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到底是谁写的?为什么有十几种版本?

1、最初来源:

一般认为是清朝康熙大学士张英所写。但据考证,早在明末已有郭东野让墙诗故事。

叶廷秀《诗谭》卷九《东野让一步》记载:

大学士郭东野为翰林时,其封翁家与邻人争一墙界,寄书于东野,东野漫上以诗云:“千里封书只为墙,让他几尺有何妨?长城万里今还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此书作者叶廷秀(1599-1651),所著《诗谭》十卷当初刊于作者抗清被俘遇害前,叶廷秀的这一则记载和里面的“让墙诗”甚具“独创性”。单以这首诗的形制而言,实堪称开了现代新编“六尺巷”故事之先河。

2、多版本原因

六尺巷故事极为经典,常被引用去教化家人,多种版本为流传时误抄或误读所致。

扩展资料

让墙诗相关文献记载:

1、北宋杨亿《杨文公谈苑·杨玢诗》:  

扬玢靖夫,虞卿之曾孙也。仕伪蜀王建至显官,随王衍归后唐以老,得工部尚书,致仕归长安。旧居多为邻里侵占。子弟欲诣府诉其事,以状白玢。玢批纸尾云:“四邻侵我我从伊,毕竟须思未有时。试上含元殿基望,秋风禾黍正离离。”子弟不复敢言。

这是记录让墙故事及“让墙诗”的最早也最具历史真实性的可靠文献记载。此书原为北宋翰林大学士杨亿(974-1020)口述,由其门生黄鉴(?-1031)笔录,更由北宋同期名士宋庠(966-1066)整理校订而成,约刊刻于宋仁宗庆历七年(1047)稍后,分为二十类共十二卷.

2、北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一《讽谕门》:

杨玢靖夫,虞卿之曾孙也。仕伪蜀王建至显官,随王衍归后唐以老,得工部尚书,致仕归长安。旧居多为邻里侵占。子弟欲诣府诉其事,以状白玢。玢批纸尾云:“四邻侵我我从伊,毕竟须思未有时。试上含元殿基望,秋风禾黍正离离。”子弟不复敢言。(按:此条原注明出自杨文公《谈苑》)

此书作者阮阅(约1064-1130),所著《诗话总龟》前集五十卷约刻于其逝后之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明清时多有翻刻本。

3、清初褚人获《坚瓠集》六集卷之一《让墙基》:

蜀扬尚书(玢),致仕归长安,旧居为人侵占。子弟欲白于官,以白玢。玢批纸尾云:“四邻侵我我从伊,毕竟须思未有时。试上含元殿基望,秋风秋草正离离。”

4、清末金武祥《粟香三笔》:

有显官在京致书邻翁,欲其让墙址以成方圆,翁书一诗于纸尾曰:“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几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5、清末光绪年《榆社县志》卷十:

李兰玉者,故明宛平县令李锦袭之子也。家居与邻人争墙基,致书于父。父遗诗一首,示之曰:“千里寄书只为墙,让他一步有何妨。含元殿上离离草,原辈风流诗味长。”兰玉得诗,遂以墙基让之,又于仁义巷北让地一块云。

6、清末姚永概《旧闻随笔》:

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吴闻之感服,亦让三尺。其地至今名为六尺巷。

安徽“桐城派”末代大师之一的姚永概(1866—1923)所著《旧闻随笔》(1925)的这一段记载,正是赵薇所唱安徽桐城“六尺巷”故事的公认出处。

佚名
2024-05-29 22:36:36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