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专家为什么说列车销售新疆特产"蓝莓李果" 不存在?

前段时间,部分列车上多以缓解眼疲劳、益智补脑的名义出售一款新疆特产的“蓝莓李果”。但农林专家则表示,新疆地区并没有“蓝莓李果”植物品种,蓝莓与李属不同植物科属,理论上几无成功嫁接的可能性,目前也没有嫁接成功的先例。






律师认为,这种“蓝莓李果”属虚构事实,涉嫌误导消费者。

“回学校的火车上经常有售卖蓝莓李果,说是新疆产的。”小余在山东上大学,经常乘坐从伊宁始发的火车,直到发现该商品内部小包装的产品配料标注为“李果、蓝莓浓缩汁”后,才感觉被欺骗了。

这种情况在列车上并不鲜见。郭先生在乘坐广州至天津的列车时也遇到过这种产品,但“车上卖的蓝莓李果并不是新鲜的,而是类似话梅的干果,也没有列车员所说的防病治病的功效。”





新京报记者日前乘坐C2031次京津城际列车探访。9时50分左右,一位列车乘务员推着售卖车在车厢中售卖蓝莓李果,介绍这是新品种新疆特产“蓝莓李果”,“现在人经常看手机,吃这对缓解眼疲劳有帮助。”

记者发现,这款蓝莓李果,每包净含量408克售价28元,外部大包装的配料上标注为“蓝莓李果(嫁接)”,而里面的小包装袋上则写的是李果、蓝莓浓缩汁。询问列车员究竟是蓝莓还是李果,对方表示不清楚。

进一步调查发现,列车上的“蓝莓李果”在天猫商城也有很多商家售卖,不少产品被标注上醒目的“列车同款”,在店铺在产品图文详解介绍,此款蓝莓为伊犁蓝莓李果,产自新疆伊犁,并非东北无核蓝莓。







事实上,列车上的“蓝莓李果”曾被包装为多个省份的地方特产。

有列车售货员告诉新京报记者,之前卖的“蓝莓李果”是云南特产,如今是“新疆特产”。而且这种普通食品常常被宣传有保健功效,“蓝莓李果”就被冠以益智补脑、美容养颜的名义出售。

新京报记者查询发现,火车上销售的“蓝莓李果”生产商中,主要为揭西县盛华园食品厂、乌鲁木齐果满天山食品有限公司。

拨打揭西县盛华园食品厂产品包装上的数个联系电话,对方均表示不了解情况,匆匆挂了电话。乌鲁木齐果满天山食品有限公司的客服人员则称,蓝莓李果是新疆特产,是李子在蓝莓上嫁接的品种。






对此,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赵世伟总工程师解释,蓝莓是杜鹃花科越橘属植物,李是蔷薇科李亚科李属植物,“两种植物为不同科属,理论上是不可能嫁接成功的,目前国内也没有成功的先例。”

新疆林业科学院经济林育种专家张东亚研究员也介绍,新疆并没有“蓝莓李果”这种植物,全国范围内也没有相关物种,“蓝莓与李不可能嫁接成功,嫁接成功也不应称为 蓝莓李果 ,李枝嫁接在蓝莓树上,结的果也是李子。”

面对乘客质疑,部分铁路线路销售的“蓝莓李果”已更名为“蓝莓味李果”,但新疆特产“蓝莓李果”依旧大行其道。







产品标签涉嫌误导消费者可要求赔偿

该产品用蓝莓图片及中文“蓝莓李果”标注在包装明显处,使消费者认定是蓝莓,但实际产品配料是李子,明显对消费者造成误导。

根据《食品标识管理规定》,食品标识的内容应真实准确、通俗易懂、科学合法。按规定,食品名称应当表明食品的真实属性,应当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名称。

蓝莓李果是虚构事实,应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





铁路餐饮中的食品质量问题不容忽视。

专家认为,铁路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依法履行职责,对检查中屡发的顽症,结合卫生行政处罚予以督促整改。


佚名
2024-06-13 15:46:20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