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离石历史典故_离石的历史文化底蕴

离石区的建置沿革,可追溯到战国时代。离石区,战国为赵之离石邑。秦属太原郡。西汉置离石县,属西河郡。据唐《元和郡县图志》载:“县东北有离石水(今北川河),因取名焉。”东汉永和五年(140年)西河郡治迁此,灵帝末郡县俱废。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复置县。晋属西河国,永兴元年(304年)匈奴左部帅刘渊起兵反晋,建北汉政权,置都于离石。后燕置离石护军。北魏明帝置离石镇,北齐天保三年(552年)置昌化县。北周建德六年(577年)县改石州。隋大业初改离石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复改石州,天宝元年(742年)改昌化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石州。北宋至金,县名俱称离石,属石州。元中统二年(1261年)县入石州,三年(1262年)复置县。明洪武三年1370年)县入石州。明隆庆元年(1567年)蒙古陷城之后署州事太原府同知李春芳因石、失石音相同,嫌其不祥改为永宁州。民国元年(1912年)改永宁县,民国3年(1914年)复改离石,民国7年(1918年)三月分设离石、方山二县,民国30年(1941年)析置离东县,民国35年(1946年)并入离石。新中国建立后,离石县属兴县专区。
  1952年撤销兴县专区后,划归榆次专区(后改晋中专区)。1954年离石、方山合并,县名改离山县。1958年离山、中阳合并,县名复改离石。1971年5月吕梁地区成立后,原离石县迁驻柳林,新置离石郊区。10月,离石县改为柳林县,离石郊区恢复为离石县。离石县城成为吕梁地区驻地1996年5月离石撤县改市,离石县改为离石市。2004年6月吕梁地区撤地改市,离石市更名为离石区,属吕梁市管辖。
佚名
2024-06-10 15:14:56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10 01:44:40

    哪些名菜有历史典故?

    佛跳墙这是一道福建的名菜,主要由海参,鲍鱼,干贝,鱼翅,鸡,猪蹄筋,羊肘,鸽蛋等18种原料用酒坛煨制而成。味道鲜美,质地软嫩,入口即化。清朝,福州的一位名叫周莲...

  • 佚名
    2024-06-10 16:19:10

    猪血圆子的历史典故

    明正德年间 ,宝庆府有一座山,叫九龙岭,此山很高,传说原来这里有十条龙,后飞走一条,故叫九龙岭,岭上有一座庙,有个老和尚在上面修行,山下有一穷苦人家,家有一孩,...

  • 佚名
    2024-06-10 19:12:49

    阜阳市有哪些历史典故

    伍子胥与阜阳伍明镇伍子胥过昭关,是尽人皆知的历史故事。然而,也许很少有人知道,历史名人伍子胥也曾经和安徽阜阳有过一段渊源,颍泉区的伍明镇就是因为伍子胥而得名,这...

  • 佚名
    2024-06-10 08:00:00

    红烧肉的历史典故

    提起红烧肉(东坡肉),大家自然不能忘记那位将吃红烧肉事业推向高峰的人--苏东坡。正是由于他的努力,红烧肉才得以从基层走向了上层,从老百姓的菜锅走上了文人墨客的餐...

  • 佚名
    2024-06-10 08:00:00

    历史上学术交流的典故

    百家争鸣:百家,原指战国时期的儒、法、道、墨、名、阴阳等思想流派。争鸣,比喻纷纷发表意见,展开论战。现在所说的百家争鸣,是指学术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有时候...

  • 佚名
    2024-06-10 08:00:00

    椒江的历史典故

    椒江泛指台州境内的灵江下游的江名,入海口因其状如椒,故名“椒江”。椒江源自括苍山,位于台州临海内,椒江沿岸土壤肥沃,经济发达。但上游多高山,下游为地势平坦的冲积...

  • 佚名
    2024-06-10 08:00:00

    抛砖引玉 历史典故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赵州东院从稔禅师》:“大众晚参,师云:‘今夜答话去也,有解问者出来。’时有一僧便出,礼拜。稔曰:‘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墼...

  • 佚名
    2024-06-10 08:00:00

    求一个历史典故

    商朝名相伊尹,辅佐商汤伐夏立商,辅佐几代君主,其中又一代君王 太甲昏庸无道,被伊尹放逐,自理朝政。后来太甲悔过又被伊尹赢回复位。

  • 佚名
    2024-06-10 08:00:00

    《列女传》是源自历史典故:( )。

    西汉时期汉成帝之皇后赵飞燕失宠后招来一批壮硕美男淫乱无度,光禄大夫刘向看到赵皇后如此秽乱,实在忍无可忍,但又不便明白指出,只好费了许多功夫,引经据典,搜罗昔时贤...

  • 佚名
    2024-06-10 08:00:00

    全聚德有什么历史典故?

    德”字为什么少一横  全聚德的创始人杨全仁,请一位名叫钱子龙的秀才题写匾额。这一匾额几经风雨,一挂就是130多年。可是不知您是否注意到:全聚德牌匾上的德字少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