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关于姓阮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阮氏起源源于偃姓   出自皋陶氏之后商朝诸侯阮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商朝时期有一个阮国(今甘肃平凉泾川),是商王朝属下的诸侯国之一。   少典氏第十五代、黄帝轩辕氏第四代小昊有庶支之子:小昊支子娶高阳氏女,生大业,大业娶少典氏女,生陶,为舜士师,封于皋,是为皋陶。舜帝曾让位与禹,大禹推让给皋陶,皋陶坚决拒辞,为此还曾躲入深山!   皋陶生子三人,长子伯翳、次子仲甄、三子季,季封于偃,为偃姓,此后始有偃姓、郾氏。中国历史商的州氏、绞氏、舒氏、皖氏、贰氏、轸氏、鸠氏、庸氏、龙氏、蓼氏等,皆为偃姓的衍派。   州氏国后灭于鲁国,绞氏国灭于宋国。春秋中叶楚国强大起来后,又分衍有佼氏、摇氏、睆氏、参氏、会氏、阮氏、棐氏、鬲氏、郦氏、止氏、舒氏、舒庸氏、舒鸠氏、舒龙氏、舒蓼氏、舒鲍氏、舒龚氏等姓氏国。   阮国,即为国侯。皋陶有后裔子孙在商王朝时期被封在阮国(今甘肃泾川),商末,西岐西伯侯姬昌率军灭了阮国,原阮国王族相约以国名为姓氏,称阮氏。后来就称为阮氏。 源于姬姓   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公子丰又大夫,属于因故改姓为氏。   据史籍《春秋公子谱》记载,春秋时期郑国公子丰又大夫,字石癸,其后世子孙以祖字为氏,称石氏。   到东晋王朝末期,该支石氏族人因避战乱,有迁逃至原战国时期楚国的阮厝一带(今浙江衢州,一说今福建厦门),以新居地名为姓氏,称阮氏,后逐渐迁徙交趾地区,成为越南阮氏民,世代相传至今。 源于阮福氏   出自明朝时期安南国君主世系,属于复姓省文简化为氏。 源于地名   出自秦朝时期九阮郡,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B> 九阮,战国时期为林胡之地,即北方游牧民族所居之地,为赵武灵王赵雍(公元前340~前295年)所扩攘,赵武灵王赶走了林胡,吞并了楼烦,夺得大片好牧场,成为北方草原的霸主。九阮成为赵国边地。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置了一个大郡,辖地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喇特旗、茂明安旗之地,称为九阮郡,郡治故城在今内蒙古包头市五原县。   秦、汉之际,有住民以九阮郡名称为姓氏者,后省文汉化为单姓阮氏。   汉朝初期,汉高祖刘邦改九阮郡为九原郡,到汉武帝刘彻时期,更名为五原郡,其郡地扩为南面黄河,北背祁连山。 石姓有人改姓阮姓   据《南史》记载,东晋末期,有石姓人改姓阮姓。 越南阮姓绝大多数为李姓所改   11-12世纪时期的越南有一个李朝(史称后李朝,以区别6世纪的前李朝),后被陈守度篡夺,篡位的陈朝皇帝借口“李姓人本为阮姓”,命令越南全国的李姓人都改为阮姓,使阮姓人口大大增加。现在越南的李姓较少,都是明清后迁居的中国人。阮姓成为当今越南第一大姓,1802年阮福映建立阮氏王朝 人口迁徙分布  阮姓发源于甘肃泾川,历周代至秦,逐渐向陕西、河南、山东、山西、河北等地播迁。此际见于史册者有春秋时鲁国人阮氏,始皇时秦人阮翁仲。 汉末三国魏晋时,繁衍于陈留郡的阮姓名人辈出,声誉显赫。永嘉之乱时,阮咸子阮孚、从子阮修及阮修族弟阮放、阮裕兄弟等陈留阮姓避乱南迁,阮修于途中遇害,其家族和阮孚他们到达今江苏南京,阮裕由于无意仕途,隐居于会稽剡山(今浙江绍兴),并有一支阮姓远徙于广西合浦。   南北朝时避乱江浙等地之阮姓依旧名人辈出,高官不断。此间,阮姓因仕宦、避乱、升迁、谋生等原因逐渐在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地落籍,并有阮姓进入越南,如今仍是越南之大姓。另南朝宋将领、合浦徐闻人因征林邑国(今越南中南部)大败,子孙遂居遂溪。   隋一统后,有南朝阮姓回迁北方。阮姓入闽始于唐朝,据《阮氏族谱》载,陈留郡阮安所于天祐四年(970)任邵武教谕,迁居绥安左街巷,为入闽始祖。传六世至阮文富,约在北宋时迁居福建汀州宁化上进贤坊官圳上。唐末五代时有阮姓入居四川、广东。   北宋时居于闽县(今福建福州)一支阮姓北徙吴县(今江苏苏州),南宋时此支阮氏出了阮姓历史上唯一状元——阮登炳。另光州固始(今属河南)ā人阮思聪徙居建康(今江苏南京)。   明初,山西阮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被分迁于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湖北等地。明中叶后,有渡海赴台者。   清康乾后,有山东之阮姓闯关东到东北三省。如今,阮姓在中国分布较广,尤以浙江、福建、山东、湖北等省为多。现在阮姓人口列中国第一百八十九位。   阮氏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在陈留阮氏出了许多名士,比如有阮琳,为蒲田进士。”西晋的“竹林七贤”中就有阮籍、阮咸叔侄二人,世称大小阮。阮籍,字嗣宗,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陈留尉氏人(今河南尉氏),曾为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他蔑视礼教,常以“白眼”看待“礼俗之士”。后期则变为“口不藏否人物”,常以醉酒的方法,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音乐家阮咸旷放不拘礼法,善弹琵琶,历官散骑待郎,相传因他善弹一种四弦琵琶,而将此种乐器称为阮。阮籍的父亲阮禹,为建安七子之一,在汉末曹操幕中,也是较有名气的文学家。   宋朝时期有律学家际逸,明朝时期有怀宁人(今安徽怀宁)阮大铖,可惜是个不肖子孙,清朝时期有经学家阮元等。   福建南安仑苍镇大宇村的阮氏,相传在四百多年前的明朝末期移居大宇新畲山麓--西坪、是最早迁入大宇境内的一个族群。因当地野生林草茂盛、虎狼山猪多、庄稼、畜牧严重受害,后迁入现址。   福建南安阮氏源流因原有族谱失祥,解放后历经数年多处查询,未见其族谱中有明确记载,仅漳州市南靖县山城镇下碑村阮氏昭穆,传说是十八世祖成定公制定的三十二字:绵锦成章、扬辉启祥、敦仁耀德、英俊贤良,经伦用济、大义悠长、克绍芳典、奕世永昌。这是可以确认主源的唯一主要依据,但还没有正式认源。   福建南安大宇阮氏是大宇村八个姓氏的第三大姓,人口八百多人,还有迁往外地及华侨三百余人,不计在内。阮氏原拥有耕地肥沃,五谷丰登,只因毗邻西溪,屡患水灾之害,民不聊生,历来靠当长工、小什工及打铁等小手工渡生,到现在全面发展手工业,成为福建省内闻名的“瑞士式”手工业村落。
佚名
2024-06-09 08:04:34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9 08:05:11

    关于尹姓的历史和现做的研究报告

    尹姓是中国第九十一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9%。尹姓发展至今江苏、云南、辽宁等地。宋元时,又有大批尹姓迁徙,广布于南方地区。明朝洪武、永乐年间,尹...

  • 佚名
    2024-06-09 17:32:40

    关于关姓的历史和现状研究报告

    基本介绍编辑关[关,读音作guān(ㄍㄨㄢ),亦可读作wān(ㄨㄢ)]。关姓在现今中国姓氏人口排列位于第153位。来源一源于姬姓,出自远古帝舜时期养龙高手董父,...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关于邹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当代邹姓的人口370多万,为全国第七十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9%。从明朝至今600年中邹姓人口由38万增到近370万,增长了近10倍,邹姓人口的增长速度...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关于丘姓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要表格!急!

    一、 问题的提出 虽然我姓丘,但不清楚丘姓的历史和现状。听爸爸说:“姓氏是一种文化。”我十分感兴趣,于是就对丘姓的历史和现况做了一次调查。 二、 调查方法 1、...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关于文姓的现状和历史和研究报告结论

    文氏文化源远流长,早在西周时期文姓就已出现。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355位。在战乱、自然灾害等原因下文氏后人不断繁衍迁徙。在当代文氏人口已达170万,约占全国...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阅读《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这份研究报告共分( )、( )、( )、( )四个部分,

    一.问题的提出,二.调查方法,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四.结论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关于于氏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去问 《中国社会科学院于氏研究所》 吧 。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关于万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万(Wàn)姓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是以祖父的字作为姓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朝有大夫受封于芮国(在今陕西省大荔县朝邑城南,姬姓诸侯国,公元前640...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关于虞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虞氏是一个古老、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四十四位,人口约三十八万一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24%左右。虞氏出自姚姓。远古氏族部...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关于娄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娄姓最初起源有二:一、远祖始于周代,是古代帝王颛顼之后,西周时,周武王攻灭商朝后,把颛顼的这支后代封在娄地,建立诸侯国邾娄国,邾娄国的公族后代子孙就有的以国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