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骆氏家谱_骆氏家谱贵州遵义

骆氏族谱

  族谱歌:
  神农毕事及太公,
  姜姓一派是祖宗。
  钳祖封骆始易始,
  及唐宾王有大功。
  仕华征川平播地,
  五代晋时立奇功。
  大宋元明居正土,
  脉由恕泽系无穷。

  五十字辈份诗:
  世袭清贵显,庆运朝天光。
  寿德元芳远,诗书开科弟。
  礼约启后祥,仁恩瑞义长。
  传家为孝友,治国本文章。
  锡觉登崇茂,封疆定职昌。

  原五十字辈曰:
  世袭清贵显,庆应朝天光。
  寿德元芳远,诗书开科弟。
  礼约启后祥,仁恩瑞义长。
  传家为孝友,治国本文章。
  锡觉登崇茂,封疆定职昌。

  正册土司官骆氏始祖乃炎帝之后裔,因帝育于姜水以姜为姓。姜太公之子名姜骆,又以骆姓称焉。叶其音为内黄郡,籍出河南。唐高宗朝祖骆宾王与卢昭陵、杨国炯、王勃文词齐名,初为道王府属,历武功主簿,仕至御史。武后时数上书讽谏,罪贬监海,迨文明中于徐敬业于广陵某起义兵,匡复卢陵王为名为徐敬业作讨武曌檄,忠烈之气与日月争光,其义制行真不亚于狄梁公也。惜公未成,武遣将军李孝逸讨之,击宾王于狱,遂逃隐,后有见于钱塘为僧者。
  真宗时,太后见檄,叹曰:“有才如此而可使之流落天下乎?”潜访终夜,获帝诏翰林郎文乡集诗文焉,既家居浙江金华府义乌县九都楂林乡。久居于此,墓在亦处,命恩生二员,崇祀不襄其事,载诸史册,炳如日星,璨然可考也。至唐僖宗乾符际,骆宾王之后有祖世华为内殿崇班使,因黄巢作乱获驾入蜀,随直金须驻于夜郎,帝命世华征之有功。奉旨飧采于蜀,世守乐源,胤袭往替。传至太宗高皇帝,命南大将友德取蜀,伊祖骆添恕与郑土官之祖随同克平伪夏,振旅多功。

  有的时候,族谱中传下来的世辈字不一定就是你们现在用的。有的时候,是人为修改,但总的来说是引用这一世辈,比如你是20世辈,字世辈是“永”,那么骆氏20世辈的全是永字辈,但名字不一定都有“永”字。
佚名
2024-06-09 13:08:22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9 06:51:09

    卢氏家谱

    姓氏来源: 卢,商音。范阳郡。系出姜(子牙)姓。齐文公之子子高之孙,食采于卢,因氏焉。 注:范阳郡,即现河北省定兴县,三国魏黄初七年(...

  • 佚名
    2024-06-09 08:57:39

    丁氏家谱

    1【上海】云间丁氏 谱一卷 丁佩撰 近代武进陶氏石印本世纪 一册 上园 注:附於《吴县沈氏综谱》 2【江苏】濡须苏南丁氏宗谱十六卷 (清)丁大年修 清光绪七年(...

  • 佚名
    2024-06-09 16:06:51

    卿氏家谱

    卿姓起源: 在中国上古时代,有一位庶民,无姓无氏,自幼聪明过人,长大后多才多艺的人,能平叶协风,以成乐而生物,且善于制乐器,引凤凰翔集,以此功德,黄帝就...

  • 佚名
    2024-06-09 11:44:19

    马氏家谱

    关于马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 出自嬴姓,为帝颛顼裔孙伯益之后,其始祖为赵奢。相传帝颛顼有个孙女叫女修,因食燕子蛋而怀孕生子大业。大业之子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 ...

  • 佚名
    2024-06-09 16:28:26

    龙氏家谱

    龙姓源因多涉及神话,故今难以确定其始祖和具体的发源地。大致所知的是,约在汉代,龙姓已形成了三大繁衍中心。一为甘肃省境;二为湖北、湖南省境;三为河南、山西、河北、...

  • 佚名
    2024-06-09 03:13:44

    袁氏家谱的传世家谱

    现今传世的袁姓家谱大多是清朝和中华民国时纂修的。河南睢县《睢阳袁氏家谱》,由袁可立孙袁赋诚等纂修,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手抄本。浙江富阳《东安袁氏宗谱》由袁...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骆姓的家谱文献

    江苏镇江润东夏泽桥东山骆氏重修族谱三卷,(清)龚立贤编,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敦厚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浙江富阳富春大源骆氏宗谱二十...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寻求骆氏家谱

    我系江苏连云港骆氏一族,祖父习字辈下面是丙公守正。再往下就不知道了。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熊氏家谱

    熊姓得姓始祖:鬻熊。商末人,其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曾为周文王之师,被封为护国侯。其先祖为黄帝,黄帝子昌意生颛顼,颛顼四世孙陆终第六子名季连,鬻熊为季连之裔孙。鬻...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徐氏家谱'.

    《泾川徐氏宗谱》中的“修谱十(生月)十乐”文:一不宜语言造次,妄议大典;二不宜学识不广,担当重任;三不宜耗糜公费,优游以待;四不宜漫施笔墨,僭列笔端;五不宜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