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个别名师为何热衷从政

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网: ■山东省淄博市教师进修学校 毕景涛 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大力实施名师工程,评选出诸如学科带头人、首席教师、功勋教师、特级教师等各种称号的“名教师”。实施名师工程,无疑对选拔和发挥优秀教师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一些优秀教师获得名师称号以后,如何引领这些名师的再发展,就成了一个新的课题。 据笔者调查,现在名师发展存在比较突出的行政化现象。一些优秀教师在获得名师称号后,过不了三年五载,还没有在名师位置上发挥多少作用,就成为了兼课的校干,或是脱离课堂教学的专职校干,有的甚至成为教育局的行政领导。而这些名师一旦成为校干以后,不仅很难顾及对区域内学科教师的专业引领,甚至连自己的课堂教学工作都无法做好。当名师们走到这样一个境地时,还何谈名师作用的发挥? 进入行政化发展误区 如今过多的名师从政,已经不只存在于某一个区域,而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某位优秀教师,在评为特级教师后不久,就被某全国知名学校看中,几经周折,甚至引发官司,最终被该校花了几十万元挖走,并委以重任,成为这所学校的一名管理者。笔者不太清楚这位名师跳槽的真正原因,但在外人看来,是高官厚禄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对其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另一位知名教师,因为突出的工作业绩和优秀的综合素质被提拔为某区的宣传部副部长。工作一年后,这位教师在宣传部副部长的岗位上非常不适应,工作中没有了做教师时的那份从容与淡定,没有了和学生在一起时看到他们成长的喜悦与快乐,没有了做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最后,他主动辞去了副部长的官位,回到学校又做起了一名普通教师,现在工作得超然而快乐。 如今在全国比较活跃的名师中,还有几人是单一的教师身份?那些身兼数职的名师们有多少已经不再上课了?他们的学科专业发展还有多大的空间?他们是否能够保持专业发展的生命力并始终处在学科教育发展的前沿? 鱼与熊掌难以兼得 具有校长身份的名师,甚至局长身份的名师大有人在,但校长和名师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角色。既是一名好校长,又是一名不脱离一线的优秀教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斯霞老师放着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的官位不当,心甘情愿,一辈子做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学教师,成为全国知名的教育专家;李吉林老师不当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的校长,一生致力于情境教育的实验与研究……两位专家型教师的成功,一方面体现了她们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追求,另一方面也说明在她们眼里,局长、校长与教师是很难两全其美的角色。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你处在什么位置,而是在于你对他人、对社会作出了多少付出和贡献。 过多的名师从政,笔者认为有领导决策方面的原因,也有名师个人主观意愿的因素,多数情况下,名师个人的主观追求起了更大的作用。有的教师在获得名师称号以后,甚至在取得名师称号以前就有从政的想法。分析这些名师的心理,有些人是把校干作为个人发展追求的目标和方向,成为名师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前进路上的一个跳板。还有些名师是把提干作为对自己业务能力、业务水平和工作成绩的进一步肯定,在他们眼里,如果一名“普通教师”超越自己成为领导,那么自己就不是一名成功者。 名师发展应走向何方 不管是哪一级别的名教师,他们都是区域内教育教学的佼佼者,应该说大多数名师的综合素质是比较高的。对于那些综合素质,特别是管理素质突出的名师,管理岗位又特别需要,提拔其做校干无可厚非。然而,有相当一些名师提干并不是因为“特别适合和特别需要”。有的名师竟被提拔为总务主任或者是分管后勤工作的副校长,这不能不说是对名师资源的一种浪费。 笔者不是反对名师做校干,但我们反对名师为了校干而当校干,我们也反对领导为了留住名师、安抚名师、激励名师而“赏赐”名师们校干头衔。这些做法是对名师发展的不正确引导,是对名师资源的一种浪费。局长、校长们要谨慎提拔、重用名师,名师自己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发展观。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进入行政化发展的误区。 笔者认为,名师发展的第一任务应该是教师专业的再发展和再提高。名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修养,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提升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真正成为在一方有影响、有示范、有引领的专家型教师。社会应提倡更多的名师专致于教书和育人工作,少一些行政的冲击和影响。校长们也要管好、用好名师资源,在如何建立有利于名师成长与发展的人文环境、管理制度和激励评价制度等方面动脑筋、多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网)
佚名
2024-05-29 03:37:52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