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风筝的赏析_风筝课文解析

赏析鲁迅的《风筝》

赏析鲁迅的《风筝》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他的文章深沉厚重,体现强烈的爱国情操和关注社会的情感。在笔者看来,他的文章多数不容易读懂,甚至有些杂文艰深悔涩,例如《朝花夕拾》。但也有一些短小精悍的文章非常动人,笔者首推《风筝》。
文章由回忆引起,看到风筝,“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引发了作者的记忆深处的往事。自己不爱风筝,甚至“厌恶”风筝,“以为这种没出息的孩子所做的玩艺”,看到了小兄弟因风筝而“惊呼”“高兴得跳跃”,认为是“笑柄,可鄙的”——这些情感导致了他接着下来对小兄弟的一次精神虐杀——当“我”恍然大悟,发现他偷偷地做风筝时,“愤怒地”“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面对“我”的“傲然”,小兄弟先是“很惊惶”,“失了色的瑟缩着”,最后“绝望地”留在小屋里。这些人物描写,仅寥寥无几,就刻画了人物的个性特点,神情呼之欲出。“我”为兄长,小弟“多病,瘦得不堪”,“论长幼,论力气,他都是敌不过我的”。所以当自己骄横地踏碎他的梦想时,他毫无反抗之力。
时间逝去,再见到风筝时,作者叙述道:“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因为中年后的他发现年少时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但自己却把它没杀了。“我的心已仿佛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我”虐杀儿童的思想根源,来自当时封建思想的束缚。旧思想无视孩子的天性,认为守规守矩的才是好孩子,文中用“肃杀的严冬”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使文章含蓄又带有深意。
至此,应该把鲁迅的另一篇文章与《风筝》连系分析,就是《狂人日记》。在《狂人日记》中,作者直呼出了“救救孩子”的口号,主题与《风筝》不谋而合,只是后者更为形象具体,它含“情”说“理”,情理交融,用事例去叙述,让读者更容易领会它深远的主题,感受言外之意。
《风筝》最特出的两大特点有如下:
一、 人物刻画之高明。全文一笔一划,有如勾画画像,着墨不多,却成功地刻画了人物的形象。“‘有过这样的事么?’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听旁人的故事一样。”仅仅几笔,已将人物的意情神韵摄了下来,呈现在读者面前,一个已过去全然忘却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二、 情之深,感人到极。叙事的文章真情实感,往往以情动人。“我”的追悔、我的骄横,以及小兄弟的惶恐和绝望,种种的情感在文章字眼中恣意流露,读者一路读来,几乎与之一同呼吸,心情随之起伏。自我的检讨,对弱小者的同情,对旧社会的批判,一种文人关注现实的情感,随文章流露了出来。
《风筝》整体上为叙事性散文,带有抒发感情的基调贯通全文。这种感情来自生活的点点滴滴感受,采撷人生影片中的一个小小的片断,有关风筝的一点记忆。平凡的材料,情节也简单,但是,作者却在现象中层层深入,剖析,在平凡中得出了精深的哲理。文章通过了写自己幼年时不允许小兄弟放风筝和成年后通过与兄弟放风筝,希望获得宽恕,揭示了自己的行动实质是对儿童的天真无邪的天性的虐杀。作者批判剖析、自我,进而得出了旧社会思想一味戕杀儿童活泼自然的个性的结论。文章由小见大,言近旨远,把思想感情推向了一个更深远的高度。
参考资料:http://hwxz.zhjnc.edu.cn/ShowContent.aspx?ArticleID=19578
佚名
2024-06-08 23:18:35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8 01:19:16

    纸风筝的特点

    纸风筝:风筝在中国北方称做"纸鸢",南方称 "鹞子"。五代有一位名叫李邺的人,在宫中做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并在纸鸢的前头系上竹哨,放风筝时,风会吹入竹哨,发出如...

  • 佚名
    2024-06-08 11:26:13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赏析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赏析:写湘君带着虔诚的期盼,久久徘徊在洞庭湖的山岸,渴望湘夫人的到来。这是一个环境气氛都十分耐人寻味的画面: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

  • 佚名
    2024-06-08 00:16:42

    贾平凹写的《风筝》中为什么把风筝比作“幸福鸟”

    一、运用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风筝带给人来幸福,帮助人来传递幸福。一个幸福的人不是由于他拥有的多,而是由于他计较的少,懂得发现和寻找,且具有博大的胸襟、雍容大雅...

  • 佚名
    2024-06-08 14:02:32

    满天的风筝是什么文体 风筝又是什么问题

    1、两篇文章相同的都是从 切入叙事,记叙的事情都与 有关。 2、两篇文章不同的是前者着重记叙的是 ,后者着重记叙的是 。文体不同《满天的风筝》是 ,《风筝》是 ...

  • 佚名
    2024-06-08 13:26:08

    《风筝》与《满天的风筝》的不同

    思想感情全然不同。《风筝》笼罩着深沉的悲哀,小时候不许兄弟放风筝,后来懂了新道理,觉悟到这是精神的虐杀而心情沉重,想求补过,小兄弟却全然忘却,无可补过,因而心情...

  • 佚名
    2024-06-08 21:57:38

    赏析 ..来来~!

    金庸英雄豪情

  • 佚名
    2024-06-08 08:00:00

    鲁迅,风波,句子评析赏析,最少三句

    深刻的思想蕴涵,隽永的艺术魅力——鲁迅的《风波》赏析辫子,曾是清王朝统治建立和消亡的标志之一;在鲁迅眼里,又是传统文化和国民精神枷锁的一种象征,是国民革命与危机...

  • 佚名
    2024-06-08 08:00:00
  • 佚名
    2024-06-08 08:00:00

    赏析谢谢

    结构不是特别严谨转折点很突兀 ,辞藻很华丽但是掩盖不了的是有些东西实在强行填充 还有改进空间

  • 佚名
    2024-06-08 08:00:00

    风筝飘带的艺术特色和人物形象分析是什么?

    作者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反映了70年代末年轻一代的心灵世界,也涉及到代沟所造成的两代人的隔阂以及残留的毒素对社会的不良影响等社会问题。小说的主人公素素和佳原都曾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