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范仲淹因为什么而被贬官

范仲淹因王安石而被贬?

  徐峰

  2007年6月29日的《中国教育报·文化版》的“一家之言”栏目刊载了深圳市翰林学校武宏林先生写的《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写于何地》一文,文章对汪曾祺先生提出的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时不在岳阳,而是在邓州一事提出质疑。读罢对其敢于质疑的勇气佩服有加,但感觉对写作之地的证明未给出令人信服的材料。另外,关于范氏的仕途浮沉原因,亦有错误,想《中国教育报》乃全国有影响的专业性极强的报纸,如此错误,倘不指出,恐读者不明,以讹传讹,最终误导学生。今不揣浅陋,与武宏林先生谈两个史实。

  既然范氏《岳阳楼记》与其政治上的失意有关,就首先谈他的贬官之由。按武氏所说,“范仲淹与滕子京同在朝中为官,志同道合,后因二人竭力拥护王安石搞变法,触犯了权贵们的利益,因此相继被贬为地方官。”如此一来,范仲淹与王安石乃同时代人也,且与其同朝为官。考其生卒年,范仲淹生于太宗端拱二年,即公元989年,卒于1052年。王安石生于公元1021年,二人相差30多岁,根本不是同时代人。《宋史·列传·王安石》载,治平四年,也就是公元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很快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1070)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而范仲淹早在皇佑四年(1052 年)就已过世,根本不可能参与或是支持王安石变法。也就不可能因拥护王变法而被贬官。

  范仲淹的被贬根本跟王安石变法没有关系,而是他自己推行改革的结果。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从西北边境调到朝廷,先管军务,继任副宰相,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跟韩琦、欧阳修等人共同提出了改革进务的“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由于守旧派的反对,不久新政失败,范仲淹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知邠州。应当说,他领导的“庆历新政”,是后来王安石变法的前奏。

  二,究竟范仲淹在何地写的《岳阳楼记》?毫无疑问是邓州。《宋史·列传·范仲淹》记载很明显,1045年(庆历五年)正月,范仲淹新政失几,他的参知政事被罢免,改知邠州(今陕西邠县),不久因病改知邓州。范仲淹写《记》是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这时他正在邓州任上。汪曾祺先生认为邓州是现在的延安,这是错误的。延安在宋初称“延州”,范仲淹早期曾在延州负责西北防务。由于军事位置重要,延州于1089年升为延安府。所以在《水浒传》中王进和鲁提辖都称延安府。邓州就是现在的河南邓州。宋初于此设武胜军,治穰,乾德(963-968年)年间,复称邓州,统于京西南路。所以,范仲淹是在河南邓州写的《岳阳楼记》。

  庆历六年夏天,谪守巴陵的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绘了一幅《洞庭晚秋图》,派人带信和图去请范仲淹写“记”,他便在九月十五日写成了这篇名文《岳阳楼记》。但仅凭一幅静态的画就能写出洞庭湖“霪雨霏霏”和“春和景明”等景物变化来吗?汪曾祺先生在他的同名散文《岳阳楼记》中也认为“完全出诸想象,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但他并未进一步去考证。其实一查范仲淹生平就可以发现,他曾到过鄱阳湖。公元1036年范仲淹因反对吕夷简而被贬江西饶州(今江西鄱阳县)当知州,同样烟波浩渺的鄱阳湖自然让他流连不已,对四时不同之景自然是熟悉的,所以写洞庭湖还是有一定的感性知识的。关于这一点,吴小如先生在其《介绍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提及,读者可以一阅。
佚名
2024-06-16 03:43:35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16 03:19:11

    范仲淹豪放派的词有哪些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

  • 佚名
    2024-06-16 08:00:00

    范仲淹怎么死

    皇佑三年(1051年),范仲淹又移任青州。这里的冬寒,加重了他的疾病。第二年(1052年)调往颍州,他坚持扶疾上任。但只赶到徐州,便在五月二十日溘然长逝。享年六...

  • 佚名
    2024-06-16 08:00:00

    范仲淹怎么死得

    范仲淹在调任知颍州,扶疾上任,行至徐州,因冬寒病重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四岁。范仲淹,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

  • 佚名
    2024-06-16 08:00:00

    范仲淹的身份地位?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

  • 佚名
    2024-06-16 08:00:00

    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有什么依据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

  • 佚名
    2024-06-16 08:00:00

    《范仲淹苦学》的翻译是什么?

    【翻译】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没有依靠。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国家作为自己的责任,发奋苦读,有时晚上疲倦了,就用冷水洗脸;连饭也吃不上...

  • 佚名
    2024-06-16 08:00:00

    范仲淹苦学的翻译和注释

    《宋史·范仲淹传》说“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少有志操,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南宋楼钥所编《范仲淹年谱》云,“二岁而孤,母夫人谢...

  • 佚名
    2024-06-16 08:00:00

    范仲淹是伊川人吗

    让人不解的是,范仲淹是苏州人,在徐州去世,跟伊川并没有太多交集,为什么将最后归宿选在了这儿?中国范仲淹研究会理事、洛阳范仲淹研究会副会长、范仲淹第28世孙范章在...

  • 佚名
    2024-06-16 08:00:00
  • 佚名
    2024-06-16 08:00:00

    宋仁宗与基友范仲淹发生了什么?

    公元1033年,宋仁宗亲政。宋仁宗的第一把火,就是抓经济。对外平息战争,对内作风俭朴,从而扭转了经济颓势,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时期。至此,他才腾出手来,寻觅合适的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