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果冻行列第一名是谁?

江湖上寄望于击败武林盟主而一举成名者不少,但最终谁是老大仍是凭实力决定。年销售额为2亿的金娃虽然位列果冻市场次席,但要挑战年销售额为15亿元的喜之郎,在许多人看来无异于以卵击石。
  这是两个有诸多相似点的企业:金娃总经理谢立平与喜之郎老总李永军创业前都在深圳工作,都是在1993年辞职,创业团队都是三个人,企业都在广东。只是经过几年的拼博,喜之郎在市场上已将金娃抛在身后。金娃能将喜之郎从老大的位置拉下马来吗?
  一脸书生气的金娃老总谢立平看似儒弱,然而平淡的语气背后却凛然透出一股肃杀之气。他轻描淡写地向记者说了一句关于恐龙的格言:世界上比这个动物大得多而灭绝的比比皆是,大并不可怕。
从战国时代到一骑绝尘
  果冻这种小食品出现在中国是在80年代中期。1985年,天津长城食品厂成为国内首家生产果冻的厂家。1986年深圳市琼胶工业公司作为第二厂家推出SAA牌果冻,产品上市后即出现供不应求现象,至1993年底SAA牌果冻仍为市场第一品牌。
  但果冻真正走入寻常中国人的生活是在90年代。从1990年起,各地的果冻生产厂家一窝蜂地出现。以广东汕头地区为例,家庭工业遍地开花,单揭阳市一个叫锡场的小地方就有100多条生产线,到1993年,汕头地区生产线不下300条。由于市场价格竞争十分激烈,“东鹏”、“深宝”等曾经的主导品牌相继下马。1993年,喜之郎果冻面市并开始高速增长。次年5月,金娃产品正式面市,其主打产品金娃布丁为全国首创,喜之郎也于三个月后推出布丁产品。1995年到1996年,布丁热风靡全国,金娃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并在通路上成为风头最劲的产品之一,产品总体在喜之郎之后名列第二,其销量约为喜之郎的60%。此时喜之郎虽然已经是市场的第一品牌,但领先优势并不明显。
  行业格局的变化出现在1996年。这一年喜之郎率先在中央台耗巨资投放广告,产销售迅速提升,果冻行业第一品牌真正出现。与此对应的是,金娃一方面仍沉浸在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中,仍然坐等客户上门,另一方面又因为资金等原因无法大力投放广告。1995~1997年金娃产销量虽略有增长,仍居市场第二位,但与喜之郎相比已相去甚远,产销量相差十几倍。直到1998年,市场现实使金娃终于清醒过来,开始意识到要做市场,逐渐招兵买马,拓展销售渠道。
  喜之郎的成功效应吸引了一大批有实力的公司加入竞争行列,如“乐百氏”、“徐福记”、“晶晶”、“如果”、“中岛”等,但是,喜之郎在营销上的先机优势使它在竞争队伍中绝尘而去。其最高峰时曾占有70%的市场份额,到目前也仍占据着半壁江山。而金娃则只有9%左右的市场占有率。
找准喜之郎的命门
  在武侠小说中,高手们无论武功多强,无一例外地会留下一个命门,此命门一旦被破,则大势已去。对于金娃而言,全面跟喜之郎死磕显非善策,说不定还会引火烧身。要完成战胜喜之郎这个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好的制胜之道是找准喜之郎的命门,全力进攻。但喜之郎的命门在哪里?
  谢立平向记者讲述他去深圳听一位营销专家的演讲时提的一个问题。当时他以一个普通听课者的身份问该专家:“如何战胜喜之郎?”专家沉思良久,反问:“你听到喜之郎这个名字,想到了什么?”他仔细地想了一下,没什么感觉。
  喜之郎享有极高的品牌知名度,但这是由于其巨额的广告费所形成的产出。品牌知名度有了,品牌的内涵是什么呢?
  从喜之郎的广告风格看上,其诉求是营造温馨详和的欢乐气氛,以情动人,但却很少在功能上进行诉求,使消费者对于喜之郎作为产品的特性并不了解。对于喜之郎的广告策略,外界褒贬不一。主要的批评意见是,喜之郎的品牌内涵过于空洞,一旦缺乏大量的广告支持就撑不起来。
  金娃请来的营销专家得出了相同的结论。他向谢立平建议,以功能为诉求点,进行高度差异化营销。
  但功能是否果冻这种价值不高的快速消费品的消费者所关注的呢?一份市场调查报告让犹豫不定的谢立平眼前一亮。这份调查报告表明,虽然果冻食品的最终消费者有不同的年龄层,但仍有近90%的消费者是儿童。儿童消费存在着极为普遍的最终消费者与购买决策者相分离的情形,购买建议虽是由儿童提出,而真正的购买者却是其父母。从儿童的角度来看,孩子的天性是感知、贪玩,包装、口味、口感与广告无疑是吸引他们购买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他们的指名购买率不高。而真正的购买者——家长考虑更多的却是安全、营养。
  在金娃的调查中,家长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对孩子零食的营养状况表示担忧。孩子喝多可乐,他们担心孩子皮肤变黑;零售吃多了,又担心会影响主食。他们非常关注小食品对于儿童的健康影响,但是,他们对此基本是一无所知,面对众多的食品,无从判断那一种小食品对孩子的营养有益,因而也无从选择。
  通过对消费者的调查,喜之郎的命门已经暴露得非常明显:长期进行情感诉求,忽略了消费者对于果冻食品营养性的需求,而这个需求对于真正的购买者而言是第一位的。金娃挑战喜之郎的突破口一下子清晰起来:以产品的功能为诉求,营造“功能性营养果冻”的概念,将目标瞄准真正的购买者。简单的4P比较
  一旦确立“功能性营养果冻”的定位,关键的是如何将其具体化。在具体化之前,有必要了解双方各自的长短。在营销的四个要素产品、价格、渠道、促销上,谢立平就金娃与喜之郎进行了比较。
  在产品开发方面,金娃优势明显。1997年推出的“布丁王”双层果冻布丁,1998年推出的“
佚名
2024-06-11 18:25:52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