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豆姓的姓氏渊源_豆姓的主要分布在哪里

源于姬姓,出自西周初期周穆王的御马师造父之师傅泰豆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上古时期的造父是个名人,他是伯益的第九世孙,著名的西周王廷善御者,后世赵氏鼻祖。在史籍《史记·赵世家》中记载造父时说:“幸于周穆王。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乐之忘归。徐偃王反,穆王日驰干里马,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赐造父以赵城,由此而为赵氏”。这么一个有大功于西周王朝的人,其“善御”之技却是跟泰豆氏学来的。
据史籍《列子》记载:造父的师傅名叫泰豆,是有名的驾御马车的人物。造父便跟着他学习驾御马车的技术。开始时,造父行礼很谦恭,但在泰豆那里三年,泰豆却没有教给他任何技术。造父毫不气馁,仍然更加恭敬小心第服侍师傅。泰豆看到这个徒弟如此懂得礼节,便跟造父说:“古诗有言:‘擅长制造良弓的人,必须先做簸箕;擅长冶炼的人,必须先做皮革。’三年了,你可以跟我学技术了。先注意观看我快走的姿势。什么时候你快走的姿势象我一样了,才可以掌握住六根缰绳,驾御好有六匹马的马车。”造父恭敬地答道:“我一切照办。”于是,泰豆立起木桩作为道路,木桩上只能放一只脚掌;按照一定的步伐数目放置好木桩后,踩着木桩行走。他快步往返于木桩之上,却不会摔交和失足。造父便开始学习走木桩,三天,就完全学会了技巧。泰豆惊叹道:“你真是太聪明了!学得这么快!一般的驾御马车的人,也不过就你现在这样的水平了。前面你的这些快步行走,用的是你的脚,体会其中的技巧在你心里。推而广之到驾御马车方面,就是在协调缰绳和辔衔的时候,是快是慢让马的嘴唇感觉和你一致,让马的行动法度掌控在你的心中,从而把握住所有的节奏。在你心里得心应手,外面操控得让马也心领神会,这样就能进退走得像用绳墨画的一样笔直转弯像圆规划的一样圆,要去的地方再远也会有气力。真正学会了驾御的技术,结果在衔,衔响应的是来自辔的信号;辔上得到的结果,响应的是来自手的信号;手上得到的结果,响应的是来自心。这样就不是用眼睛去看,不是用鞭子去赶,心境闲暇身体端正,六匹马的缰绳不乱,二十四个马蹄跑得不会出差错;转弯、前进、后退,没有不是中规中矩的。到这样的时候车轮之外就可以不要多余的车道,马蹄之外可以不要多余的地面;就不会觉得山川谷地有什么险,平原湿地,看它们都是一样的了。我的技术全在这了,你要牢牢记住这些!”造父恨快领会了泰豆所说的话,认真体会,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一代御马良师。作为造父的师傅,后来泰豆及其后裔子孙们也受到了周穆王姬满(公元前1022~前975年在位,待考)的赏赐。
在泰豆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泰豆氏,后省文简改分衍为单姓泰氏、豆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豆氏的正确姓氏读音作dòu(ㄉㄡˋ)。 源于芈姓,出自祝融氏后代熊氏王族俞豊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明朝学者罗泌在《路史》中记载:“楚有豆氏。”芈姓熊氏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公族后裔,国祖为鬻熊。鬻熊是被周文王尊为老师的贤人之一,九十岁而知“道”。当时,自周自文王以下,所有的人都向鬻熊请教,后人还把他的言论收集整理成二十二篇的《鬻子》,奉为至理名言。到周成王执政后,他将鬻熊的玄孙熊绛封于丹阳(今湖北秭归),熊绛建立了楚国,熊氏逐为国姓。另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俞豊氏,芈姓,楚公子食采于南阳豊亭,因氏焉。其后裔有取姓氏为俞氏者,后其中有人改为喻氏;也有取姓氏为豊氏者。豊氏的后裔子孙传至汉朝时期,有个著名的大臣叫豊如意,其后代子孙遂以其字为姓氏,称豊氏。先秦时期的秦王赢政二十四年(楚王熊负刍五年,公元前223年),楚国被秦国所灭。荆楚地区的“豊”字即古“豆”字,是借用中原文化的字,但非指华夏族的“礼”字,因此有族人简笔为豆氏。
芈姓豆氏的古荆楚读音作tìu(ㄊㄧㄡˋ),即中原读音dòu(ㄉㄡˋ),如今仍可在汉语九大方言中的莆仙方言、粤方言、闽南方言中听到遗流两千余年的古读音。 源于古大理国,出自唐朝时期云南东爨宁部酋长豆圭,属于以先族名字为氏。五代时期,后晋高祖石敬塘天福二年(公元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络三十七部首领,率众十万进兵大理,讨灭原南诏权臣杨干贞的“大义宁国”,建立大理国,设八府、四郡、三十七部,将府、郡部封给有功大臣及当地部族首领。宁州始为步雄部,后属东爨酋部,为其分支中的宁部,即后世的宁州禄土司世系。大理国后期(南宋末年),东爨首阿几以浪广割与宁部酋长豆圭。豆圭可算华宁县豆氏家族有史籍记载的远祖,过去豆氏家庙大殿正中所供奉的最大一块牌位就是祭祀豆圭的。
在豆圭的后裔子孙中,多以先祖名字为姓氏,即为豆氏。该支豆氏曾在明朝时期改为禄氏,清朝时期又恢复为豆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豆氏的正确姓氏读音作dòu(ㄉㄡˋ)。 源于官位,出自东晋十六国时期官吏布小豆,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五胡十六国时期,北魏王朝有负责农耕的官员,官称叫“布小豆”。这在史籍《魏书·官氏志》中有记载:“布小豆,改为豆氏。”
布小豆氏,为北魏王朝负责长掌管农业生产的重要官员之一,与谷氏、粟氏等出于同源,属于以官职称谓汉化为氏。该支豆氏的正确姓氏读音作dòu(ㄉㄡˋ)。 源于高车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高车族鲜于部纥豆陵氏,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南北朝时期,高车族(丁零族)鲜于部中有纥豆陵氏部落,后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在太和十七~二十年(公元493~496)大力推行的汉化改革政策实施过程中,汉化为单姓窦氏、或豆氏。北魏孝文帝逝世后,北魏王朝迅速分裂,齐王元廓在北魏废帝元钦三年(公元554年)农历1月即皇帝位,去西魏“大统”年号,称元年,是为为西魏恭皇帝。就是这位西魏恭皇帝,他立主恢复鲜卑族的一切以往,首先就是恢复原姓拓跋氏。
然而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政策已经深刻影响了整个北方地区各个少数民族,因此在不久的隋、唐王朝时期,高车族纥豆陵氏部落仍然使用汉字单姓为窦氏、或豆氏,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其实,该世系中的豆氏、窦氏,实际上是同宗同源。该支豆氏的正确姓氏读音作dòu(ㄉㄡˋ)。 源于鲜卑族,出自东晋十六国时期鲜卑拓拔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⑴.鲜卑族慕容部的豆卢氏,后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在太和十七~二十年(公元493~496)大力推行的汉化改革政策实施过程中,改汉字单姓为豆氏。
⑵.鲜卑族拓拔部的纥豆陵氏,后在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过程中,改汉字单姓为窦氏、豆氏。其中有一部分窦氏族人后因户籍管理工作的不负责任,也成为了豆氏。不过,该支豆氏、窦氏实际上是同宗同源,互易无妨。
⑶.鲜卑族吐谷浑部的赤小豆氏,后在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过程中,改汉字单姓为豆氏。如在史籍《北史》中记载的豆代田,鲜卑胡,代北人,拓拔·焘执政时期拜为勇武将军,后封长广公。后来长广公豆代田卒于统万镇大将,谥曰“恭”。其子叫豆周求。
⑷.鲜卑族豆莫娄部的豆莫娄氏,后在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过程中皆改为汉字单姓,单由于豆莫娄氏部落的分支较多,因此分别改汉字单姓芦氏、莫氏、豆氏、娄氏等。
该支豆氏的正确姓氏读音皆作dòu(ㄉㄡˋ)。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巴哩氏,亦称巴拉氏、伯力氏,满语为Bari Hala,汉义“弹弓”、“豆”,世居哲鲁(今黑龙江下游)、库叶(今俄罗斯库叶岛)、科尔沁(今内蒙古东部通辽地区、吉林西部一带),后有蒙古族、赫哲族、费雅喀奇勒尔族等引为姓氏,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伯氏、博氏、豆氏等。
⑵.满族博和哩氏,亦称博和尔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蒲古里氏族,以姓为氏,满语为Bohori Hala,汉义“豌豆”,世居爱湖(今黑龙江瑷珲)、白都鲁(今黑龙江巴彦)、黑龙江沿岸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蒲氏、豆氏、窦氏等。

佚名
2024-06-07 04:07:59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7 17:32:48

    杭姓的姓氏渊源

    杭(hàng)姓源出有: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大夫亢父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战国策·齐策》的记载,春秋时期,鲁国有个贵族受封于军事要地亢父(今...

  • 佚名
    2024-06-07 04:09:20

    周姓渊源

    周姓是一个历史悠久,姓源复杂的姓氏,历史可以上溯至远古黄帝时代。周姓源于姬姓,是黄帝的后裔。是出自姬姓,用国名作姓氏的。后稷的裔孙古公父(即周太王)为狄所逼,率...

  • 佚名
    2024-06-07 08:22:13

    龚的龚姓渊源

    徧考史乘,溯源追远,海内“龚”姓,渊源有八: 据《元和姓纂》、《史记·郑世家》所载,春秋时,郑庄公即位,察知其弟叔段欲篡政,将图之,母后请封,封之共,史称共叔段...

  • 佚名
    2024-06-07 17:24:38

    撒姓的姓氏渊源

    源于突厥族,出自古西域古突厥族分支回纥族支系,属于以国名汉化改姓为氏。据《撒氏回族家谱》记载:“撒氏始祖居西域,为回纥人,后为唐皇平叛,因其功被封斌王,以居关...

  • 佚名
    2024-06-07 04:55:07

    川东方姓始于何处?渊源?

    “东方”是个古老的姓氏。早在远古时期,上古帝伏羲创立八卦,而他的后代孙仲,世掌东方青阳之令。古书记载,相传他出生的时候,“出于震,位主东方”,即根据八卦图推算是...

  • 佚名
    2024-06-07 17:58:09

    丑姓的姓氏渊源

    源于风姓,出自太昊伏羲氏之妹女娲,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女娲,燧人氏之女,太昊伏羲氏之妹,风姓。从现人们能得见之古今姓氏文献和考古文物所揭示的资料中搜寻发现,在...

  • 佚名
    2024-06-07 22:33:35

    洪洞大槐树迁民之彭氏渊源

    一: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大彭为商代的诸侯,大彭国在江苏徐州氏。其后有彭氏。一说大彭即为「彭祖」。二:为古代少数民族的姓氏。据《晋书》所载,安定胡水胡...

  • 佚名
    2024-06-07 08:00:00

    苟姓的历史渊源

    苟姓源出① 黄帝之子得姓者一十四人,其一为苟,见《国语》 (6,12,17)。②相传舜之后有苟氏,见《路史》(60,62)。③春秋时楚大夫之食邑,以邑名为氏,见...

  • 佚名
    2024-06-07 08:00:00

    姓氏文化渊源流长````(路)字怎么解释

    寻根溯源 路姓来源有六:1、出自姬姓,为黄帝后裔。据《唐太原令路公碑》、《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曾孙帝喾之孙曰玄元,因功封于路中,历虞夏称侯,子孙以国为...

  • 佚名
    2024-06-07 08:00:00

    从姓的姓氏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周平王幼子姬精英的封国,属于以国名为氏。在史籍《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中指出,自古以来,“从”这个比较少见的姓氏,多是由古老的枞氏“去木留从”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