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谁能解释一下诗经《蓼莪》,为啥要取名为蓼莪呢?

首先蓼莪就是高大的莪蒿,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叶像针开黄绿色小花,叶嫩时可吃。蓼莪在诗中是象征父母的,取名蓼莪有何不可?
其次诗经所有的诗都是以诗文开头句化解的,有的取二字(如静女),有的取一字(如氓),有的简缩,如(关雎),还有这首《蓼莪》了
蓼(音lù):长大貌。
莪(音俄):莪蒿。
《蓼莪》悼念父母恩德,抒发失去父母的孤苦和未能终养父母的遗憾,沉痛悲怆,凄恻动人,清人方玉润称为“千古孝思绝作”(《诗经原始》卷十一)。诗以丛丛莪蒿摇曳兴起心中苦涩的悲悼之情, 或正是悼念之情景,其中连用“生”、“鞠”、“拊”、“蓄”、“长”、“育”、“顾”、“复”、“腹”九个动词,直颂父母恩德。充分表达“无父何怙,无母何恃”的孝子之思,而一旦失去,“出则衔恤,入则靡至”的失落油然而生,终于发生“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的悲天怆地呼号。末两章又是景象描绘,南山高大,正示父母的恩德,飘风的吹拂,又写孝子的悲苦,情与景交融,虚与实相衬,充分表达了诗人一片至真至性的情咸,却又给人无比想象的空间。

以看似和主题没有关系的事物命名是因为诗经里面的诗多用“起兴”这一手法。起兴,又叫“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咏之词也”。就是说,先说其他事物,再说要说的事物。它一般用在诗章或各节的开头,是一种利用语言因素建立在语句基础上的“借物言情,以此引彼”的艺术表现手法,它有起情,创造作品气氛,协调韵律,确定韵脚和音步,拈连上下文关系等的作用。运用起兴手法还可使语言咏唱自由,行文显得轻快、活泼。诗经中起兴以景色描写为主,即先描述一下身边的景色或植物,然后切入正题,比如《蒹葭》、《木瓜》、《采葛》。
另外,我国古代诗歌也多是采用头一句的两个字做标题,一直到汉代都还是如此,比如《古诗十九首》里面几乎都是这样的情况,但是同时也慢慢的开始出现命题诗,比如《静夜思》之类。因为以诗词入歌,慢慢的发展出了特定的旋律,这就有了词牌名、曲牌名。
诗经题目的几种样本。

一、第一句中前面2字。

如: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二、第一句中的第一和第三两个字

如: 《日月》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胡能有定?宁不我顾。

日居月诸,下土是冒。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胡能有定?宁不我报。

日居月诸,出自东方。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胡能有定?俾也可忘。

日居月诸,东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胡能有定?报我不述。

三、第一句中的第三第四个字

如:《谷风》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黾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

违,及尔同死。

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

婚,如兄如弟。

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宴尔新婚,不我屑以。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我躬不

阅,遑恤我后。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

丧,匍匐救之。

不我能畜,反以我为仇。既阻我德,贾用不售。昔育恐育鞫,及尔颠覆。既

生既育,比予于毒。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宴尔新婚,以我御穷。有洸有溃,既诒我肄。不念昔

者,伊余来塈。

四、第一句四个字作为题目

如:《匏有苦叶》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

有弥济盈,有鷕雉鸣。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

雍雍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昂否。不涉昂否,昂须我友。

总结,诗经的题目通常是文章开头中取的,并不代表文章的大意和主旨。
选我吧,这么多
佚名
2024-06-09 01:40:20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