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刘牧的历史研究(之二)

石鼓与石鼓文之历史与研究概况(附石鼓歌)(之二)
历代吟诵石鼓的诗歌,出处不同、版本不同,字裏行间之间也会出现很大差异。本文虽尽量择优而叙之,但仍不免有误,故建议引用者进一步细查为是。--刘星 刘牧《石鼓诗文复原译释》
明代石鼓研究(附石鼓歌)
明朝取代元王朝後,仍将石鼓陈列於国子监大成门内,供文人学者观赏与研究。这一时期,虽然喜欢石鼓文的诗人、书法家与学者很多,创作了许许多多的石鼓诗歌,甚至形成了历史上石鼓诗的创作高峰。但由於社会相对的较为安定,石鼓未遭受劫难与变迁。所以石鼓诗歌内容偏窄,多为赞美、想像与抒情,文学色彩较浓。明代作有石鼓诗歌的诗人有唐之淳、卢原质、程敏政、李东阳、何景明、王家屏、朱国祚、顾文昭、董其昌、黄辉、焦竑等等。
唐之淳《石鼓诗》:“郡学旧辟雍,中有岐阳鼓。古今所闻十,左右各惟五。离离大星陨,兀兀坏云补。纍纍营灶减,落落陈沙聚。质若切元玉,制若覆冷釜。气若鎔五金,文若断钗股。孤峰割秋瘦,千花耀春妩。森严列戈矛,尔雅冠章甫。檐冰溜静悬,海暖浪掀舞。摧舟半折轴,败舫或遗舻。小龙彭蠡归,大鹏扶摇举。断苔明碎锦,古墨渍润础。思昔委秦郊,雷电惊草莽。来牛砺其角,凿臼加以杵。幸今依圣宫,星日照廊庑。圭璧逊其仪,俎豆与之伍。脱非天意怜,或是神明佑。深檐白昼永,老屋翔鸾翥。晴连画戟阴,冷湿宫墻雨。诸生获讲解,髦士资训诂。启钥烦竖阍,碑本利商贾。韦辞表姬周,韩语怀李杜。雄章迭铿鍧,遗恨寄酸楚。纷纭欧蘇作,诘屈韦郑谱。称评虽靡定,仿像讵非古。辄生千载下,匏系三江浒。神徙弛周南,足不出城府。适从辽碣役,遂作幽燕旅。平生慕奇文,一日获往睹。初临色愈庄,欲狎气斯沮。如亲至东都,揖让申与甫。如亲行田猎,博攫兕与虎。如虚藜苋腹,享太牢肥羚。如洗蝉蜩耳,聆笙馨柷敔。羁愁破昏懵,喜气浃眉宇。时为缠寿星,岁甲在疆圉。天寒号鸱枭,城荒茂禾黍。宗周本余怀,览古亦天与。摩挲重图训,蹙蹜愧庠序,聊陈曹郐风,式继韩蘇武。洪武丁卯秋九月,余於燕城观石鼓,因赋此四十韵,以纪一时之胜览。”。
卢原质《石鼓诗》:“ 羲皇妙心画,人文始昭宣。後圣更有作,载籍日粲然。成周逮中叶,宣王振其颠。宏纲用勿坠,厥德未为愆。伟哉岐阳猎,伐石工磨镌。方前固云迈,揆後信犹贤。嬴秦一何愚,尽灭古简编。翻刻李斯文,乃欲垂万年。岂谓不旋踵,扫迹如云烟。孔壁遂启藏,此石亦偶全。於今二千载,墨本盛流传。要知文字行,白日丽中天。纵今荡无存,人心复开先。贤圣去我远,鲁鱼失其筌。安得周召徒,为倡麟趾篇。”。
程敏政《石鼓诗》:“岐阳埋没草离离,汴省燕都石屡移。三代文章存鸟迹,百年风雨蚀晁皮。摩挲尚识宗周器,题跋谁镌蒙古辞。却爱胜游黄叔度,孔庭怀古立多时。”。
何景明《石鼓歌》:“我来太学谒孔庙,下观戟门石鼓陈。之罘诅楚已埋没,此石照耀垂千春。苔昏藓涩读难下,虫雕鸟剥细不分。古画诘屈蛟龙隐,石气惨淡烟雾纷。周王功勋史籀笔,数石细落岐阳滨。中兴气象岂复睹,大篆意格谁曾闻。先秦文字稍近古,两汉摹拓多失真。六朝以来尚靡丽,钟王往往称通神。唐愈宋轼递歌叹,长篇险韵何悲辛。大观之间入汴国,君王好艺崇斯文。高驼巨舰远载致,金填玉嵌传相珍。靖康乘舆忽播荡,保和玩物随烟尘。神驱鬼守散复聚,至宝岂得空沉沦。文皇北来定燕鼎,不置太庙留成均。博士无烦上书请,书生颇得亲讲询。虚廊素壁安置稳,大厦长檐覆盖新。不随钟鼎怨磨灭,已与琬琰争嶙峋。平生博览爱古迹,世上墨本徒纷纭,此虽残缺岁已久,尚觉只字轻千缗。碧池日月动华衮,奎阁星斗罗贞瑉。呜呼孔庙在万世,此石与庙长无湮。”。
王家屏《石鼓歌》:“我闻周宣狩岐阳,其时中兴王业昌。作诗刻字传永久,辞高二雅文三仓。遗碣累累至今在,鬼护神呵更显晦。自岐徙汴复入燕,幸遭珍重休明代。鸿都石经久已讹,此鼓完好曾不颇。文庙之中戟门畔,几回剔藓为摩挲。固知至宝非容易,合令安顿森严地。今皇文治迈成周,讲求自是词臣事。谁人得比韩孟才,斡旋风云天汉来。惟有岣嵝一片石,千秋万古共崔嵬。”。
朱国祚《石鼓歌》:“桥门左右猎碣十,形如鼓础相排连。洼中或与齏臼似,抱质可敌瑶琨坚。传闻书自太史籀,比与大篆尤瑰妍。其辞典奥俪二雅,仿佛吉日车攻篇。周京遗制众所信,疑义莫定文成宣。纷论虽滋翟郑议,审视终异秦斤权。下逮宇文岂能尔,荠堂所见勿乃偏。呜呼神物不易睹,三代旧迹稀流传。巫咸告辞熊相诅,裕陵宝惜今弃捐。比干铭折为州壤,穆满书徒坛山顶。会稽窆石字茫昧,岣嵝秘迹文纠缠。掎摭非乏好奇士,千搜万索无真诠。讵若十鼓离复合,陈仓入汴还留燕。毡包席裹囊驼背,尘蒙露濯爪牛涎。置诸太学始皇庆,於今又历二百年。深檐五丈密盖护,不受长雨阑风颠。我来摩挲辄终日,证以郭薛施潘笺。凝思斫桐来自蜀,叩之定有声渊渊。文残非因硬黄拓,划缺反撼钩金填。长廊无人起题壁,回视落景棠梨悬。”。
顾文昭《石鼓诗》:“古文不可见,籀也遗芬芳。去今二千载,字画犹端庄。缺落虽不完,间亦存数行。如逄冠剑士,济济游严廊。想见当时盛,会朝坐明堂。仆隶皆证人,从知史臣良。况在文武日,交修宁少忘。西旅贡厥獒,召公远为防。周宣中兴主,羽猎思外攘。惜哉词语间,末及戒其荒。赵君博雅士,好古能收藏。起我东周叹,题诗赠慨慷。”。
明代二百七十六年间对石鼓文化的贡献主要是:1、较好地安放与保护石鼓,使之未受到明显毁坏;2、创作了一大批石鼓诗歌,较好地宣传与扩大了石鼓文化的影响;3、在研究石鼓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如:杨慎所著《石鼓文音释》;顾炎武著《金石文字记》、李中馥《石鼓文考》、陶滋《石鼓文正误》等;4、杨慎撰刻所谓“东坡本”石鼓文(函海本),虽来自薛尚功《岐阳石鼓文》补字本,但对後世产生了正负两方面不同的影响。

佚名
2024-05-30 22:35:35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5-30 16:26:11

    关于翁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翁姓在中国并不是一个常见的姓氏,但也是中国较为古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00位,现今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的一些村庄有对这个字在姓氏的读音里为Gong,...

  • 佚名
    2024-05-30 07:49:49

    关于姓朱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觉得姓氏是一种文化,很值得研究。于是,我对朱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相关书籍,上网浏览。 2.问爷爷,搜集相关...

  • 佚名
    2024-05-30 08:00:00

    关于叶姓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叶氏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我们班里没有一个姓叶的同学,在生活这中,我们小组的同学很少看见有姓叶的人,所以,我们对叶氏很感兴趣,便做了一次调查。二...

  • 佚名
    2024-05-30 08:00:00

    关于裴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裴姓的来源(1)出自嬴姓,以邑名为氏。据《集韵》所载,秦国的始祖非子,受周孝文王之封于秦,非子的支庶子孙有的被分封列(上非下邑)乡(今山西省闻喜县东),以*为氏...

  • 佚名
    2024-05-30 08:00:00

    关于裘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姓氏:裘祖宗:未知分类:来源很多姓氏起源:1、由仇氏改过来。根据史籍的记载,有一支裘姓本来是仇姓,后来为了避免仇杀而改成了裘姓。2、来源于邑名。春秋时期的卫国有...

  • 佚名
    2024-05-30 08:00:00

    关于鹿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鹿姓,是中文姓氏之一。   卫国公族被封于伍鹿(今河南省濮阳市)者,其后裔子孙遂以邑名为氏,称“伍鹿”氏,后又改为单姓鹿姓与伍姓等,相传至今,为鹿姓正宗。相传骆...

  • 佚名
    2024-05-30 08:00:00

    关于罗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历史上罗姓的分布与迁徙先秦时期,罗氏一直活跃在湖北、河南、甘肃地区。到楚文王时,罗姓族人向南进入湖南的汨罗县。秦汉时,罗姓已经播迁到江西南昌地区,一直到宋朝,罗...

  • 佚名
    2024-05-30 08:00:00

    关于于氏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去问 《中国社会科学院于氏研究所》 吧 。

  • 佚名
    2024-05-30 08:00:00

    考历史研究生要看哪些专业书

    一、考研历史专业大纲 1、内容: 世界古代史60分,世界近现代史90分,中国古代史90分,中国近现代史60分 2、题型: 选择题20个40分,名词解释8个80分...

  • 佚名
    2024-05-30 08:00:00

    关于虞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虞氏是一个古老、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四十四位,人口约三十八万一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24%左右。虞氏出自姚姓。远古氏族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