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寻找兰姓家谱如题 谢谢了

转自911cha.com兰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零三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七。 兰[兰、阑、栏、斓,读音作lán(ㄌㄢˊ)]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公族之后,属于以为氏。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春秋时期郑国君主为郑穆公姬兰,姬兰是周厉王之子姬友(郑桓公)的裔孙,其支庶子孙中,有以王父名为姓氏者,称兰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楚庄王之幼子兰,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春秋时期,楚庄王芈旅(熊侣)封他的小儿子芈兰(熊兰)为上官邑(今河南滑县)的大夫,芈兰的后代子孙中,有以邑名为姓氏者,称上官氏;亦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兰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大夫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春秋时期,楚国有大夫食采于兰邑(今山东枣庄东二十五公里),其后裔子孙中有以邑名为姓氏者,称兰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匈奴族,出自古匈奴族休屠部乌洛兰氏、拔列兰氏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改姓为氏。 匈奴族休屠部的凉州乌洛兰氏、拔列兰氏,在南北朝时,归附于北魏政权。北魏孝文帝拓拔宏迁都洛阳后,推行汉化政策,乌洛兰氏、拔列兰氏两氏族被改汉姓为兰氏、石氏。 第五个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鲜卑族拓拔部,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改姓为氏。 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拓拔宏迁都洛阳后,推行汉化政策后: ①鲜卑族拓拔部中的是兰氏,亦称是连氏,后多改为改兰氏、连氏。 ②拓拔部嗢石兰氏,亦称乌石兰氏,后多改为兰氏、石氏。 ③拓拔部乌洛兰氏,后改为兰氏。 ④拓拔部仆兰氏,亦称普兰氏、蒲兰氏,后多改为仆氏、普氏、蒲氏,亦有改为兰氏者。 第六个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鲜卑族独孤部,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改姓为氏。 南北朝初期,鲜卑族独孤部为北魏初期核心的八大家族之一,亦是构成北魏王朝的三十六部之一,除了部分族人仍为独孤氏外,在北魏孝文帝太和元年以前即有改为汉字单姓者,为兰氏、卜氏。 第七个渊源:源于羌族,出自古羌族白兰氏部落,属于以部族称谓汉化改姓为氏。 古羌族白兰氏,是在历史上开发青海的少数民族姓氏之一。后在南北朝时期大举迁徙于中国西南地区,在云南、贵州地区为古兰若人,其族后逐渐演进为彝族,其中即有以原部落称谓为汉姓兰氏者;在广西地区的族人逐渐演化为壮族,其中亦有以原部落称谓为汉姓兰氏者。 第八个渊源:源于女真族,出自金国女真族后裔,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①满族额哲氏,满语为Eje Hala,汉义为“骟牛”,世居兰河山,后有以居地名称取谐音汉姓为兰氏、哲氏者。 ②满族辉罗氏,源于金国时期古女真族姓氏“会兰氏”,以姓为氏,满语为Huilo Hala,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世居乌拉(今吉林吉林)、松花江沿岸,后冠汉姓为兰氏、辉氏、何氏等。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拉库勒氏,亦称喇库勒氏、兰库拉氏,满语为Lakule Hala,世居木楞扎喇(今黑龙江牡丹江穆棱林区),后冠汉姓为兰氏、郎氏。 第九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①蒙古族扎赖氏,亦称札答兰氏、札只剌氏、茶赤剌氏,是成吉思汗的劲敌札木合的后裔,世居锡喇塔拉。满族亦有引为姓氏者,满语为Jalai Hala。其族人中后有冠汉姓为兰氏者。 ②蒙古族乌兰氏,汉义为“红色”,世居呼伦贝尔、黑龙江。满族亦有引为姓氏者,满语为Ulan Hala。其族人中后有冠汉姓为兰氏、洪氏者。 第十个渊源:源于达斡尔族,出自金国女真族后裔,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达斡尔族必喇氏,亦称别兰氏、毕力扬氏,源于金国时期古女真族姓氏“必兰氏”,世居和悠、长白山、黑龙江、乌苏里江口等地区。满族亦有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ira Hala,汉义“河川”。后冠多汉姓为兰氏、杨氏等。 据史籍《黑龙江志稿·人物志》记载,达斡尔族瓦兰氏,亦称瓦然氏,为托莫氏的一个分支。满族亦有引为姓氏者,满语为Walan Hala,汉义为“巧妙”。后冠多汉姓为兰氏、乔氏等。 第十一个渊源:源于回族,出自元朝官员谙都刺家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文献《回族人物志·元》中记载,回族中的兰氏,源自元朝官员谙都刺家族。 谙都刺,字瑞芝,生于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祖父阿思兰,元朝初七随从大将军阿术征伐南宋,转战于河南江北各地,因功官至冀宁路(今山西太原)达鲁花赤(县令)。子孙因其名兰,遂以兰为氏。 回族姓氏中虽有音同字不同的“同源异姓”现象,但回族兰氏与蓝氏却不同源,不可混同! 二.得姓始祖 姬兰。即郑穆公。公元前八零六年,周宣王把同父异母少弟姬友封于郑(今陕西华县东),称郑桓公,为西周最后分封的一个诸侯国。下传至公元前六二七年,郑穆公即位。传说穆公之母生穆公时,梦见天使手执一株兰草,异常恭敬的赠予她,其时幽香扑鼻,醒来似乎余味无穷,不久产下一子,遂将其子取名为兰。姬兰在位二十二年,死后谥号为穆,史称郑穆公。其支庶有的以王父之名为氏,称兰姓。他们尊姬兰为其得姓始祖。 三.迁徙分布: 兰氏人口总数在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零三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行第二百六十六位。 郑穆公时,郑国已迁都于新郑(今河南新郑)。 公元前375年郑国为韩国所灭。兰氏子孙纷纷外迁,大多西迁陈(都城今河南淮阳)、宋(都城在今河南商丘)间地。此后至秦汉,兰氏基本上在中原一带繁衍发展。 两汉时期,见诸史册之兰氏仅有武陵太守兰广和兰夫人,且只有只言片语,让人难知其详。魏晋南北朝时,先秦有将军兰殊,南朝有兰子云,中昌魏(今河北大名)人兰钦、兰夏礼父子。可见此际已有兰氏因仕宦之故徙居江南。 唐朝时期有涪州人(今重庆涪陵区)兰冲虚。证明在重庆、江苏等南方亦有了兰氏人活动的身影。兰氏曾长期称盛于今河北定州,山东莒县、河南平舆一带。 宋、元之际,兰氏因仕宦,躲避兵火、瘟灾等原因始大举播迁江南各地,广泛分布于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等地。 元朝末期,山西因处于表里山河的特殊地理位置。对当时中原、江东一带饱受战火的老百姓而言,简直就是人间天堂,世外桃源,故山西兰氏繁衍得较为兴盛。 明朝初期,山西兰氏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江苏、安徽、浙江、河南、湖北等地。明末张献忠屠川,使川地百姓人口锐减。 清朝暑期,伴随湖广填四川的运动,两湖之兰氏入迁四川。明、清两代,始有沿海之兰氏飘洋过海,或迁居台湾,或迁居东南亚各地。 如今,兰氏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湖南、福建、江西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兰氏人口总数约占全国兰氏人口的57%,而今在青海省就有兰氏村九个:互助县有兰家寨、兰家沟、三个兰家村,大通县有兰冲、上、下兰冲村,湟源县有兰占巴村。 四.郡望堂号 兰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如下郡望:1、中山郡,汉代时所置,治所在卢奴(今河北定州);2、汝南郡,汉代时所置,治所在平舆(今河南平舆北);3、东莞郡,汉为城阳郡,晋改称东莞,治所在莒(今山东莒县),后又改为东安。 堂号: “中山”、“平水”、“东莞”等。
佚名
2024-06-11 22:58:34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11 20:20:14

    寻找姜氏家谱辈分

    我是贵州能知道的是从太爷爷辈 云 志 安 德 戍 我是德字辈,我现在想给儿启名字各位帮帮忙

  • 佚名
    2024-06-11 02:30:40

    寻蒋姓家谱

    到网 络 上 一搜索蒋氏或蒋氏族谱就有蒋氏辈份介绍。蒋氏有据可考一、蒋介石家族辈字:祁斯肇周国,孝友得成章。启贤达,奕世庆吉昌。 二、湖化蒋氏族谱派语 旧派:荣...

  • 佚名
    2024-06-11 17:55:26

    江苏无锡梁溪任氏宗谱全文如题 谢谢了

    1806【河北卢龙】任氏族谱三卷 (清)任保合纂 清咸丰六年(1856)钞本 河北卢龙县地名办 胶卷复制清咸丰六年(1856)钞本 河北卢龙县文 1...

  • 佚名
    2024-06-11 09:59:15

    我下次能不能别找姓陈的男人啦!如题 谢谢了

    对好男人都是姓罗的 麻烦采纳,谢谢!

  • 佚名
    2024-06-11 08:00:00

    寻找湖南朱姓家谱

    我们家族谱第一代是朱熹有些朱姓家谱也不是朱元璋是第一代...

  • 佚名
    2024-06-11 08:00:00

    寻找山东李氏家谱

    缘分啊我也姓李,也是山东的偶家有李氏家谱等我有空给你查查哈~

  • 佚名
    2024-06-11 08:00:00

    寻找蒋氏家谱

    寻找湖南蒋氏字辈祖父来自湖南新化因为历史原因字辈流失急需

  • 佚名
    2024-06-11 08:00:00

    安徽肥东王氏家谱字辈如题 谢谢了

    姓王的都分 东、西、南、北份,看你属于哪里的了? 譬如定光有姓王的、排头有姓王的、王铁社区有姓王的,你是属于哪的?

  • 佚名
    2024-06-11 08:00:00

    寻"吴"姓家谱?

    吴姓家谱 开放分类: 民俗、历史、百家姓、姓氏文化吴人认为,族谱是神圣之物,修谱是对宗族的一大贡献。各家吴氏族谱,大谈族谱的神圣意义与作用,成为卷首谱序的主要内...

  • 佚名
    2024-06-11 08:00:00

    冯姓回族,寻找家谱

    我也姓冯,回族,山东聊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