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太和县城名称的来历

太和古为豫州之域。春秋属宋,为鹿上。宋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39年),宋与齐楚为鹿上之盟。战国属魏,苏秦说魏襄王“南有新妻”,即指本地。后归楚,楚考烈王十年(公元前753年),由陈迁都巨阳。
秦统一后,置新阳县,属颍川郡。
汉置细阳、乐昌、新妻宋,并属汝南郡。高祖二年(公元205年),益封汝阴侯夏侯婴细阳千户。高后二年(公元前182年),封赵王张敖子寿为乐昌侯。宣帝地节四年(公元前66年),封外戚王武为乐昌侯。东汉光武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封陈彭子陈遵为细阳侯。建武十七年(41年),以军功封郭亮为新妻侯。章帝建初四年(79年),徒封殷后宋公于新妻。
三国时属魏,废宋公国为宋县,景初二年(238年),隶属谯郡。
晋废细阳。武帝泰始二年(266年),将宋县改属汝阴郡。宋、齐属西汝阴郡。北魏太和间(477~499年),废宋县。梁置陈留县。
隋改陈留为颍阳县。
唐贞观元年(627年)废颍阳,并入汝阴(今阜阳),境内置百尺镇(今原墙)。
宋开宝六年(973年)于汝阴县百尺镇置万寿县,属颍州。宣和元年(1119年),更各泰和县,移县治于沙河北岸(今旧县镇)。绍兴末陷于金。金亡,复归宋。
元至元二年(1265年),省泰和入颍州。大德八处(1304年),复置县,改“泰”为“太”,县治迁于今地,属颍州,后属汝宁府。
明属凤阳府颍州。
清雍正二年,改属毫州。十三年,复改属颍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废颍州府,属安徽省。
民国3年,属淮泗道,后改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区。1964年,解放战争开始,县境北部属鹿毫太县,东北部属阜北县。1948年全境解放。成立太和县。
1949属皖北行署阜阳专区。1951年属安徽省阜阳专区。1959年1月与界首合为首太县。同年4月恢复太和县。
佚名
2024-06-06 21:59:35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6 07:49:51

    库尔勒城市名称是怎么来历的

    “库尔勒”维吾尔语意为“眺望”。648年,唐朝军队进攻龟兹,途经今库尔勒境,本地属随后设立的焉耆都督府。1917年,清朝设库尔勒县佐辖属焉耆县。1983年8月1...

  • 佚名
    2024-06-06 08:00:23

    丹凤县名称的由来?

    949年设县。因县城位于丹江之滨,凤凰山下,故名。贾平凹丹凤棣花人 商山四皓 “教育鼻祖” 年轻的网络作家谭易

  • 佚名
    2024-06-06 12:01:38

    司马台长城名称的来历

    因为那段长城在司马台村,所以叫做司马台长城,司马台只是一个地名,没有来历和历史故事。司马台长城位于北京市密云区北部的古北口镇司马台村北,紧邻古北水镇,司马台长城...

  • 佚名
    2024-06-06 14:50:02

    求密云县不老屯、太师屯的来历

    不老屯镇名称源于不老屯村,来源于王志砍柴遇仙的一个民间传说故事.传说当年有个叫王志的人,上山砍柴,走到南天门处,站在桃盘石上看二仙翁下棋,并吃了一个仙桃准备走时...

  • 佚名
    2024-06-06 09:34:10

    谁知道中国河流名称来历和省市简称来历

    中国各省名称由来  .  山东:以在太行山之东而得名。唐大部分属河南道;宋设京东路,后分京东东、西路;金更名山东东、西路,为山东得名的开始;元设山东东西道;明置...

  • 佚名
    2024-06-06 08:00:00

    历史记载长治市沁县轻城是不是原来是襄垣县来轻城有没有古墓

    沁县连接长太高速公路段柳区间施工现场,发现一座古墓葬,出土五铢钱、彩陶物品。陪葬彩陶刻有“鱼”形图案,装有谷子、红黄黑三种皮色黍粒,麻、麦五谷粮,谷子和黍色泽鲜...

  • 佚名
    2024-06-06 08:00:00

    泰州被称为凤城的来历

    泰州城又名凤凰城,其源于一个古老而美丽的传说:泰州桃园里有一块形如凤凰的石头。据说那是凤凰姑娘舍生取义、涅槃重生的英雄化身,这也是泰州又名凤城的由来。另一种说法...

  • 佚名
    2024-06-06 08:00:00

    辛利县城到太和县三塔镇有多少公里

    那是利辛县,嘿嘿。利辛和三塔挨着!在三塔西南角。你在利辛县城的话,十几公里而已。

  • 佚名
    2024-06-06 08:00:00

    太康县的名字由来

    我就是太康的,因为过去有一个人为避难来到了这儿,后来回去创建伟业,因为他的名字叫太康,而他避难的地方也就交了太康,以此纪念。

  • 佚名
    2024-06-06 08:00:00

    蒲城五陵路名称来历

    蒲城北部山脉自西而东有桥陵、景陵、光陵、泰陵和地处平原的惠陵,合称唐五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