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课改是否保留了原有劳动课程的形态和名称

参考资料

课程评价

第一章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研究内容

第一节 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研究是一个从阅读教育评价理论、了解实际情况 → 形成具体评价理念 →确立评价目标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
→挑选评价方法→开发评价系统的过程,这是一个评价内容不断具体化的过程。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笔者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水平和把握能力也不断提高。同时,这个过程必需在整合思想指导下并结合新课程评价理念、学生评价的特色、综合时间活动课程的课程特点进行。

学生评价理念

一、评价理念形成依据

评价理念对评价工作的开展起着统率作用,制定什么评价目标、评价什么内容、使用何种评价方法等等都受到评价理念的指导。一般而言,评价理念的确立会受到教育规律、特定时代背景的教育政策、实际教学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笔者分别从理论依据、政策依据、现实需要依据、国内外研究成果依据入手分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评价理念。

(一)理论依据

关于教育评价、课程评价的理论有很多,但是笔者认为其中最重要的要数课程目的论,因为评价的根本目的就是考察被评价者有没有实现既定的评价目标,课程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评价理念的确立。

1 。课程目的论

教育是一种自觉地、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人为什么要受教育的问题,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个核心问题。它不仅影响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个人,而且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还影响着整个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发展。课程目的可以说是教育目的的具体体现,它集中反映了课程设置的取向和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如何确定课程目的,这是一个价值判断问题,是一个哲学问题。

在当代教育哲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中,有人对中外教育史上关于课程目的的看法做了比较和分类,认为不同的课程目的论可以归结为相互对立的两大派:一派可以称作“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该根据人的本性之需要来确定,课程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人的本性和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另一派可称作“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当根据社会要求来确定,课程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从而使个体社会化,并为社会服务。为此我们可从有效参与社会共同生活所必备的种种信仰、态度、知识和技能当中去发现课程目标。

无论是“个人本位论”还是“社会本位论”都只是强调了课程的某一方面的价值,但同时又都排斥或忽略了其它方面的价值,因而难免产生非此即彼、以偏概全的极端化、片面化错误。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价值论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其内涵包括了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个体与社会协调统一发展两个方面,它既符合社会发展对人的全面素质的客观要求,也符合个体自身要求身心充分自由和谐发展的自然本性。因此,我们应该批判地吸取“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合理思想,那么当今,社会对个人的需求以及个人自身发展的需求有哪些呢?

( 1 )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

我们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它具有哪些特征?它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发展提出了哪些素质要求?了解这些问题,有助于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理念。

• 经济全球化

当今世界,国家之间、地区之间交往、互动、依存日益紧密,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普遍认识到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大的国际环境,都需要融入“全球化”的浪潮。“全球化”的世界要求具有全球化意识的“全球人”。它要求每个社会成员不仅具有起码的全球意识、国际视野和开放的思维方式,而且具备合作、交往等良好的行为品质和行为习惯。

• 信息时代

随着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时代意味着信息技术已经由原先的一种纯粹的手段逐步演变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要素、生产要素,并逐步融入人们的生活方式。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逐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并对每个社会成员提出了新的素质要求,它要求人们具有信息意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信息价值观。

• 知识经济时代

随着人类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科技、新技术不断涌现,新领域不断产生,不同学科之间不断整合,知识更新空前加快,学科分化与综合成为科学发展的基本趋势。人们普遍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科学技术的更新变革了生产方式,资本经济逐步转变为知识经济,预示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而知识经济时代实质上是一个强调创新的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灵魂。这就要求人们具有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精神,养成探究的习惯和态度,具有较强的探究能力。
佚名
2024-06-06 19:19:44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