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关于过年民俗知多少的文章600字

从“小年夜”到除夕
  春节踏着农历12月24日零时的钟声,走入桂林的城乡。这天是桂林人的“小年夜”,也就是“过小年”。过小年这天,人们宰狗、杀鸭,庆贺春节来临。这天的爆竹声,带着人们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心愿噼哩啪啦地炸响,声传高宇。人们认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恶功过祸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将尽,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为全家降福免灾。祭灶的仪式多由家里的长辈去办,他们将糖果放在灶头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让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让他甜甜的嘴巴尽说好话。除夕夜幕降临后,再放爆竹接灶王爷下凡。这是桂林“过小年”的古俗,现在即便是鸣放鞭炮,也仅是古俗遗存的仪式罢了。
  从腊月二十四到三十,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居室内外,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过节的传统食品种类繁多,且寓有美好的愿望:腊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荤、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除夕的晚餐,人们喜欢阖家团聚,菜肴中必有“圆子”、“欢喜”,取其团团圆圆,欢欢喜喜之意。这个夜晚,万人空巷,都在家中守岁。守岁时,要把火盆的炭火烧得红红火火,以象征生活岁岁兴旺。当零时一到,老老少少喜气盈盈,以爆竹声声迎接新年。这喜炮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直到更深夜静,人们仍无睡意,炉火依然旺着,就是要去休息,也依然不会忘记把火盆的火偎好,留下火种,等明天一早燃上一盆好火。新年的火种犹如人的生命,它是新年财旺、家旺的好兆头。人们对火的感情如此深厚,或许是因为火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带来了温暖吧。爱火就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在新年尤其如此。
佚名
2024-06-01 13:46:20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1 13:35:37

    关于环保的文章,不少于三百字

    关于环保一水护田将绿绕,环保先锋送青来。谁人不愿家园绿,绿色家园人人创。在现今,优于人们无穷无尽地开采资源,大自然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为了拯救奄奄一息的地球,世界...

  • 佚名
    2024-06-01 14:02:44

    关于义卖的作文,600字

    三月四日,又是一个特殊的日子。那就是我们的沙洲小学又拉开了一年一度爱心义卖活动的序幕!前两天,同学们就听说了义卖活动的事儿,都纷纷准备起来。有的生意精希望这次有...

  • 佚名
    2024-06-01 08:00:00

    山西大同民风民俗600字

    清明习俗: 大同的清明节习俗有着自己的特点,这天,城内多吃麻叶、粽子、馍馍,农村将杂面炒熟而食。农村还有蒸“寒燕”的习俗,扎在树枝上,送孩童玩食。大同在清明节...

  • 佚名
    2024-06-01 08:00:00

    河北沧州过年习俗作文600字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放鞭炮……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弄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无奈之下...

  • 佚名
    2024-06-01 08:00:00

    洞头民俗作文600字

    射箭。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后,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图案呈龙形。最引人注目的是,但狩猎时期长年积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领却保留了下来、花蔓形、怪兽形。蒙古语称摔跤为...

  • 佚名
    2024-06-01 08:00:00

    苗族民风民俗(赶秋节)作文600

    苗族赶秋节赶秋节是苗族民间在秋收前或立秋前举行的娱乐、互市、男女青年交往与庆祝丰收即将到来等为内容的大型民间节日活动。关于赶秋的由来,有的说是赶“立秋日”,有的...

  • 佚名
    2024-06-01 08:00:00

    有谁写过关于《诗经》的文章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作者 安如意

  • 佚名
    2024-06-01 08:00:00

    谁知道关于民间风俗的文章啊!要老舍之类的名家写的!

    有:《端午的鸭蛋》、《长河》、《五猖会》、《受戒》、《边城》等。1、《端午的鸭蛋》《端午的鸭蛋》是当代作家汪曾祺于198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记叙了作者家乡端...

  • 佚名
    2024-06-01 08:00:00

    长汀过年习俗的作文600字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放鞭炮……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弄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无奈之下...

  • 佚名
    2024-06-01 08:00:00

    关于桐乡民风民俗作文

    照我们老家的规矩,腊月二十三左右,我们便开始迎接春节的到来,我们俗称“迎春日”。  在“迎春日”这一天,我们上街置办新年需要的东西。整条街都是红红的一片,好像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