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通济渠的开凿背景

黄河和淮河之间的水运,战国时已为鸿沟所沟通。西汉以后,这条运道便逐渐被汴渠(即汳水)所代替。三国、两晋和南北朝时期,又进一步对汴渠进行了整修和局部改建。隋炀帝在此基础上于大业元年(公元六零五年),“发河南、淮北诸郡民,前后百余万,开通济渠。”注:《资治通鉴·隋纪四》卷一八零。通济渠是隋大运河中最重要的一段,它分二段凿成:一段自今河南洛阳县西的隋帝宫殿“西苑”开始,引谷、洛二水达于河,大概循着东汉张纯所开阳渠的故道,由偃师至巩县的洛口入黄河;另一段自河南的板渚(今河南荥阳县汜水镇东北三十五里),引黄河水经荥阳、开封间与汴水合流,又至今杞县以西与汴水分流,折向东南,经今商丘、永城、宿县、灵壁、泗县、泗洪县,在盱眙之北入淮水。通济渠在今商丘以下趋向东南,直接入淮,这是与东汉的汴渠入泗不同的。因旧漕渠自今徐州以,下,流经泗水。由于泗水河道弯曲,又有徐州洪和吕梁洪之险,所以通济渠改行新道,撇开徐州以下的泗水迳直入淮。同年,“又发淮南民十余万开邗沟,自山阳至扬子入江。”③[注:《资治通鉴·隋纪四》卷一八零。]同时还进一步疏浚了山阳渎。通济渠和山阳渎共长二千余里,渠广四十步,两岸筑御道,并种了柳树,既可护岸,又可给牵船人遮荫。

佚名
2024-06-07 03:31:17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