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胡氏进!_护士进医院考试一般考什么

源流一
源于姚姓和妫姓,出自帝舜的后裔胡公满,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西周初年,帝舜的后人妫满受封于陈(今河南淮阳),建有陈国,候爵,胡公满因此又称陈公满、陈胡公、胡公满。据史籍《元和姓篡》等史籍记载,胡公满是上古圣君虞舜的妫姓后裔,虞舜的第三十三代裔孙,因此在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姬发将长女太姬嫁给他,成为周武王的东床快婿,并赐封为陈侯。妫满在高寿而逝后谥号为“胡公”(“胡”古意“长寿”),称胡公满。胡公乃是他在西周所得的谥号。公为爵位,而姚是舜所得之姓。舜,以姚为姓,其后子孙便以地为氏,称为姚氏。舜在当帝之前,四岳曾向帝尧推荐过舜,帝尧让舜搬到妫河边住,舜的子孙有留在妫河边居住的,即以妫为姓。《通志·氏族略》:"舜有二姓,曰姚曰妫。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妫水之居而姓妫。"因而史称妫、陈、田、姚、胡为"妫汭五姓"。"妫汭",古水名,又作"沩汭",前文已述,舜帝本为姚姓,因居妫汭而得妫姓。这就是沩汭的名称来历,所以妫姚二姓为同宗,曾经互用,部分子女没改姓,保留本姓姚姓,部分改姓的本姓是姚氏的族人后来有改回姚氏,部分没有改回来,便发展出其他姓。周武王灭商后,找到了帝舜的后裔妫满,武王把他的大女儿嫁给妫满,并且封他于陈(今河南淮阳)地,为汉族胡姓的由来。部分改姓的本姓是姚氏的族人后来有改回姚氏,部分没有改回来,便发展出其他姓——《唐书·宰相世系》言,部分又改回本姓姚的:舜后代妫满封于陈,至陈敬仲(陈完)仕齐,又改为田氏。王莽封本姓为姚的姚姓族人田丰为代眭侯,后丰子田恢为避王莽之乱,过江徙居吴郡,又改为妫姓,其五代孙妫敷,又改回为姚氏。据说殷革夏命,分封舜的后裔于陈,西周仍然承认这一事实。胡公满后裔有以其谥号为姓者,为汉族胡姓。
陈国自妫满于公元前1045年开国,至公元前479年,共传二十四王,历五百六十六年。其国王族后裔及国人多有以先祖谥号为姓氏者,称胡氏,世代相传至今。[1]
源流二
源于归姓,出自商、周时期归夷族,属于以国名为氏。归胡国,史书又称妢胡国,故址在今颖州汝阴(今安徽阜阳)一带地区,是西周初期分封的归姓诸侯国,为子爵小国。归姓起源于尧舜时代的后夔(封伯、归伯),其代表的氏族部落被称为归夷,属于东夷集团的一支,原居于河南商丘一带,后来遭到商王武丁的讨伐,被迫四处播迁。除一部分留居中原今河南省漯河市东部一带地区建立了小归胡国外,大部分归夷人不愿臣属于商王朝而继续向南迁徙,其中一支归夷人迁居于汝阴一带,并在该地区建立起妢胡国。在典籍《周礼·冬官考工记》中记载:“妢胡之笴。妢胡,胡子之国,在楚旁。”说明妢胡国盛产“美笴”,就是用来制作箭杆的细木。在春秋末期,弱小的归胡国、妢胡国均被迫参加以楚国为首的诸侯联盟,结成联军去攻打吴国,后来又参加了楚国与吴国之间的“豫章之战”,结果,在周敬王十二年(公元前508年),楚昭王熊壬(熊轸)在“豫章之战”后的班师回程中,反而顺便吞并了同盟的归胡、妢胡这两个小国。归胡、妢胡两国被灭后,其国王族子孙多有以故国名为姓氏者。
源流三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官吏胡史,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胡史,亦称簋史、胡簋史,是西周初期周公旦设施的官位,专职掌管君王贵胄的餐饮,以及祭祀大典的牺牲。西周王室称簋史,鲁、齐两国称胡史,其他诸侯国如楚国、秦国、晋国多称胡簋史。所谓的“簋”,就是盛装精美熟食的器皿,在夏王朝时期称作“胡”,殷商时期至西周时期称作“胡簋”,后世以“胡簋”为“食”的代称,简称就是“簋”。在史籍《左传·哀公十一年》中记载:“仲尼曰:胡簋之事,则尝学之矣。胡簋,礼器。夏曰胡。”
在胡史、簋史、胡簋史的后裔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2]
源流四
源于百越族,出自春秋末期胡子国,属于以国名为氏。胡子国,故址在今颖州汝阴(今安徽阜阳)一带地区,是由楚昭王熊壬(熊轸)建立的小诸侯国,无爵位。在史籍《路史·国名记》中记载:“胡子国归姓。归姓,夔出。盖楚之所立。”楚昭王在吞灭了归胡、妢胡两个小国后,又吞灭了貀国,然后将其后代迁于汝阴西北的妢胡国故址胡城(今安徽阜阳),转封其为胡子国。貀人本无姓氏,就以故妢胡国的国姓“归”为氏,成为另一支归氏。
九十余年后的周威烈王十二年(公元前414年),越王朱勾率军北上,发动了“滕、郯之战”,在攻灭滕、郯两国之后,回国途中又兼并了胡子国,该国子民便以国名为姓氏,改称胡氏以念故国。
源流五
源于妫姓,出自战国时期齐国齐宣王之弟后裔胡毋氏,属于复姓省文简化为氏。复姓胡毋氏,省文简化为单姓胡氏。胡母氏,得姓于战国时期齐宣王田辟疆执政之时,距今有近两千五百年的历史了。周慎靓王姬定元年(公元前320年),齐宣王即位,其后封其弟田婴于毋仰(即母乡、古无盐邑,今山东东平),田婴后成为齐国的相国,遂“远本胡公,近取母邑”,立姓“胡毋”,其后裔子孙多有称胡毋氏者,繁衍发展成胡毋氏一族。胡毋氏的后裔族人在战国后期至秦、汉朝时期分衍为三个主要的姓氏支系,即胡毋氏(胡母氏)、胡仰氏、毋氏(母氏)。在秦朝时期有太史令胡母敬,汉朝时期有胡母生、胡母班等等,都是著名的历史人物。
晋朝以后,胡母氏渐渐省文简化为单姓胡氏。由于其后世子孙大多改姓为胡氏,因此复姓胡母氏所传日渐减少,这是至今仍然为数稀少的原因之一。
源流六
源于官位,出自汉朝时期官吏胡骑校尉,属于以因故改姓为氏。胡骑校尉,是西汉王朝汉武帝刘彻所设置的军队官职。汉武帝时期,在京师驻屯军中设置八校尉,分别是中垒校尉、屯骑校尉、步兵校尉、越骑校尉、长水校尉、胡骑校尉、射声校尉、虎贲校尉,皆隶属于北军司管辖。八校尉的官秩为二千石,下属有丞及司马,领骑兵七百四十~一千二百人。其中,胡骑校尉与长水校尉是汉武帝特设的职位,胡骑校尉专职掌管驻扎在池阳(今陕西咸阳)的胡骑军队,而长水校尉则专职掌管驻扎于长水与宣曲(今陕西关中)的乌桓人与胡人骑兵。胡骑校尉之职不常设,其职平时多由长水校尉兼任。
由于胡骑校尉与长水校尉专职掌管“胡人”,因此多由骁勇剽悍而又忠诚大汉王朝的将领统辖,其中不乏归附汉朝的外族将领。在其军队将士中,多有以军队称制为姓氏者,称胡氏,例如后来著名的的护羌校尉胡畴便是。
源流七
源于改姓,唐天佑四年(907),唐昭宗李晔(867-907),在朱温的胁迫下迁都洛阳途中,暗将襁褓中的皇子送交宦游长安的歙州婺源人胡三公(清)带回原籍抚养。不久,李晔遇害,皇子就从胡姓,取名昌翼。后唐同光乙酉(925)胡昌翼以明经科及第,不仕而归,造明经堂讲学,世称“明经胡”。
源流八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黑龙江志稿》记载:
⑴.蒙古族巴颜图氏,世居克鲁伦(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克鲁伦河流域)。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ayantu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巴氏、胡氏。
⑵.蒙古族博尔奇济斯氏,世居乌鲁特(今内蒙古东南部兴安盟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orhigis Hala。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即为胡氏。
⑶.蒙古族瑚尔汉氏,世居大凌河(今辽宁锦县)。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Hurhan Hala。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即为胡氏。
⑷.蒙古族胡拉特尔氏,亦称瑚尔拉特氏、胡勒目斯氏,世居地待考。后有满族、达斡尔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Hurlat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胡氏、康氏、巴氏等。
⑸.蒙古族瑚尔珲氏,世居锡喇塔拉(今甘肃张掖永固镇一带)。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Hurhun Hala。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即为胡氏。
⑹.蒙古族瑚尔佳氏,亦称忽思慧氏,该氏族自称是元世祖孛尔只斤·忽必烈的后裔,世居吉林乌喇(今吉林永吉)。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Hulgiya Hala。后多冠汉姓为胡氏、忽氏等。
⑺.蒙古族胡佳氏,亦称瑚佳氏,源出蒙古陈巴尔虎部世居吉林乌喇(今吉林永吉)、乌喇特(今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巴尔古(今俄罗斯贝加尔湖东部)。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Hugiya Hala。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胡氏、巴氏、陈氏等。
⑻.蒙古族巴鲁剌思氏,亦称巴鲁喇斯氏,源出蒙古尼鲁温诸部之一。据史籍《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的八世祖蔑年土敦的第三个儿子叫合赤兀,合赤兀的儿子长得魁伟雄壮,饭量很大,因此又取名叫“巴鲁剌岱”。巴鲁剌岱后来组建了巴鲁剌思部落,其后人形成了巴鲁剌思氏。巴鲁剌思部后来发生了分裂,部分部众在忽必来等人率领下归附铁木真,其余部众却在著名的“十三翼之战”中与札答兰等部联合,与铁木真为敌。但在“十三翼之战”后不久,这部分人也纷纷归附于铁木真,仍称巴鲁剌思部。后来,巴鲁剌思部参加了铁木真指挥的统一蒙古各部的一系列战争,屡建功勋。大蒙古汗国建立时,巴鲁剌思部的忽必来、忽都思、布鲁罕、合剌察儿均因功受封为千户长,其中的忽必来还被成吉思汗赐封为“云都赤”(佩刀侍卫),总管蒙古军务。后来巴鲁剌思·忽必来统兵西征哈剌鲁国,迫使阿尔思兰汗归降。公元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在将四大汗国分封给诸子时,巴鲁剌思部的大部随察合台西迁,成为察合台汗国的核心部众。巴鲁剌思氏后来又分衍出许多分支,著名的有兀出干氏、额尔点图氏、也额氏、脱朵延氏等。后有满族、鄂温克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alulas Hala。在清朝晚期以后,多冠汉姓为胡氏、巴氏、鲁氏、包氏、宝氏、俟氏、司氏等。
⑼.蒙古族呼勒都古德氏,汉姓多为胡氏、董氏。
⑽.蒙古族俄勒特德氏,汉姓为胡氏、白氏,但亦有取谐音汉字为俄氏者。
源流九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胡尔哈氏,亦称呼尔哈氏、虎尔哈氏、虎尔虎氏、瑚尔喀氏,瑚尔哈氏,源出瑚尔哈女真,满语为Hurha Hala,以地为氏,世居虎尔哈(今黑龙江黑河对岸俄罗斯地区)、席北(今内蒙古海拉尔南部)、新达漠城(今黑龙江漠河)等地,后多冠汉姓为胡氏、呼氏、陈氏等。
⑵.满族瑚噜氏,满语为Huru Hala,汉义“阜地、鸟背、龟背”,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后多冠汉姓为胡氏、鲁氏、於氏等。
⑶.满族瑚图氏,满语为Hutu Hala,汉义“丑鬼”,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后多冠汉姓为胡氏、包氏。
⑷.满族瑚逊氏,满语为Husun Hala,世居五姓庄(今黑龙江佳木斯),后多冠汉姓为胡氏。
⑸.满族瑚德哷氏,满语为Hudere Hala,汉义“船尾”,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后多冠汉姓为胡氏。
⑹.满族瑚尔泰氏,满语为Hurtai Hala,世居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黑龙江流域,所冠汉姓待考。
⑺.满族瑚锡喀氏,亦称呼依特氏,满语为Husika Hala,世居黑龙江流域,后多冠汉姓为胡氏、石氏。
⑻.满族胡扎拉氏,亦称瑚雅拉氏,满语为Huyala Hala,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乌苏里(今乌苏里江流域)、沈阳(今辽宁沈阳),后多冠汉姓为胡氏。
⑼.满族瑚尔哈喇氏,满语为Hurhala Hala,世居伯都讷(今吉林松源),后多冠汉姓为胡氏。
⑽.满族胡尔哈苏氏,亦称瑚尔哈苏氏,满语为Hurhasu Hala,世居吉林乌喇(今吉林永吉)、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后多冠汉姓为胡氏。
⑾.满族库雅拉氏,亦称揆雅拉氏,库雅拉女真,以部为姓,满语为Kuyala Hala,世居东海(今俄罗斯滨海地区)、绥分(今中俄交界绥分河上游地区)、乌喇(今吉林永吉)、虎尔哈(今黑龙江黑河对岸俄罗斯地区)、黑龙江、毕尔腾、扎思胡里、兴堪、等地,后多冠汉姓为胡氏、孔氏、李氏、礼氏等。
⑿.满族锡克特哩氏,亦称西克忒里氏、石克特立氏、锡得胡立氏,源出卦尔察女真,满语为Sikteri Hala,世居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乌喇(今吉林永吉)、松花江与黑龙江沿岸,后多冠汉姓为胡氏、西氏、石氏、奚氏、郗氏、邵氏等。
佚名
2024-06-05 19:46:45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5 12:32:38

    取名胡性氏

    取个好名字一定要遵循下面几点:1.起名要有个性,但要适度。起名字的作用是便于人的交往、生产和生活,但生活中有不少人的名字起得不伦不类。这种“不伦不类“的起名方式...

  • 佚名
    2024-06-05 09:20:43

    胡氏女孩取名

    【胡子方】学有所成,一方才俊也可以用“芳”,有“流芳百世”、“芳名远播”、“芳香沁人”之意

  • 佚名
    2024-06-05 04:08:47

    马年我姓胡老婆姓赵赵胡氏胡氏女孩起名

    胡珊瑶五行:土金火胡系您指定的姓氏用字。从生肖上看,生肖为马,名字中应有月部首为吉,胡的部首为月。珊此字为美名腾推荐用字,能较好的与您的姓氏搭配。瑶从生辰八字上...

  • 佚名
    2024-06-05 17:35:31

    给胡氏孩子起名

    五行分析:八字偏强,八字喜「土」,最好用五行为「土」的字。生肖分析:蛇,起名宜有:艹、虫、豆、鱼、酉、木、田、山、金、玉、月、土、钅、禾、宀、马、羊、牛、羽、忄...

  • 佚名
    2024-06-05 18:09:21

    马年我姓胡老婆姓赵赵胡氏胡氏女孩起名

    婉慧:柔美聪慧。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晋书•列女传•慕容垂妻段氏》:“少而婉慧,有志操。” 姓名是父母送给孩子的第一件珍贵礼物,这是一件几百上千元的高档玩具无...

  • 佚名
    2024-06-05 19:25:34

    胡氏辈分家谱表

    1、胡姓族人在历史上播迁较早,曾在各地出现大量名人。2、胡姓族人编写家谱较早,且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众多的堂号。3、各支胡姓宗族字行辈份排列有序。据《麦田胡氏族谱...

  • 佚名
    2024-06-05 10:59:13

    胡氏家谱文化

    《胡氏族谱》,胡传淮纂修,2000年9月出版,已著录于《中国家谱总目》,该族谱主要讲述先祖胡其祥,明末清初湖广麻城县孝感乡教子村人,生四子。其长子胡大国,清康熙...

  • 佚名
    2024-06-05 03:24:55

    胡氏家谱以兆连

    1、胡姓族人在历史上播迁较早,曾在各地出现大量名人。2、胡姓族人编写家谱较早,且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众多的堂号。3、各支胡姓宗族字行辈份排列有序。据《麦田胡氏族谱...

  • 佚名
    2024-06-05 04:09:48

    贵州胡氏家谱

    没有

  • 佚名
    2024-06-05 22:34:00

    祁门胡氏族谱

    比宗应世 大明安廷 云开景翠 敦述载昭 后面的忘了,1925年的谱,修到65辈左,昭字辈是40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