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古代书信传递的故事四十字

《平复帖》是西晋大文学家陆机所作,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真迹,比王羲之的《兰亭序》还要早60多年。该帖尺幅为23.8×20.5厘米,牙色纸本,因内有“恐难平复”的字样,故取名《平复帖》。《平复帖》字体在章草和今草之间,是向朋友问候疾病的书札,全帖只有85个字,帖上有宋徽宗赵佶瘦金题签,钤下双龙圆玺,前后钤“宣和”、“政和”印玺。还有楷书“晋平原内史关郎陆士衡”11个字。另外还有明朝韩士能、董其昌,清代梁清标、安岐等的收藏印。

对《平复帖》,王世襄一也作了一段考证文字。他写了一篇回忆文章,即《<平复帖>曾藏我家——怀念伯驹先生》。文中云:““我和伯驹先生相识颇晚,1945年秋由渝来京,担任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工作,由于对文物的爱好和工作上的需要才去拜见他。旋因时常和载润、溥雪斋、余嘉锡几位前辈在伯驹先生家中相聚,很快就熟捻起来。1947年在故宫博物院任职时,我很想在书画著录方面做一些工作。除备有照片补前人所缺外,试图将质地、尺寸、装裱、引首、题签、本文、款识、印章、题跋、收藏印、前人著录、有关文献等分栏详列,并记其保存情况,考其流传经过,以期得到一份比较完整的记录。上述设想曾就教于伯驹先生并得他的赞许”。并说:“你一次次到我家来看《平复帖》太麻烦了,不如拿回家去仔细地看。”
王世襄详细记述了看帖时的情景和心情:“到家之后,腾空了一只樟木小箱,放在床头,白棉布铺垫平整,再用高丽纸把已有锦袱的《平复帖》包好,放入箱中。每次不得已而出门,回来都要开锁启箱,看它安然无恙才放心。观看时要等天气晴朗,把桌子搬到贴近南窗,光线好而无日晒处,铺好白毡子和高丽纸,洗净手,戴仁白手套,才静心屏息地打开手卷。桌旁另设一案,上放纸张,用铅笔作记录。……《平复帖》在我家放了一个多月。才毕恭毕敬地捧还给伯驹先生……后来根据著录才得以完成《西晋陆机平复帖流传考略》一文。”
佚名
2024-06-02 11:30:23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2 14:33:30

    于孝的古代故事的名字

    一、孝感动天虞舜虞舜。瞽叟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嚣。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有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系诗颂之。...

  • 佚名
    2024-06-02 08:00:00

    求一本关于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书籍。

    您好,《中国古代神话》怎么会有希腊故事呢? 译林出版社的《希腊古典神话》作者是德国的古斯塔夫.施瓦布,译者是曹乃云。我最喜欢的一部希腊神话书籍,推荐给你啦~~~...

  • 佚名
    2024-06-02 08:00:00

    古代书法家的小故事?

    原发布者:201314唯爱你 王献之书衣被夺  王献之是东晋时的书法家,他是我国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他的字被当时的人们所推崇、争抢。曾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

  • 佚名
    2024-06-02 08:00:00

    中国传统美食与古代帝王有哪些故事

    1、楚霸王与烧杂烩2、曹操与曹操鸡3、赵匡胤与孝感豆油藕卷4、朱元璋与油煎毛豆腐 5、乾隆与鱼头豆腐 6、咸丰帝与凉粉

  • 佚名
    2024-06-02 08:00:00

    古代名人读书故事成语

    古代名人读书故事 悬梁刺股汉朝的孙敬刻苦好学,每天一早就起来就读书,直至深夜。因为疲劳瞌睡,常会不知不觉打起盹来。他就把绳子的一头悬在屋梁上,一头系着头发。...

  • 佚名
    2024-06-02 08:00:00

    爱因斯坦的故事的图书信息

    第1版 (2010年4月1日)丛书名: 榜样的力量正文语种:简体中文开本: 16ISBN: @@3, @@条形码: @@3尺寸: 21.6 x 15.4 x 1...

  • 佚名
    2024-06-02 08:00:00
  • 佚名
    2024-06-02 08:00:00

    文物古迹的传说故事50字

    关于莫愁女的传说  南京的莫愁湖是著名的风景区,莫愁女是位传奇式的奇女子。湖由莫愁女而得名,女由莫愁湖传世。但细考史籍,还有两位莫愁女。  一位是郢州石城莫愁湖...

  • 佚名
    2024-06-02 08:00:00

    古代书信格式

    原发布者:天公疼囡仔 古代书信格式一、信封(一)信封格式范例一范例二(二)启封词1.安启,福启:对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用2.钧启:对尊长,师长及直属长官用3....

  • 佚名
    2024-06-02 08:00:00

    水浒传第四十七回和四十八回的故事概括70字

    杨雄石秀见到杜兴,杜兴引他们见了李应,李应写了两次书去祝家庄要时迁,祝彪不肯,李应怒,战祝彪,中箭,败归。杨雄石秀回见宋江,江率兵前去。唤石秀杨林刺探。杨林被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