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双簧”得名于什么

乐器中振动发音的薄片叫“簧”。簧片有竹制、木制、金属制多种。乐器簧片有一片的、两片的、多片的。一片的叫单簧,如单簧管;多片的叫自由簧,如笙、口琴;两片的叫双簧,如双簧管等。不过乐器中的双簧和单簧、自由簧,都在管内藏着,只能闻其声,不可见其形。

双簧源于北京的一种曲艺名字,由前面的一个演员表演动作,藏在后面的一个人或说或唱,互相配合,好像前面的演员在自演自唱一样。

“双簧”作为一种节目,出现于清朝末年,据说是由慈禧太后定名的。如今,双簧仍然活动在艺术舞台中,多用于相声。

此外,在双簧前,演员一般需要穿上大褂等服饰,在前面的演员需要梳理一个向上的辫子。双簧创始人是清末硬书(自弹自唱)艺人黄辅臣(子弟八角鼓票友出身),其生卒年代不详,对其由演硬书改演双簧的说法也不一样。

扩展资料

表演形式:

由甲、乙二人表演。甲化妆在前,模拟动作口形,称“前脸儿”。乙在后说唱称“后背”。传统相声都是甲智乙愚,演双簧则反之,吃亏的多是甲。双簧演员上场,先用相声垫话铺场,甲找包袱,乙捧哏。

有时介绍双簧的创始人黄辅臣,说爸爸在前边表演,儿子在后边说唱,用此找乙的便宜。演双簧开始,前脸坐在桌后椅子上,先向观众咧嘴眯缝眼不发声音地大笑,然后紧急收敛笑容,面目严肃,拍醒木给信号,后背说唱,前脸学其动作口型,术语称为“发托卖像”。

再演一小段,故意露出破绽找笑料抓包袱,甲站起离桌露出乙。二人对口说几句,接着再学双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双簧

佚名
2024-06-16 20:41:56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