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仄仄仄平平”为什么不属于犯孤平

这是五律的四个基本句式,怎么会犯孤平呢?

郑老先生在60年前举的例子,我至今还记忆犹新。老先生说:你看当前诗界争论的什么算是“孤平”这个问题,就有四种说法:

一说,句尾是平声字,全句另外还只有一平声被仄声夹在中间,称“孤平”;格式如下:仄平仄仄平

二说,句尾是个仄声,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又不算是“孤平”了;格式如下:仄平仄仄仄。

三说,不论全句有几个平声字,凡有两个仄声夹一个平声就是“孤平”;格式如下:仄平仄平平。

四说,全句有两个平声,相连就不算是“孤平”。格式如下:仄平平仄仄。
孤平是律诗(包括长律、律绝)的大忌,所以诗人们在写律诗的时候,注意避免孤平。在词曲中用到同类句子的时候,也注意避免孤平。
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在唐人的律诗中,绝对没有孤平的句子。毛主席的诗词也从来没有孤平的句子。试看《长征》第二句的“千”字,第六句的“桥”字都是平声字,可为例证。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仄声,另有一种补救办法,详见下文。
“下文”即指:在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以免犯孤平。这样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平”。七言则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换成“仄仄仄平平仄平”。这是本句自救。
《诗词曲词典》:“孤平”,诗律术语。律诗大忌。五律中“平平仄仄平”句型的第一字、七律中“仄仄平平仄平”句型的第三字,必须是平声,否则就是“犯孤平”,也就是说,除了韵脚之外,只余一个平声,是不许可的。倘若用了仄声字,则要采取“拗救”的办法。

由上,在诗律中可分析出“孤平”的以下几个概念:

一、“孤平”是“律诗大忌”,所谓“大忌”即不允许出现,不允许出现就不存在对句再去救“孤平”。

二、“孤平”是特指五言“平平仄仄平”和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而言的,也即说明“一、三、五不论”的说法在这两种句形中不适用。

三、五言“平平仄仄平”和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形在律诗中是“韵脚”句,除五言平起首句入韵和七言仄起首句入韵式在首联出句用以外,其余都在对句使用。

四、在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第三字需将仄声字换成平声,以免犯孤平。这样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平”。七言则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换成“仄仄仄平平仄平”。这是本句必须自救。

五、在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第三字需将仄声字换成平声,以免犯孤平。这样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平”。七言则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换成“仄仄仄平平仄平”。这是本句必须自救。为啥么本句必须自救?综合分析(仅个人分析认定,恐怕还没有人能找出剽窃或盗版的依据),“孤平”在诗律中的“大忌”是与声律韵格的“韵格”相悖的。我们知道,律诗一般是押平声韵的,所以五言“平平仄仄平”和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都是“韵脚”句,律诗在“韵脚”句上的声律平衡要求相对严格,“一、三、五不论”的说法不能在“韵脚”句的“平平仄仄平”或“仄仄平平仄仄平”中适用,因为如果这两种“韵脚”句若“一、三、五不论”,就等于打破了这两种“韵脚”句的声律平衡,本句自救就是为了保持这两种“韵脚”句的声律平衡,以达“韵脚”句声律的流畅和谐。其实,按声律的原理要求,孤平句只所以在律诗中犯忌,就是除了韵脚的平声字外,整句中没有连续紧连的两个平声字在一起,朗诵的起伏过大而不平稳,与其它押韵句不协调而不允许出现。清嘉庆十年进士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中说:

“‘上’声韵,韵上应用仄字者,‘去’为妙。‘去’‘入’韵,则‘上’为妙‘平’声韵,韵上应用仄字者,‘去’为妙,‘入’次之。叠则聱牙,邻则无力。”

请注意“‘平’声韵,韵上应用仄字者,‘去’为妙,‘入’次之。叠则聱牙,邻则无力”。“平平仄仄平”句若成“仄平仄仄平”,除了第一字的小拗外,韵上两仄声的“叠则聱牙,邻则无力”就显得尤其突出,无论这两仄声是“去去”或“去入”、“入去”,“聱牙”和“无力”都因首字的小拗而更突出。本句自救成“仄平平仄平”,就没有了韵上两仄声的“叠则聱牙,邻则无力”感觉,故利弊相抵,平衡保持,韵律流畅。再者,律诗八句中有四或五句是“韵脚”句,押韵是“韵脚”句之间的连贯性四或五句的声韵关系,不仅仅是两对句之间的事,保持了“韵脚”句的声律平衡,就保证了律诗整体的声律平衡,所以,“韵脚”句的声律平衡不可打破。“韵脚”句的声律平衡的不可打破,即是律诗整体的二、四、六分明原则的总汇。

六、“对称平衡”是万物美学的基本原理,也是对联诞生的基点和精髓所在。对称平衡达到了完全,才是至美。律诗的首、尾联仅求声律的对称平衡而词性不求对称平衡(对仗),即不完美。楹联最始袭承律诗的颈、颔联格式,就是因为颈、颔联达到了完全词性和声律的对称平衡,再加上门楹和桃符本身的对称平衡,才达到了完美的对称平衡,形成了千多年的相延使用和不断发展。因此,联律的基本点是不可破坏的完美的对称平衡原理。并且还需不断地发觉找寻其不对称平衡点,加以改进和完善,才是发展和进步的主流方向,而不可排除声律的对称平衡于联律之外。

孤平句在律诗中是以总体的平衡,二、四、分明的原则,韵脚句的平平仄仄平单一句型而定的,它与对句的平仄没关系。而对联中是以两对句之间的声律替对平衡为基点的,不能以单句论其合理性和不合理性。对联虽然袭用了律诗对句末字上仄下平的格式,但对联不存在押韵的“韵脚”句之说,没有多句连贯性的声韵关系,只须保持对句之间的声律交替和平衡即可,但上下联之间平仄的交替和平衡相对来说应比律诗严格。只要两对句之间声律替对平衡即为合理,否则即为不合理,包括孤平句型。
佚名
2024-06-07 14:55:13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