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中西商务礼仪的比较? 急需

论中西礼仪的差异
--------------------------------------------------------------------------------

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中西礼仪更是截然不同。
礼仪是一种文化,是文化就有纵向得传承和横向得借鉴与融合。随着世界全球化不断加快步伐,经济、文化高速碰撞融合得大背景下,西方文化大量涌进中国,中国传统礼仪也不断受到西方礼仪文化得冲击。如何保护中华民族传统礼仪,并去其糟粕,与西方礼仪进行合理有效得融合,成为人们不断思考和探讨的话题。越来越多得人认识到中西礼仪文化必将会互相渗透,不断发展。
就拿餐饮方面举例。现在中国饮食市场上洋快餐和西餐占了很大得比重,越来越多得人开始尝试和接受这些外来食品。麦当劳几乎代表了一种文化时尚,成为美国文化在餐饮领域得标志。与此同时,法国得贵族文化,英国得绅士文化也随着饮食而涌入中国。随着中西饮食文化的交流,不仅带来了蛋糕、面包、鸡尾酒等西式菜点,也带来了西方一些先进得制作工艺和饮食方法。这些都为古老得中国饮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当然我国悠久而灿烂得饮食文化在海外得影响也越来越大,几乎在世界各地都出现了大量得中国餐馆,中国菜日益受到各国人民得欢迎与喜爱。比如北京烤鸭俨然已经成为外国人心中得地道美味。
但在中西礼仪没有得到完美融合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些礼仪的种种差异。
一 ,在服饰方面,
西方男士在正式社交场合通常穿保守式样的西装,内穿白衬衫,打领带。他们喜欢黑色,因此一般穿黑色的皮鞋。西方女士在正式场合要穿礼服套装。另外女士外出有戴耳环的习俗。西方国家,尤其是在美国,平时人们喜欢穿着休闲装,如T恤加牛仔服。
而中国的一些传统服饰,已渐退历史舞台,除了一些特殊的场合或是时装发布会等,中国人的穿着打扮已日趋西化。
二,在用餐方面,
中国人在吃饭的时候都喜欢热闹,很多人围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大家在一起营造一种热闹温暖的用餐氛围。除非是在很正式的宴会上,中国人在餐桌上并没有什么很特别的礼仪。而西方人在用餐时,都喜欢幽雅、安静的环境,他们认为在餐桌上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礼仪,不可以失去礼节,比如在进餐时不能发出很难听的声音。
中西方宴请礼仪也各具特色。在中国,从古至今大多都以左为尊,在宴请客人时,要将地位很尊贵的客人安排在左边的上座,然后依次安排。在西方则是以右为尊,男女间隔而坐,夫妇也分开而坐,女宾客的席位比男宾客的席位稍高,男士要替位于自己右边的女宾客拉开椅子,以示对女士的尊重。另外,西方人用餐时要坐正,认为弯腰,低头,用嘴凑上去吃很不礼貌,但是这恰恰是中国人通常吃饭的方式。吃西餐的时候,主人不提倡大肆的饮酒,中国的餐桌上酒是必备之物,以酒助兴,有时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喝酒的时候都是一杯一杯的喝。
另外,在用餐时的一些小细节,比如,衣着方面:
中方
在中国,人们在餐馆用餐的穿着可以随便一些,即使是T恤、牛仔裤都可以,只有在重要的宴会上才穿得隆重一些。
西方
吃饭时穿着得体是欧美人的常识。去高档的餐厅,男士要穿着整洁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子。如果指定穿正式服装的话,男士必须打领带。不可以穿休闲服到餐馆里用餐(即使再昂贵的也不能)
三,在日常交际方面,
中国人大多使用一些比较随和的口头语,很轻易的就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比如,“你去哪儿了?”可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至不快,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问话理解成为一种“盘问”,感到对方在询问他们的私生活。在西方,日常打招呼他们只说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更多的时候西方人用谈论天气情况来展开话题交谈。
中西语言中有多种不同的告别语。如在和病人告别时,中国人常说“多喝点开水”、“多穿点衣服”、“早点休息”之类的话,表示对病人的关怀。但西方人绝不会说“多喝水”之类的话,因为这样说会被认为有指手画脚之嫌。比如他们会说“多保重”或“希望你早日康复”等等。
四,在公关交际方面,
中国人见面喜欢点点头,握握手或行拱手礼,但在西方,特别的欧美国家,拥抱礼是十分常见的见面礼与道别礼,亲吻礼和吻手礼也是常见的西方见面礼。
不难看出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西礼仪存在着很明显的差异。
礼仪是一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东西。这就要求中西方礼仪在融合的过程中避免进入两个误区:
其一,是拿西方的礼仪取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礼仪是一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东西。比如在青年中,举行外国式婚礼、过西方节日等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倾向。对西洋礼仪只是作为民俗知识了解一下无可厚非,如果趋之若骛,就失去了民族的自尊,本民族的传统礼仪也会被淹没。
其二,是把礼仪教育的重点集中在操作层面,比如鞠躬要弯多少度,握手要停几秒钟等等。这些问题不是不可以讲,但如果只做表面文章,礼仪就成了空洞的形式主义。
关于中西礼仪存在着如此明显的差异,有着很古老的根源。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唯一传承千年的文明和民族。中国的礼仪,始于夏商周,盛于唐宋,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西方社会,是几大古代文明的继承者,曾一直和东方的中国遥相呼应。经过中世纪的黑暗,最终迎来了文艺复兴,并孕育了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产生了现代科技和文化。
正是有了这些差异,才促使中西方不断交流,不断融合,从而推动社会的不断发展。但不可否认,当今国际通行的礼仪基本上是西方礼仪。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仅仅是西方的实力强大,深层的原因在于西方人价值观的统一,在于西方人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这就要求我们自创一套自己的礼仪体系,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和优越感,努力使别人认同我们的文化,真正使我们的礼仪行于世界。
一个礼仪缺乏的社会,往往是不成熟的社会。而一个礼仪标准不太统一甚至互相矛盾的社会,往往是一个不和谐的社会。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是社会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现方式。创建和谐社会,必须先从礼仪开始。中国今天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是物质,精神,文化各个方面,都急迫的需要一套完整而合理的价值观进行统一。而礼仪文化无疑是这种统一的“先行军”,只有认清中西礼仪文化的差异,将二者合理有效的融合,方能建立适合中国当代社会的礼仪文化体系,达到和谐社会的理想。从而达到和谐世界的理想
佚名
2024-06-10 00:26:18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