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六年级语文第一课山中访友书上的1,2,3小题答案

能发一下题目吗?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答:作者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是老桥。第二位是树林,接着是鸟儿,露珠,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石头,雷阵雨,岩石。
3.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答:因为作者十分喜爱大自然的一切,说成看山景,比较普通,而如果说成去“山中访友”,则是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整篇文章变得不普通。
1.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设题意图是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展开想像,进入课文所描写的情境。第1问主要是让学生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景点,理清思路。第2问主要是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写作技巧。关于第1问,要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来回答。作者在山中拜访的“朋友”是自然界的各种景物,如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落叶、小花、阵雨、蚂蚁、归鸟等。

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让学生细致深入地读文,找出描写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感情的有关语句,读读体会,再组织交流。
老桥——“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树——“是我的知己”,“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山泉——“要我重新梳妆”;溪流——邀我“唱和”;瀑布——“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悬崖——“挺拔的身躯”,“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白云——“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云雀——谈“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鸟儿不是在啁啾,而是在“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也不是在晨光中闪亮,而是在“与我交换眼神”。一声“呼唤”,一个“眼神”,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佚名
2024-06-06 05:05:39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