素无华,自然入妙。王维很善于提炼这种素朴而典型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诗语浅情深,当时就成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唐代绝句名篇经乐工谱曲而广为流传者为数甚多.王维<<相思>>就是梨园弟子爱唱歌词之一.据说天宝之乱后,著名歌者李龟年流落江南,经常为人演唱它,听者无不动容.
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唐诗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南国”(南方)即是红豆产地,又昌朋友所在地.首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这样写来,便觉语近情遥,令人神远.
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手法,这句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暗示远方的友人珍重友谊,语言恳挚动人.这里只用相思嘱人,而自己的相思则见于言外.用这种方式透露情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末句点题,”相思”与首句”红豆”呼应,既是切”相思子”之名,又关合相思之情,有双关之妙.就象说:只有这红豆才最惹人喜爱,最叫人忘不了呢.这是补充解释何以”愿君多采撷”的理由,而读者从话中可以体味到更多的东西.诗人真正不能忘怀的,不言自明.一个”最”的高级副词,意味深长,更增加了双关中的含蕴.
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全篇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所以此诗语浅情深,当时就成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__摘自<<唐诗鉴赏辞典>>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这是李白最著名的诗篇之一。
劈空而来的第一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说得简直不近
情理。一个人的头发,很少有超过他本身的长度的。李白的身度,据他在《上
韩荆州书》中的自我介绍是:“长不满七尺”。参照有关历史记载,在当时
是个中等个儿。以七尺的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不可能。如果说是每根
头发的总和,也从来没有这种描写法。单看这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可是
他在下面的一句,接得多么好啊!三千丈,表示很长。因为忧愁而头发变白,
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缘”,因为。“个长”,就是这么
长,现在有些地方还有“个长”、“个大”的口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
绪所替换,具体的事物转化成了抽象的事物。人们注意的重点,从“白发”
而转移到了“三千丈”这个数目。于是“白发三千丈”很自然地被人理解为
艺术的夸张,这句诗就成了绝妙的浪漫主义的构思,使人感觉到意趣横生。
然而自己要知道白发,必须对镜。现在诗人在清亮的铜镜里,看到了自
己的萧萧白发,知道是由于忧愤深广所造成。这时有感慨了。于是又进入更
离奇的幻想、更巧妙的构思:我的满头白发,这么多,看来有三千丈了,是
因为心头有无限的愁丝所造成的。这个明镜,是没有感情的,就该没有愁绪
吧,怎么也映满了秋霜呢?秋霜是白色的,这里诗人用来形容白发,更增加
了森冷的感觉。这种语言,并不是故弄奇巧,而是情绪深沉的慨叹。连无情
的明镜,也都感染了愁绪了,也都很萧索了,至于对镜的本人,那还用说吗?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
唐王朝的政治腐败,乱象已成,诗人对整个局势怀着很深的忧虑。自已
的理想不能实现,相反地受到压抑和排挤。但是,有节操、有抱负的诗人,
不肯迎合统治阶级,他愤慨地叹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梦游天姥吟留别》)。这大约是他的愁绪郁结的原因了。
佚名
2024-06-05 21:36:15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5 00:02:03
  • 佚名
    2024-06-05 07:38:16

    根据名字写诗

    浅塘叠翠青莲开亭边烟柳正徘徊三两新鸭浮绿水声声唱到晚霞来仙翁圣母蟠桃会琼楼紫云婵娟裁轻歌踏舞月桂下一曲天籁醉蓬莱这要仔仔细细去品尝,否则没有味道!可追问!望笑纳...

  • 佚名
    2024-06-05 01:57:15

    关于朋友的诗句和意思(要写出古诗的名字)

    赠汪伦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译文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即使桃花...

  • 佚名
    2024-06-05 11:03:53

    根据有抱负的诗词名句给孩子取名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 君子以厚的载物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门朝大海 三合河水万年流,地振高冈 一脉溪山千古秀。诗经》经典名句集锦(43句)...

  • 佚名
    2024-06-05 01:39:29

    根据古诗句起珠宝店名

    琳琅 精美的玉石,比喻美好珍贵的东西,泛指清脆美妙的声音。

  • 佚名
    2024-06-05 02:44:33

    姓陈女孩名字 最好根据诗句取的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深至浅清溪。陈清溪

  • 佚名
    2024-06-05 15:35:24

    根据诗句说出诗名字作者(3个

    1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唐·李贺《雁门太守行》2竹外桃花三两只,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晓景》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l...

  • 佚名
    2024-06-05 12:43:12

    描写名山的诗句和描写名城诗句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空山不见人,但...

  • 佚名
    2024-06-05 08:00:00

    学校餐厅,根据情境填写古诗名句,格言或警句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语出明末清初时期朱柏庐的《治家格言》,世称《朱子家训》。

  • 佚名
    2024-06-05 08:00:00

    写山的诗句和写水的诗句(各三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国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