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南方和北方的小长城各是什么?为什么有如此誉名?

中国南方长城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竣工于明天启三年(公元1622年)长城南起与铜仁交界的亭子关,北到吉首的喜鹊营,全长三百八十二里,被称为“苗疆万里墙”,是中国历史上工程浩大的古建筑之一。在北方的明长城也称边墙,每一“镇”(军防区)的边墙有长有短,北京保卫明十三陵的“昌镇”,有200余公里,与湖南“镇竿”一镇(古时凤凰)边墙的长度差不多。湘西长城不仅其防御体系与北方明长城一样,而且其军事机构设置、官兵制度也都相同,其为明长城的一部分无疑。
  南长城沿城墙每三五里便设有边关、营盘和哨卡,以防苗民起义。如:亭子关、乌巢关、阿拉关、靖边关等,如今这一线还依稀可见碉堡、炮台和边墙。它把湘西苗疆南北隔离开,以北为“化外之民”的“生界”规定“苗不出境,汉不入峒”,禁止了苗、汉的贸易和文化交往。
  南方长城,是个实实在在的历史文化实体遗存,它表现了一个朝代的特征,涵溶了那个朝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现象,构架了那个朝代治国方法的精神实质,是研究明清两代对边远少数民族征服统治鲜活的历史史料。
  长城与一般城墙不同之处有三:长度在数百里以上;不封闭;由许多城堡、墩台、关门、敌台、敌楼、城墙等所组成防御工程体系。从这三点来看,湘黔交界的苗疆边墙完全符合。
  湘黔渝交界的武陵山区,是唐宋以后逐步形成的一块较大的相对稳定的苗族聚居区。这一带苗族人民富有斗争精神,在明朝统治期间因不堪忍受压迫和欺凌,不断爆发反抗斗争,被统治者视为化外之民的“生苗”区,当时划定其地域界限为湘黔川3省交界的“经三百里、纬百二十里、周千二百里”的范围。为了加强对“生苗”区的控制,明朝统治者每次进行军事征讨后,便选择要地,在“生苗”区修筑碉堡、哨卡,“扼其险阻”,逐步形成了军事封锁线,人为地把“生苗”同“熟苗”、汉人区隔离起来。
  据史书记载,明朝万历43年,统治者为了进一步控制“生苗”区,曾耗银4万多两,上自贵州铜仁、下至湖南保靖,修筑沿边土墙380华里,而今看到的边墙则是清代嘉庆年间逐步修复为石墙的遗址。边墙一般高2.3米、基宽1.7米、顶宽1米,墙道以乱石填实,碉堡高10余丈,建有青色片石堆砌的兵房数间。
  南方长城最具代表性的观赏景观有:围棋盘,东门城楼,雕卡,官道,全石营,古碉楼,将军墓。
  围棋盘:中国南方长城,不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湘西凤凰古城内最为神奇、神秘的旅游景点,也将成为海内外千万围棋爱好者心向神往的圣地。特大围棋盘设在南方长城东门城楼青石坪内,棋盘每边长31.8米,占地总面积1011.24平方米,棋盘分格线条采用100毫米宽的红石板,每个小格边长1.6米。 拥有世界第一围棋盘
  2003年7月8日,“世界第一围棋盘”永久性落户中国南方长城。该围棋盘设在南方长城东门城楼青石坪内,棋盘的面积根据国际围棋赛标准扩大5051.83倍设计精细制作,棋盘边长为31.7米,总面积1004.89平方米,每小棋格边长为1.6米,每格面积为2.56平方米,全部用凤凰当地山中开采的青石板和红砂石铺砌,耗石材40.19立方米,总重量为131.84吨。
  南方长城围棋盘由凤凰古城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89万元兴建,气势宏大,场面壮观,堪称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重、最昂贵的围棋盘。
  举办过特殊围棋赛
  大地为盘,武童为子。棋行大地,天下凤凰。2003年9月20日,首届中韩围棋邀请赛以其独特的运作方式在中国南方长城隆重举行。中央电视台、旅游卫视、湖南卫视和韩国围棋频道等媒体对这场罕见的围棋赛同步向全球直播,引起了国内外亿万观众的瞩目。
  比赛之初,2003羽白鸽振翅飞翔,640名身着民族节日盛装的合唱队伫立于蜿蜒起伏的南方长城上引吭高歌,300名苗乡鼓手也在赛场擂鼓助威,361位武林童子作为棋子在世界第一围棋盘上演绎出经典棋局。由常昊、曹薰铉两位中韩棋坛名将在巍峨城楼上展开角逐,一决雌雄。经过一百分钟的激战,曹薰铉九段最终以五又四分之一的优势取胜,延续了韩国围棋称霸世界的神话。而对局场景、以及赢家的手模和碑文则以雕塑形式永久留在南方长城山体,与南方长城共存。
  两年一次巅峰对决
  为在海内外围棋爱好者心中打造世界围棋手心中的圣地,凤凰古城旅游有限责任公司自成功举办2003中韩围棋邀请赛后,就确定每两年在南方长城举办一次世界围棋巅峰对决,参加对决的选手均为世界六大围棋比赛(应氏杯、丰田杯、富士通杯、三星杯、LG杯、春兰杯)的冠军。
  每次巅峰对决,凤凰古城旅游有限责任公司都将打造更多看点和亮点,向世界充分展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东门城楼:东门城楼一段,是原长城的遗址,倾斜而颜色灰暗,无数的茅草和迁延的植物缠绕在它的身上,名胜古迹的灵魂:历史和古老孕育了沧桑的味道。南长城东门庄严挺拔,为石木结合筑建,结构简洁,偏实用功能。木楼战时用做嘹望塔楼及联络军情用,石垛口可做防御进攻掩体。
  雕卡:碉卡是用青石块筑成,各分三层,各层间由木柱分开。第一层有射箭孔,用于射杀近距离敌人;第二层是观察孔;第三层用于放狼烟。
  官道:官道是明清时期通往贵州省的一条必经的管道。那时候这里地势非常险要,左有青龙山,右有狮子山,山上有数以百计的碉堡用来驻守哨兵,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1795乾嘉苗民起义朝廷调动了七省四十余万大军,全国征剿染红了边墙,当时的这里就为一个战场。
  全石营:全石营,又称全胜营,位于凤凰古城西部15公里处的1867省道廖家桥镇永兴坪村路段旁,是中国南方长城的一个重要关隘,也是中国南方长城目前保存最完好的一段。
  全胜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据《凤凰厅志》记载,它是中国南方长城的一汛。明清时驻军30余人,是西扼黔川、东控镇竿的战略要地之一。
  营址选在巍峨峻峭的全石山半坡,面积7500平方米,原来有兵房,雕楼、教场等设施,目前保存较完好的有300多米城墙,一座青石砌成的二层青瓦雕楼。城墙高5米,顶宽有1米左右的人行道,有0.5米以上的护身箭垛。雕楼高出6米以上。从凤凰古城驱车去阿拉,或从黄丝桥古城东返凤凰城,到永兴坪路段,都能远远地看到这段长城的雄姿,使人油然萌发思古之幽情。
  古碉楼:古碉楼是古代守护南方长城的士兵们住过的营房。可以想象,当时在这崇山峻岭士兵们枯燥的军营生活和对平安生活的向往。离永兴评古遗址不远有一个小镇叫做阿拉,当时也是一个军营,是驻扎在那里的士兵取名的,阿拉的意思就是平安的意思。
  将军墓:据碑文记载,墓主人张如凤(公元1805- 公元1850)朝廷册封为而品武显将军,是驻守苗疆的主要官员。公元1867年张如凤之子为其父修建了此坟,让将军永驻南方长城。墓碑中央有“诰封武显将军张公张如凤之墓”字样,两侧对联为“泽沛九重颁凤诏;荣封二品耀牛眠”。根据碑文显示,这名清朝二品武官生于乙丑年即1805年,死于庚戌年即1850年,其墓是他的两个儿子“记名简放总镇坚勇巴图鲁张正全”和“即选从九蓝翎张正富”于清同治六年即1867年建成的。墓中没有发现骸骨,也未发现陪葬品。凤凰县文物局有关专家根据现场迹象分析,可能在上世纪80年代墓已被盗。清朝二品武官墓的出土,为“南方长城”在明清两朝起着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提供了有力佐证。
佚名
2024-06-05 16:37:47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