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洗耳恭听有一个典故,是什么典故?

据《巢县志》记载,古巢城东城门有一方池叫“洗耳池”,池边有一条巷叫牵牛巷。相传5000年前,巢父在池边牵牛饮水时,批评一代圣贤许由“浮游于世,贪求圣名”。

许由自惭不已,立即用池中清水洗耳、拭双目,表示愿听从巢父忠告。后人为颂扬许由知错就改的美德,遂将该方池取名为“洗耳池”,成语“洗耳恭听”的典故也由此产生。

详细:

上古时代的尧,想把帝位让给许由。许由是个以不问政治为“清高“的人,不但拒绝了尧的请求,而且连夜逃进箕山,隐居不出。

当时尧还以为许由谦虚,更加敬重,便又派人去请他,说:“如果坚不接受帝位,则希望能出来当个“九州长”。不料许由听了这个消息,更加厌恶,立刻跑到山下的颖水边去,掬水洗耳。

许由的朋友巢父也隐居在这里,这时正巧牵着一条小牛来给它饮水,便问许由干什么。许由就把消息告诉他,并且说:“我听了这样的不干净的话,怎能不赶快洗洗我清白的耳朵呢!”。

巢父听了,冷笑一声说道:“哼,谁叫你在外面招摇,造成名声,现在惹出麻烦来了,完全是你自讨的,还洗耳恭听什么耳朵!算了吧,别沾污了我小牛的嘴!”,说着,牵起小牛,径自走向水流的上游去了。

扩展资料

1、成语释义:指做好准备用心地聆听别人说的话,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2、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

3、感情色彩:褒义词;可用于讽刺或诙谐。

4、近义词:

倾耳细听:词语,是指侧耳留意而听。

5、反义词:

充耳不闻:充塞住。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出处: 先秦《诗经·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译:叔叔伯伯啊,(我)用袖子把耳朵塞住听不见了。

佚名
2024-06-09 03:57:58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9 17:29:06

    灵字起名有什么典故

    灵字起名典故:唐 李峤《为纳言姚璹等贺瑞石龟表》:“详观灵字,伏覩奇文。事实非常,理同神契。俗字体系中的“灵”与正字所说的“灵”是不同意义的,俗字六考:灵。灵异...

  • 佚名
    2024-06-09 20:55:40

    求一个典故名字!

    到乡翻似烂柯人晋代有个叫王质的樵夫,在山上砍柴,见有两童子下棋,于是站在旁边观看。棋局未终,手中的斧柄已经烂朽了,回到乡里,见到的人竟然全不认识他。一打听,原来...

  • 佚名
    2024-06-09 21:06:30

    三石一生是什么意思?有典故么

    首先我所了解的 三石一生是一位作家的笔名三石就是磊……他名字里德一个字第二弱弱的问一句lz会不会是打错字了……有一首歌曲叫三世一生

  • 佚名
    2024-06-09 20:40:06

    《十六字令三首》中哪句诗借用了典故,是什么典故

    《十六字令三首》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我只知道这两句:山,快...

  • 佚名
    2024-06-09 03:50:56

    《史记》经典故事、典故、名句

    刘邦记仇汉高祖刘邦向以豁达大度、虚怀若谷、知人善任而著称于世。刘邦共有兄弟四人,大哥刘伯早年亡故。当初刘邦身为平民时,终日游手好闲,贪杯好色,结交了一群地痞混混...

  • 佚名
    2024-06-09 15:41:01

    苏秦背剑是个什么典故?

    苏秦背剑是没有典故的,而仅是一个武术套路的名字。因为苏秦周游列国时将剑斜背在身上,近身格斗时防背后来袭时,可用上。另相对来说武术套路的起名又都喜欢找些熟悉、通俗...

  • 佚名
    2024-06-09 16:40:42

    滕王阁序优秀教案 第一段有几个典故 典故分事典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滕王阁序有哪些典故 及典故出处

    典故如下: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这四个典故连用,隐喻作者命运坎坷、为沛王府修撰而受排斥打击和因作《檄英王鸡》文而被高宗...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洗耳恭听成语故事

    洗耳恭听尧帝,因封于唐而被后世称为“唐尧”。他德高望重,人民都很尊敬他。在他的领导下,各邦族之间团结如一家,和睦相处。到了尧老年的时候,由部落联盟推举他的继承人...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求一个历史典故

    商朝名相伊尹,辅佐商汤伐夏立商,辅佐几代君主,其中又一代君王 太甲昏庸无道,被伊尹放逐,自理朝政。后来太甲悔过又被伊尹赢回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