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姓刘的祖先叫什么?姓刘的祖先

来源一

刘氏原始图腾。

部分刘姓最早的祖先之封地:帝尧曾封其第九子监明于刘地(也称留地,今河北保定唐县)。

按当时依封地为氏的惯例为祁姓里的刘氏,氏是姓的分支,监明(或曰又名源明)雄才大略,开拓进取。他把后裔分两支南迁:一支到山东平源,占领黄河下游一大片沃地;一支迁到山西一带,建立南唐(都临汾)和北唐(边界线上)。监明十八代刘氏里刘累名气最大。

夏朝孔甲时,监明十八世孙刘累善养龙,被夏封为御龙氏,在豕韦国专事养龙。传说在今河南临颖县豢龙城一共饲养了四条,不幸有条雌龙病死,刘累畏罪,领带全家老少一同逃到河南鲁山县一带隐居起来。到了商代,商王封其后人于豕韦(今河南滑县)立国,称为豕韦氏。后来又在唐(今山西省翼城县西边)立国,称为唐氏。周成王灭唐后,把他的子民迁往杜原(今陕西西安市南杜林)建立杜国,因范围小称杜伯,便以杜为姓,称杜伯氏,又称唐杜氏。200年后周宣王灭杜国,杀害了杜伯,其子隰叔逃往晋国,叔的儿子杜蒍,任晋狱讼官,称为士师,故又名士蒍。其子成伯缺生子士会,在晋为大夫。士会才智过人,操守严谨,深得晋主赏识,封其食邑于范,亦称范氏。晋襄公去世,士会奉命赴秦迎襄公之第公子雍(在秦作亚卿)回国继位。晋太子夷皋的生母闹求大臣赵盾立幼子夷皋为晋君,故当士会和雍一行到达晋国边境时,遇晋兵阻挠,打败了护送的秦军,士会便滞留在秦国。赵盾考虑士会留秦对晋不利,便以献魏地为名,私召回士会。士会归晋,其子康和一些亲族仍留秦国,恢复刘姓。士会生长子明,明生远,远生阳。秦灭魏后,其第10世孙获被迁徙梁国(今河南开封)生子清,清迁至沛县生仁号(又名荣),号生煓字执嘉,嘉生子四:伯、仲、季(邦)、交。邦是为汉高祖(尧帝第76代孙)。刘邦弟弟楚元王刘交的后代是庞大的一支,今天下刘姓或说十之二三是其后人。例如,刘交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居华东肥沃地区,子孙繁衍,其中楚王刘延寿后裔刘璠,从彭城徙南康(今江西赣州市),后裔发达,形成隋唐时期刘姓一大郡望--南康刘氏,分布于江西并随后来的移民潮广泛分布于两湖两广四川等。刘邦后裔里中山王刘胜儿子多达120余人,成汉景帝后代里分衍最多的支系。

刘姓在韩国亦有分布。另外,根据日本可查档案记载日本第三大姓高桥氏出自中国刘姓,为刘邦后裔。

来源二

源于姬姓,出自周定王赐给弟弟姬季子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周定王姬瑜八年(公元前599年)前后,周定王将刘邑(今河南偃师),封给他的弟弟姬季子做领地。至此,姬姓刘子国就正式地在东周王畿之内建立起来了,刘康公也就成了姬姓刘氏的肇姓始祖。姬姓刘氏世代任周朝卿士,主理内政外交长达一百多年。

《左传》成公十一年:晋郤至与周争鄇田,王命刘康公、单襄公讼诸晋。[1]

来源三

源于投降汉朝的秦末齐国将领刘到:据史书记载,“平都孝侯刘到,平都。索隐县名,属东海。以齐将,高祖三年降,定齐,侯,千户。五年孝惠四年庚戌(公元前191年)六月乙亥,孝侯刘到元年。索隐故齐将。巳上孝惠时三人也”。

来源四

赐姓或改姓。

1.出自项氏:汉初赐项羽的叔父项伯等人为刘氏,封射阳侯,刘邦当了皇帝之后,为感谢项伯的救命之恩。

刘氏族徽
还封了三位项氏族人:桃侯项襄封邑在山东汶上,平皋侯项它封邑在河南温县、玄武侯(姓名无查,封邑待考),对这三位项氏侯爵及其家人均赐姓为刘氏。

2.出自姒姓娄氏:赐娄敬为刘氏,封关内侯:娄敬,齐国人,刘邦采纳了娄敬迁都长安的建议,赐姓为刘氏。

3.源于汉代礼仪(官职),出自汉代皇室秋祭——貙膢(貙刘),属于以官称为氏。注意:貙刘一支刘氏,本字为貙膢,因此正确姓氏读音作lòu(ㄌㄡˋ),不可读作líu(ㄌㄧㄡˊ)。

4.出自王氏:东汉舞阳人王常,平王莽立大功,被更始帝刘玄赐姓刘;王郎冒名汉成帝之子刘子舆,自立为帝,被诛。

5.出自龚氏:宋真宗继位后,赐皇后刘娥表兄(一说前夫)龚美姓刘,认其为弟;明朝嘉靖年间著名大将军都督刘显原姓龚,为报人知遇之恩,改姓刘。

6.出自卢氏:安定三水人卢芳,诈称武帝曾孙刘文伯,曾自立为帝,据平凉等地,后失败逃奔匈奴:

7.出自寇氏:三国蜀将刘封,原姓寇。为刘备义子,改姓刘。

8.出自丘氏:西晋义阳(今河南新野)人丘沈冒称汉宗室后裔,改姓刘名尼。被拥立为帝,建年号为神凤。

汉高祖刘邦。

9.出自留氏:留氏改刘氏:后坡刘氏为永春留氏族裔,于宋末元初的动荡中易姓为刘;另《清源留氏族谱》载:第三十九世留天禄,泉州路录事,因军情严重,不仕,复入永春,居留安故地,改留为刘,为本支始祖。

10.出自柳氏,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之后,因柳宗元和当时朝政大臣不和,招惹很多皇室亲信,其后人恐遭陷害,逃荒到山西的洪桐县,改姓为刘。很多年后因当地遭水灾,他们纷纷迁移到河南的周口、安徽的亳州、山东的曹县、泰安一带。

11.出自薛氏:北汉王 刘继恩,本姓薛,因是刘承钧的外甥和养子,改姓刘。

12.出自何氏:北汉王 刘继元,本姓何,因是刘承钧的外甥和养子,亦改姓刘。

13.一说元末陈友谅败亡后其后代有改姓刘的。

14.唐宦官刘贞亮,原名俱文珍,无嗣。

15.明代宦官刘瑾本姓谈(音dan),改姓刘,无嗣。

16.出自侯氏:刘亨赙(1872-1926年),又名侯夏饱,字图琼,号纯青,菲律宾名何塞·伊格拉西澳·宝华,福建南安码头人,是菲律宾独立战争中的一位华侨将军。其他近代、现代改姓刘氏者略。

部分得姓始祖

刘姓自汉朝以来多次建立大一统或地方割据政权,其中西汉(皇帝15人)、东汉(皇帝14人)为大一统政权。史书公认但未大一统的政权还有玄汉(皇帝1人)、南朝宋(皇帝9人)、蜀汉(皇帝2人)、后汉(皇帝2人),其它地方割据政权称帝者有十六国汉国-前赵(称帝5人)、夏国(称帝3人)、南汉(称帝4人)、北汉(称帝4人)、齐(称帝1人)、燕(称帝1人)等。还有自立为天子者史书记载有19人(西汉时的刘信、东汉之前的刘盆子、西汉钟武侯刘望、梁王刘永、新朝的刘子舆、东汉的刘文伯、西晋时的刘尼、西晋时的刘芒荡、襄国刘显、刘黎、南朝宋的刘义宣、南朝宋的刘子勋、南朝梁的刘静躬、北魏末年的刘蠡升、北周时的刘没铎、隋代的刘苗王、隋代的刘元进、隋末的大世皇王刘迦论、隋末唐初的刘武周)。

刘姓自汉以来受封王爵、自立为王者历代大约有500多人。(见词条“刘氏诸侯国”)

刘姓自东周卿士刘康公开始,各朝及地方割据政权行使丞相与副丞相职权的100多人。(见百度文库“刘姓主要分布”)

其他民族或外国刘姓:

1.匈奴刘氏:西汉初年匈奴强盛,刘邦采“和亲政策”,以刘姓宗女嫁给匈奴单於冒顿(普通话音mo du墨读)为妻,冒顿姓挛
(音luan
di銮低)。匈奴族文化上汉化后,匈奴很多后代有以刘为姓者。汉朝打败匈奴后,南匈奴投降汉朝后,与汉族人杂居而作,慢慢文化上同化,由游牧转入农耕,姓名也改为汉字,当时说法是“胡人附刘,十胡九刘”。五胡十六国时期记载有汉国-前赵国建立者匈奴屠各部刘渊、刘曜,夏国建立者匈奴铁弗部刘屈孑(即赫连勃勃)、襄国刘显等。

2.独孤部:是五胡十六国末期出现的北方游牧部落之一,匈奴后裔。后归附拓跋鲜卑。北魏时孝文帝拓跋宏采取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部分独孤氏改为刘姓,(另一部分仍保持独孤姓,如李渊和杨广的外祖父独孤信)成为当时北魏鲜卑贵族最显赫的八姓之一。

3.稽胡,又称山胡、步落稽,源于南匈奴。北魏时期稽胡首领刘蠡升、其孙北周时期稽胡首领刘没铎等曾先后称帝,建立割据政权。离石胡是山胡的一支,隋末唐初,离石胡人刘龙儿、刘季真,刘苗王曾建立割据政权。

4.沙陀刘氏:

唐德宗时,中亚 沙陀人内附,定居于今山西大同一带,长期与汉族杂居,不少人改汉姓。其中沙陀部的刘知远家族两度建立政权:后汉(刘知远建立)和北汉(刘崇建立)。后降宋朝,沙陀刘氏散居北方各地,成为刘姓又一支脉。

5.契丹刘氏: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立大辽之后,因为追慕汉高祖皇帝,便将自己的耶律氏兼称刘氏,起汉名刘亿。《辽史·后妃传》“序”:“太祖慕汉高皇帝,故耶律兼称刘氏。以乙室、拔里比萧相国,遂为萧氏。”《金史》记载“移剌曰刘“。(“移剌氏”即契丹国姓“耶律氏”)因此耶律氏有改为刘姓的。当代天津市郊区宝坻县耶律各庄村中刘姓村民较多。当地人说,这个村刘姓村民多为坐地户,是当年随蒙古军队来到这里定居的,刘姓是由耶律姓衍转过来的。

6.魏晋时乌桓部族有刘姓者;另外后燕时独孤部刘亢泥曾被封为乌桓王。

7.据《旧唐书·南蛮传》所载,唐代南蛮有刘姓者。

8.回 族中的刘姓,多为改姓。中国回
族形成于宋元之间,初无固定姓氏,入居中原后,回、汉杂居,很多人使用汉字姓。刘姓是从古兰经经名译音“辽艾辽艾”(汉语义为珠宝)转音而来。明初以后,随着回汉民族间人文交融,内地回民普遍使用汉字姓,其中刘姓不少。至元七年(1207年)授蒙古国诸万户府奥鲁总管的铁迈
赤之子,虎都铁木禄(字汉卿),母姓刘,故改名刘汉卿。(参见《古今同姓名大辞典)。清代归附 回回伊不热业墨,“原隶内务府,后在凤城县(分属辽宁)入籍,
改姓刘氏,遂为凤城刘姓回民先祖。”(《中国回族人名大词 典》)另有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任河南行省平幸政事的刘哈刺不花,虽《元史》言“其先江西人”,但就其“哈刺不花”和 “探马赤军户”的身份,以及受回回人泰不华(达不华)赏识推
举为椽史(属员)的迹象来看,或是回回人。哈剌不花的刘姓, 赐即改。再有,由于历史上的屠回惨案甘肃的回族中,也有将马、白等回族显姓,改为刘姓者。刘姓回族在中国分布较广,主要分布于河北、京津、山东、河南。

9.蒙古族刘姓

(1)元朝蒙古族中刘氏出现在公元1285年,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后来有位蒙族人名呼图克特穆尔的名士,酷爱汉族书籍和文化,他的母亲是汉人,姓刘。有一天,这位名士拜见元仁宗皇帝,谈论中,元仁宗对他的汉学水平加以赞赏,并为他起了个汉人的名字,叫刘汉卿。从此,刘汉卿的后代就形成了一支刘氏家族。  
(2)蒙古族鄂尔果诺特氏,满语为Ergonote Hala,亦称鄂柳特氏,本蒙古族姓氏,世居喀尔喀,后多冠汉姓为刘氏。

(3)蒙古族刘佳氏,亦称留佳氏,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Lingiya Hala,世居李佳和罗、瓦尔喀、乌喇、辉发、松花江等地,后多冠汉姓为刘氏、雷氏(蒙古留佳氏世居察哈尔)。

(4)蒙古族崔珠克氏,亦称赤穆特氏,世居察哈尔,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Cuijuk
Hala,多冠汉姓为崔氏、刘氏。

10.满族刘姓,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1)满族乌库理氏,亦称乌色里氏,满语为Ukuri Hala,汉义“细鳞鲮鱼”,满族最古老的姓氏,源于金国时期女真“乌古伦”,世居黑龙江,后多冠汉姓为商氏、刘氏、乌氏、李氏、讷氏、桑氏等。

刘姓祠堂
(2)满族宁古塔氏,满语为NinggutaHala,汉义“六”,既清六祖世居地。以地为氏,所冠汉姓为宁氏、刘氏,世居宁古塔、绥分、珲春、讷殷和佟吉等地。元朝时女真人乌古伦氏迁居到中原,改姓刘氏,其后裔中有位刘国杰,英勇善战,成为湖广行省的要官,后又升任光禄大夫。还有一支女真人宁古塔氏也迁居到中原,改姓宁和刘,宁为宁古塔氏的头一个字;而“宁古塔”按满语的意思是“各六”或“每六”,其实就是“六”,“刘”与“六”同音,故姓氏为刘。

(3)满族钮图氏,亦称宁武图氏,满语为Niotu Hala,世居哈达。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后多冠汉姓为钮氏、刘氏。

(4)满族喜塔喇氏,亦称奇塔喇氏、喜特勒那氏,是满族大姓,满语为SitaraHala,汉义“指甲”或“插孔雀翎的管”。俄国学者史禄国认为,它与瓜尔佳氏,满语为同属“阔雅里满洲”。另考,《龙飞御天歌》有哈兰都达鲁花赤姓“奚滩”,乃明时女真望族,曾冠汉姓为“刘”,有学者认为喜塔拉即其演变而来。世居尼雅满山、蜚优城、长白山盖吉、佛克顺等地,所冠汉姓为管氏、赵氏、图氏、祝氏、文氏、齐氏、孙氏、希氏、奚氏、喜氏、线氏、祁氏等。

(5)满族伊喇氏,亦称伊拉喇氏,满语为Ilan
Hala,汉义“三”,满族最古老的姓氏,源于金国时期女真“移喇”(即契丹国姓“耶律”),世居三姓,后多冠汉姓为刘氏、王氏、肖氏、萧氏、李氏、黄氏、白氏。

(6)满族纽塔氏,亦称努他氏,满语为Nunta
mongu,老满洲部族,人数很多,有四个分支。满语NINGUTA为远祖之意,推想表示其远祖来自宁古塔,后多冠汉姓为刘氏。

(7)满族查佳氏,满语为Cagiya
Hala,是满族脱谱姓氏之一,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的满族同胞中有此氏,后改汉姓为刘氏。

(8)钮祜禄氏(多改汉姓为钮或郎,改姓刘的不多)。

其他还有伊里氏、伊拉齐氏、刘佳氏、以及隶属各旗本为汉族的刘氏和朝鲜族刘氏。

11.朝鲜族\朝鲜国\韩国刘姓

中国朝鲜族刘姓人口数量位居第30名左右。朝鲜族刘氏以江陵为核心本贯,后来分衍有忠州、巨昌、金城、裴州、延安、我州、庆山、平尚等数本。在韩国的二百五十多个姓氏中,韩国刘氏人口总数排在第三十二位。据记载泉州人刘载在高丽哲宗元佑三年(公元1088年)定居高丽后,被任用为“守司空尚书右仆射”。日本第三大姓高桥氏出自中国刘姓,为刘邦后裔。

12.京族\越南刘氏

京族原称为越族,人口近两万,有31个姓氏,居住在广西南疆诸岛,刘姓人口数量在京族中占20%,是这个少数民族的第一大姓。在越南的京族刘姓有三类,一类是完全融入越南民族的刘姓,一类是越南族人使用汉字姓刘氏而形成的刘姓,再一类就是近代以后移民越南的华侨、华人。不过,今天这几种不同的刘姓已很难区分了。

13.傣族、景颇族刘姓

明朝初期,朝廷派军队到滕冲地区屯田戎边,许多内地刘氏将士随军来到该地,其中一部分人则定居下来,与当地主要民族傣族、景颇族女子联姻,成家立业,繁衍生息。由于这些刘氏人与傣族、景颇族人通婚,其后代多随父姓为刘氏,融入傣族、景颇族。据近年云南腾冲刘氏收集到的3
5 1 个族谱中发现,有七支刘姓演变为傣族、景颇族。

14.维吾尔族刘姓

维吾尔族刘姓形成于元末明初。元代在河南为官的维吾尔族人刺真海牙,曾孙名叫忽都海牙,明初随祖母姓刘,名仲琛,隐姓埋名,作为普通百姓繁衍生息下来。刘姓维吾尔族人现居河南渑池县尚有5 0 0 余人,一小部份移居到西安等地。

15.壮族刘氏:

湖南、广西等地都有壮族刘氏分布,名人有唐代著名的歌仙刘三姐。

16.高山族刘姓

高山族人本无固定姓氏,清乾隆二十三年,朝廷赐给高山族七个姓(卫、金、钱、廖、王、潘、黎)。从日本侵占台湾到台湾重回中国期间,高山族人多依托当地汉族人,认其姓为己姓,据统计共有7
9 个姓,其中有刘姓。

17.柯尔克孜族刘姓

清末民国初期,柯尔克孜族姓氏改称汉姓,并从柯尔克孜族姓“蔡音德热”分化出汉族姓“ 刘”。

18.达斡尔族刘姓

清末民初两次户籍调查时,满文已被汉文代替。用多个汉字书写达斡尔族姓氏已不方便,于是便采用“哈勒”或“莫昆”音首或意义字表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不同民族的联烟,达斡尔族又增加了讷迪、扎尼、雅库斯、尼尔登、涂库敦、张、王、李、赵、徐、邵、刘、陈等姓氏。

19.仫佬族刘姓

在仫佬山乡的客家人主要居住在龙岸镇,他们当中有刘家、陈家、李家、古家等13个姓氏

20.苗族刘姓,湘西等地有分布

21.瑶族刘姓,湘南等地有分布

22.白族刘姓,湖南桑植、慈利的白族姓氏比较多,有谷、王、钟、熊、李、段、高、杨、张、刘、孔、施、车、于、马等。

23.藏族刘姓,古代藏族逐渐发展成为六大氏族,即赛、穆、党、东、札和珠,各大氏族中又分化出若干小氏族和家族,取的汉姓中,其中有刘姓。其实,藏族人取汉姓是历史及生活环境的产物,也是社会发展、民族融合这一大趋势的产物。
佚名
2024-06-01 11:02:17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1 18:32:41

    骆氏祖先的祖先叫什么名字

    骆姓起源1.骆姓以国为氏。出自殷朝纣王时大臣恶来之玄孙大骆,属于以国名为氏。2.姜太公之后有公子骆,为别他族,子孙以其名为氏,称骆姓。因姜太公功高盖世,智慧超群...

  • 佚名
    2024-06-01 10:55:46

    姓习的祖先是谁?

    习姓的得姓是以国为姓。根据《风俗通》记载,习是一个古国名,汉代有习响,曾出任陈相。而《左传·杜预注》上记载,习氏,是以地为氏的姓氏。少习原是一个地名,在折县东之...

  • 佚名
    2024-06-01 23:41:19

    焦姓的祖先叫什么?

    焦伯:神农氏的后裔。焦氏的得姓早在周朝之时,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华夏古老姓氏之一,也是南夷的大姓之一。周朝初年,周武王大肆分封诸侯,除分封有功之臣及王...

  • 佚名
    2024-06-01 23:22:42

    姓卢人的祖先?

    出自姜姓,系承齐太公吕望 卢氏老家山东 关于卢姓的来源,《姓纂》和《通志氏族略》等古籍都有原原本本的记载,是这样的:“姜氏,齐太公之后,至文公子高,高孙奚傒,食...

  • 佚名
    2024-06-01 08:00:00

    何姓氏的祖先叫什么名字

    何姓氏的祖先名字叫“韩厥”  何,作为姓,源出于音讹,是“韩”的误读,因此,韩厥既是韩姓始祖,也是何姓的第一始祖。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何、韩原本...

  • 佚名
    2024-06-01 08:00:00

    姓刘的起源于哪?最古老的祖先是谁?(不是刘邦)

    最早的一支来源于祁姓,是帝尧的后裔,形成于夏朝后期,出自今河南鲁山。最古老的祖先是刘累。据史记《汉书》、《通志·氏族略》和《中国姓氏》所载,刘姓的起源主要有三支...

  • 佚名
    2024-06-01 08:00:00

    姓刘的祖先是谁和黄帝有什么关系

    刘姓,以邑为氏,据专家考证,世界上刘姓人口在6000万以上,称得上是"遍地流(刘)"。按史书记载,有五处源起。 帝尧陶唐氏(伊祁氏、伊氏)之后,受封於刘(今河北...

  • 佚名
    2024-06-01 08:00:00

    江西省姓刘的祖先是从哪来的

    1楼刘姓为何成江西最大姓?   远古洪荒,混沌初开。“刘”是一种神奇斧钺,在没有发明弓箭和长矛以前,“刘”是原始部落战争中最重要的武器。因为被顶礼膜拜,“刘”久...

  • 佚名
    2024-06-01 08:00:00

    刘氏家族?的祖先是?

    从“张王李赵遍地刘”这句话可以看出刘姓是遍布中国的大姓,在新加坡姓刘的人虽不如陈、林、李、黄那么人数众多,也是一个声势浩大族群。  在中国历史上,唐尧虞舜是“圣...

  • 佚名
    2024-06-01 08:00:00

    姓刘的起源于哪?最古老的祖先是谁?(不是刘邦)

    刘姓是出现中国皇帝最多的姓氏,其姓氏的来源有三: 1、帝尧曾封其第九子监明于刘地(今河北定州唐县),其后代便已“刘”为姓氏,这是刘姓最早的来源,也是刘姓的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