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古代学堂有什么名字

古代学堂有:私塾、书院、国子监等教育机构。每种教育机构的职能不同,招收的学生也不同。一、私塾
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它是旧时私人所办的学校,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它是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私塾是私学的一种,清代地方儒学有名无实,青少年真正读书受教育的场所,除义学外,一般都在地方或私人所办的学塾里。因此清代学塾发达,遍布城乡。以经费来源区分,一为富贵之家聘师在家教读子弟,称坐馆或家塾;二为地方(村)、宗族捐助钱财、学田,聘师设塾以教贫寒子弟,称村塾、族塾(宗塾);三为塾师私人设馆收费教授生徒的,称门馆、教馆、学馆、书屋或私塾。塾师多为落第秀才或老童生,学生入学年龄不限。自五六岁至二十岁左右的都有,其中以十二三岁以下的居多。学生少则一二人,多则可达三四十人。私塾产生于春秋时期,作为私学的一种,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除秦朝曾短暂停废外,2000余年延绵不衰,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它与官学相辅相成,并驾齐驱,共同为传递中华传统文化,培养人才,勤苦耕耘,不懈奋斗,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二、书院
书院是中国古代民间教育机构。开始只是地方教育组织,最早出现在唐朝,正式的教育制度则是由朱熹创立,发展于宋代。当时,由富商、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或置学田收租,以充经费。宋代,著名的书院有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湖南衡阳石鼓山的石鼓书院、江西上饶的鹅湖书院。粤秀书院是康熙四十九年清廷御批的官办学院,为清代四大书院之首。书院大多是自筹经费,建造校舍。教学采取自学、共同讲习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以自学为主。它的特点就是为了教育、培养人的学问和德性,而不是为了应试获取功名。明代书院发展到一千两百多所,但其中有些是官办书院。一些私立书院自由讲学,抨击时弊,成为思想舆论和政治活动场所。最著名的有江苏无锡东林书院。明朝统制阶级曾先后4次毁禁书院,然而书院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多次毁而不绝,在严酷的政治压迫下,书院师生宁死不屈。东林书院的对联写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清代书院达2000余所,但官学化也达到了极点,大部分书院与官学无异,如张之洞在武昌建立的两湖书院、广州越秀书院等等。到了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诏令各省的书院改为大学堂,各府、厅、直隶州的书院改为中学堂,各州县的书院改为小学堂。至此,书院退出了历史舞台。三、国子监
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国学”。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为“监生”。国子监不仅接纳全国各族学生,还接待外国留学生,为培养国内各民族人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曾起到积极的作用。国子学或国子监,是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其具备了两种功能,一是国家管理机关的功能,二是国家最高学府的功能。国子学的设立相对于“太学”而言,除了是国家传授经义的最高学府外,更多的承担了国家教育管理的职能;但同时,国子监与太学也可互称,经常用太学来指代国子监。“国子监”出现后,“学”与“监”不同的含义说明了二者在承担两种功能上的不同分工,“学”是传授知识,指向教育和最高学府的功能;“监”是督查监管,指向国家教育管理的功能。明国子监学习《四书》《五经》,兼习《性理大全》以及律令、书数等,此外,国子监对教职员的职务、待遇及对监生的管理、待遇等方面,都有十分明确的规定。扩展资料
一、国子监职务设置:
祭酒一人,从三品;司业二人,从四品下。掌儒学训导之政,总国子、太学、广文、四门、律、书、算凡七学。丞一人,从六品下,掌判监事。每岁,七学生业成,与司业、祭酒莅试,登第者上于礼部。主簿一人,从七品下。掌印,句督监事。二、国子学职务设置:
博士五人,正五品上。掌教三品以上及国公子孙、从二品以上曾孙为生者。助教五人,从六品上。掌佐博士分经教授。直讲四人,掌佐博士、助教以经术讲授。五经博士各二人,正五品上。掌以其经之学教国子。《周易》、《尚书》、《毛诗》、《左氏春秋》、《礼记》为五经,《论语》、《孝经》、《尔雅》不立学官,附中经而已。三、太学职务设置:
博士六人,正六品上;助教六人,从七品上。掌教五品以上及郡县公子孙、从三品曾孙为生者,五分其经以为业,每经百人。有学生七十人,典学四人,掌固六人,东都学生十五人。四、广文馆职务设置:
博士四人,助教二人。掌领国子学生业进士者。有学生六十人,东都十人。天宝九载,置广文馆,有知进士助教,后罢知进士之名。五、四门馆职务设置:
博士六人,正七品上;助教六人,从八品上;直讲四人。掌教七品以上、侯伯子男子为生及庶人子为俊士生者。有学生三百人,典学四人,掌固六人;东都学生五十人。六、律学职务设置:
博士三人,从八品下;助教一人,从九品下。掌教八品以下及庶人子为生者。律令为颛业,兼习格式法例。隋,律学隶大理寺,博士八人。武德初,隶国子监,寻废;贞观六年复置,显庆三年又废,以博士以下隶大理寺;龙朔二年复置。有学生二十人,典学二人。元和初,东都置学生五人。七、书学职务设置:
博士二人,从九品下;助教一人。掌教八品以下及庶人子为生者。石经、《说文》、《字林》为颛业,兼习余书。武德初,废书学,贞观二年复置,显庆三年又废,以博士以下隶秘书省,龙朔二年复。有学生十人,典学二人,东都学生三人。八、算学职务设置:
博士二人,从九品下;助教一人,掌教八品以下及庶人子为生者。参考资料来源:
百科-私塾
百科-义学
百科-书院(传统教育机构)
百科-国子监(元明清时期教育机构)
百科-翰林院
佚名
2024-06-03 18:13:27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3 03:14:37

    古筝学堂取名

    二十一弦韵坊。幽弦雅韵。动人心弦。妙手幽情。就这几个吧,我想不出了,个人觉得第二个最好。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呵呵!

  • 佚名
    2024-06-03 17:15:51

    古代的学院名字取什么。

    古代的学院名字,一般人起的名字就是松山书院。一般情况下都是四个字。这个书院那个书院的。一般的书院都是曲子,有点儿挤员的名字和是皇上亲赐的名字。

  • 佚名
    2024-06-03 04:29:14

    古代的学堂称为什么?

    古代学堂有:私塾、书院、国子监等教育机构。每种教育机构的职能不同,招收的学生也不同。一、私塾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

  • 佚名
    2024-06-03 12:16:50

    古代为什么称有学问的人为“子”

    “子是地支第一位,古代称有学问的人为‘子’,如孔子、孟子,

  • 佚名
    2024-06-03 02:04:57

    古代县官升堂的那个桌子叫什么名字

    公案1)旧时指审理案件时用的桌子。   无名氏《陈州粜(音:跳)米》第四折:“快把公案打扫得干净,大人敢待来也

  • 佚名
    2024-06-03 08:00:00

    为什么古代要开设男女混合学堂

    现在的学堂不也是男女混合的吗?

  • 佚名
    2024-06-03 08:00:00
  • 佚名
    2024-06-03 08:00:00

    古代祠堂里要摆有什么动物名字的花

    仙客来(Cyclamen persicum Mill.),别名萝卜海棠、兔耳花、兔子花、一品冠、篝火花、翻瓣莲,是报春花科、仙客来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片由块茎顶...

  • 佚名
    2024-06-03 08:00:00

    古代用什么称呼有学问的人?

    您好。“子”是古代对有学问的人的尊称,要读第三声。跟老师读 “孔子”。希望可以帮到您。望采纳。

  • 佚名
    2024-06-03 08:00:00

    古代文学素养高,有文化的人统称什么?古代文学界称为什么?

    在春秋左右的时代,那时候对于文学素养高的,一般人们称之为“夫子,老师,圣人“而之后,又有很多称呼。  而在古代,有很多官职相对而言也是代表着一种极高的文学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