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二胡降B调把位图

二胡降调把位图如下:

拓展内容:

1、基本构造

(1)琴筒是二胡的重要部分,这通过弓的推拉运动,擦弦后振动琴皮发音的共鸣体。琴筒的质地和形状对音量和音质有直接影响。一般用紫檀木或红木制作。琴筒起扩大和渲染琴弦振动的作用。

(2)琴筒前口蟒皮,叫琴皮,它是二胡发声的重要装置。一般是蟒皮,蛇皮是最低级的二胡琴皮。蛇皮鳞纹细密,纹路排列规则,并富有韧性,但质地较薄。音质易受气候、室温等因素的影响。蟒皮的鳞片越大,音色越好。

(3)琴杆是二胡的支柱。不仅起着上连下接的支撑作用,而且对整体振动发音也有一定的影响。。选择时除了要仔细辨别琴杆的制作材料外,还要兼顾到质地紧密、木射线细密而均匀、无节、无疤,无明显裂痕,有一定光亮度等。

(4)琴轴共有上下两个(又名琴轸),起调整音高的作用,上轴缚胶内弦,下轴缚绞外弦。琴轴有木质轴和机械轴两种,两者各有利弊。木质轴调音后稳定,不易跑弦走音,但因时紧时松,给调弦带来困难。机械轴调弦快而自如,音准也好。

(5)琴弦是琴的发音体之一,也是二胡的声源体之一。琴弦有两种:一种是金属弦,具有拉力好,音质好,音准好和灵敏度高等特点,又分铝质弦和银质弦两种,银质弦最佳;另一种是丝弦,它发出的音比金属弦柔和细腻,但位力差,音准差而且容易断弦,且易变音。

(6)琴弓(俗称弓子)由弓杆和弓毛构成,一把好弓首先要长而直;其次,弓毛以白色马尾毛为上品,且弓毛要多而齐,与鱼尾连接处捆扎要牢固;最后要注意弓杆的节应少而小,粗细适中。全长76~85 厘米,弓杆是支撑弓毛的支架,长度2.4尺,用江苇竹(又名幼竹)制作,两端烘烤出弯来,系上马尾,竹子粗的一端在弓的尾部,马尾夹置于两弦之间,用以摩擦琴弦发音。弓毛多为马尾,也有用尼龙丝仿制的。

(7)千斤又称千金,对二胡琴弦起固定和切弦作用。对音准也有一定的影响。它是用棉线、丝线、有机玻璃、塑料等材料制成。其形式多种多样,有固定千斤、线绕千斤、金属千斤等。较常用的是线绕千斤。

(8)琴码是琴弦与琴皮之间振动的媒介体,对发音有重要作用。它采用的材料有木、竹、金属和纸等,常用的有木松节码、枫木码。木松节码木质柔软,发音圆润、淳厚,枫木码软硬适中,发音柔和、噪音少。它的作用是把弦的振动传导到蟒皮上。因此,琴码的选料、形状以及在琴皮上的安放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二胡的音质。

(9)琴托是琴身的底托,起着装饰、稳定琴身的作用。有的二胡琴托还装有可调底托,用尼龙扣调节,演奏时更为方便。

2、二胡曲代表

(1)赛马

黄怀海先生从这首民歌中得到创作灵感,并凭借自己娴熟的二胡演奏技巧,匠心独运,把一首仅有四句十六小节的民歌,升华为一首风靡全国,响彻海内外的传世之作。

(2)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是我国著名的民间盲艺人阿炳(华彦钧)的传世之作。 这首乐曲从最初不定型的片段到构成完整的作品,经过了很长的年代,是阿炳在旧社会流浪卖艺的过程中,通过长年累月的反复演奏、加工创造而成的。

(3)江河水

原是流传东北地区的一首民间乐曲,经原旅大歌舞团王石路等同志加工整理成为一首完整的双管独奏曲,后由湖北艺术学院黄怀海同志把它移植成二胡独奏曲。乐曲传说:从前,有一对美满的夫妻,不幸丈夫被官吏们拉去服劳役,因遭受百般虐待,惨死在异乡。妻子闻讯后,来到送别丈夫的江边,对着滔滔的江水,遥祭亡魂,号啕痛哭,倾诉了对万恶的统治阶级的仇恨,并引出对往事的无尽思念…………

(4)拉骆驼

作曲家曾寻根据内蒙民歌《拉骆驼》改编而成,它的旋律深沉而优美,带着凄凉——旧社会的烙印,又充满期望——劳动人民的本色,给人很深的感染。表达了草原的辽阔,牧人的吟唱、沉思、憧憬(慢板)和新生活的欢乐(快板)。

(5)战马奔腾

陈耀星是中国著名的二胡演奏家,在他几十年的演奏生涯中,对这门传统拉弦乐器的演奏技巧大胆地进行了革新,独创了一些弹拨琴弦的新指法,他还借鉴了西洋小提琴的右手运弓手法,发展了二胡右手演奏技巧,大大地丰富了二胡的音乐表现力。在这首《战马奔腾》中,他就运用了自己独特的高难演奏技巧,成功地表现了守卫在边疆的骑兵战士的军营生活,乐曲开创了用二胡表现军事题材的先例。 

(6)江南春色

江南春色》是朱昌耀和马熙林根据江苏民歌音调创作的一首著名南派二胡曲,她以优美的旋律,清新的格调生动地描写了江南水乡那赏心悦目的秀丽风光,和人们对生活的无限赞美之情。朱昌耀的演奏细腻柔和,快板处张驰有度,实为二胡现代创作作品中的精品。 

(7)空山鸟语

一首标题音乐。这首曲子是刘天华先生十大名曲里技巧最难的一首。刘天华先生把古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改为“空山不见人,但闻鸟语声”。

参考资料:

二胡_百度百科  

佚名
2024-06-08 05:54:22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