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国人从何时起只取名,而不取字了?

谢邀。中国一直是礼仪之邦,在中国古代,人们对于名的重视也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那个时候,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字,只有一些出身书香门第的人才有资格取表字。而表字很多都是在成年之后由亲密的长辈所起,在相互称呼时呼表字以示敬意。但这种现象也一般存在于读书人这个群体之间。古代时对于名字的避讳也是特别严重,在平时交往或者写文章都会注意避免长者或尊者的名讳。如司马迁在《史记》中为避讳父亲司马谈的名字,就在书中避免使用“谈”一字。既然有避讳的说法,于是在平时相处中对于家人、师长、朋友 不能直呼其名,但又想更亲密一点,于是表字就应之而生了。可是现在我们很少见过有表字的人或者说父母不会再给孩子取表字了。那么这种现象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据了解,在民国的时候就已经不盛行取表字了,民国时期的身份证上也没有了字这一栏的消息。更重要的是,民国议员的《选举法》中关于“字”也有相关规定:如果票号写字号而不写名,做废票处理。由此可见,字的重要性已在慢慢减弱。民国时期,**礼逐渐消失,相伴随的二十岁成年后表字的仪式也已衰落。加之后来的新文化运动反古文、反儒教、反传统的性质,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那么表字也因此受到冲击。同时由于 新文化运动中倡导师生平等,名字合二为一之后,人们开始相互称呼对方的姓名。再接着辛亥革命后,封建帝制的崩塌,读书人的政治贵族地位而随之发生巨大改变。等级制度的消失使大家地位平等,没有了区分身份的必要,那么字的实际应用基础也没有了。于是就这样随着历史的发展加上中国人思想观念的变化,于是表字就这样渐渐消失在大众视野里了。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传统的没落,更不如说是一种平等的象征,与时俱进的发展。我们应采用正确的方法和态度看待传统文化。
佚名
2024-06-01 22:11:18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