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乾隆给自己儿子取名,都带有“永”字,为何唯独嘉庆没有?

因为嘉庆是一下位皇帝,所以他名字要跟其他人不一样了。

原因一是乾隆皇帝是一个玉痴

乾隆皇帝可以说是千古明君之一,他最大的爱好就收藏玉,所以他每个儿子都会带有玉字旁的,不单单是儿子取名这样,他流传下来的诗歌就有800首是讲玉的,足以证明他是多么喜欢的玉了。

原因二是嘉庆是下一个接班人

可是他有一个儿子的名字没有带永,那是为什么呢?很简单,那是因为嘉庆是下一个接班人,也就是皇位算是他的,没有意外的话,要知道古代很注意名字不要跟皇帝相冲的,那是对君王的大不敬,那么乾隆就要提前帮他改好名字了,这样就避免日后麻烦了,一大堆人要改名字了。比如说康熙没有做皇帝之前是叫玄烨,那么接下来他统治期间,就不可以有人用这两个字了。

还有就连当年的玄武门也要改名字,因为跟皇帝名字相冲了,对皇帝很不好,古人就把这个名字改成了神武门了。

原因三是嘉庆改了名字

可是到了雍正事情,还是要改,因为雍正上位,他的名字叫胤禛,他的兄弟都有带胤的,那么怎么办呢?雍正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允,可是嘉庆怎么改呢?永字这么常见,怎么改都不行,就干脆把嘉庆的名字改成了颙琰,这下谁也跟他相冲不了。皆大欢喜了。

总结一下,清朝只要有一个皇子名字跟其他兄弟姐妹不一样,基本上就可以确认他是下一个皇帝了,他们的规矩是非常死板的,所以很有规律性了。

佚名
2024-06-02 01:25:04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2 13:17:57

    乾隆给自己儿子取名,都带有“永”字,唯独嘉庆没有?

    在中国古代,避讳是一件很重要的事,避讳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比如儿子要避老子的讳,臣民要避皇帝的讳,甚至连神仙也免不了要避讳,因为永是一个常用字,如果全国人民都要避...

  • 佚名
    2024-06-02 20:35:56

    知道乾隆爷的儿子为何都以美玉起名字吗?

    当然是因为乾隆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最爱玉的皇帝。我们知道,清代的和田,就是出产和田美玉的地方,张乾龙24年平定准噶尔之后,出产和田美玉的和田地区就正式被清**管辖了...

  • 佚名
    2024-06-02 03:56:53

    顺治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庆 各叫什么名字

    顺治:爱新觉罗·福临康熙:爱新觉罗·玄烨雍正:爱新觉罗·胤禛(最最爱四爷了!!!!)乾隆:爱新觉罗·弘历嘉庆:爱新觉罗·颙琰

  • 佚名
    2024-06-02 16:54:17

    男人梦见自己有儿子,自己还没有孩子

    〖解梦〗:是好的征兆,虽然远期会遭横事,但最后一定会度过难关,一生都会幸福愉快。〖适合睡前听的音乐〗:寂静之声 〖如何提高睡眠质量〗: 保持室温稍凉。卧室温度...

  • 佚名
    2024-06-02 08:00:00

    乾隆的儿子们都有谁?

    皇长子:爱新觉罗·永璜、皇次子:爱新觉罗·永琏、皇三子:爱新觉罗·永璋、皇四子:爱新觉罗·永珹、皇六子:爱新觉罗·永瑢。皇七子:爱新觉罗·永琮、皇八子:爱新觉罗...

  • 佚名
    2024-06-02 08:00:00

    乾隆所有的儿子都带用“永”字,为何将十五阿哥的名字改为爱新觉罗·颙琰?

    因为清朝有避讳的家法,比如雍正皇帝的名字为爱新觉罗胤禛,在他登基之后,他所有的兄弟都将第一个字改为了允,嘉庆皇帝登基为了避免让兄弟改名,就自己改名

  • 佚名
    2024-06-02 08:00:00

    乾隆为什么把皇位传给十五阿哥永琰

    乾隆在位六十年间,最早嘱意的储君人选并非嘉庆。乾隆即位之初,就秘密立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所生子永琏为太子,但这位储君并无当皇帝的福分,在乾隆三年便夭折了,被追赠为端...

  • 佚名
    2024-06-02 08:00:00

    乾隆所有的儿子名字中都有“永”字,为什么唯十五阿哥没有?

    因为十五阿哥是未来皇位的继承人,所以要改名字了。一、乾隆大帝的习惯乾隆统治的统治的朝代离我们是最近的,加上他也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皇帝,对国家对百姓都做出了很大的...

  • 佚名
    2024-06-02 08:00:00

    乾隆儿子不都是“永”字辈吗,为什么嘉庆叫颙琰

    那是为了避讳清帝名字避讳,从康熙帝开始。大致的情况是:康熙名字玄烨的“玄”字,避讳时缺末笔;雍正名字胤禛的“胤”字,避讳时缺末笔,同时命他的兄弟将“胤”字改作“...

  • 佚名
    2024-06-02 08:00:00

    乾隆为何传位于不出众的永琰?

    乾隆为何传位于不出众的永琰?最长寿的永璇,因身体之疾无缘帝位!雍正帝继位后,吸取康熙朝建储的经验教训,不再明立太子,而是将心中默定的太子书写两份,一份藏于内廷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