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蒙族舞蹈的风格特点.其中勒马组合和筷子舞怎样把握其中的风格?

蒙古族舞蹈风格奇特,具有浓厚的民族气息。本文分析了蒙古族舞蹈的风格的形成,以及蒙古族舞蹈教学中的训练步骤及内容。 关键词: 蒙古族舞蹈 风格 教学把握 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中一个历史悠久、勤劳勇敢的少数民族。由于长期生活在绿色草原上,他们“逐水草而居”,从事着游牧活动。在这种生活过程中,蒙古族人民创造了具有游牧民族特征的舞蹈艺术。他们的歌与舞无不同他们游牧的生活方式紧密相连,反映着这个游牧民族所固有的民族个性和风格。 一、蒙古族舞蹈风格的形成及其特征 风格作为民族民间舞蹈的精髓,是民族个性的展示。每一个民族的舞蹈都因民族个性的差异而形成不同的风格特征,它以不同的动律、手足的舞动,表现着不同民族的精神风貌和 个性特征。概括地说,蒙古族舞蹈的风格,正是在其游牧生活背景下形成的粗犷、豪放、沉稳、大方、刚劲而不失温柔,具有浓厚的民族气息,真挚地表现了以游牧生活为主的蒙古族人民的喜、怒、哀、乐的情感,豪迈的精神气质和鲜明的民族个性。 蒙古族舞蹈风格的形成有着清晰的演变过程。早期流传的一种“招福致祥”的民间祭祀仪式名曰“达力根巴雅尔”,多用于战争凯旋或丰收喜庆之时对神的感恩活动,通过仪式祈求康乐太平。祭祀完毕,所有参加者便开始在草原上欢乐起舞,往往跳至夜深而不止。主要动作为跪地请安、拧身跺足、横摆漫步,舞蹈风格自然优美,由舒缓到流畅。该舞乡土气息浓郁,尽展了喜庆之时人们欢乐的情感,表达了人们祈盼幸福生活的良好心愿。 “查玛”俗称“跳神”或打鬼,系蒙藏文化交流的产物。16 世纪后半叶随同噶鲁派(黄教)喇嘛教传入,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它是以一种演述宗教经传故事为内容的面具舞,人物繁多,形态各异,各具特色。如《却吉勒(阎王)舞》动作劲拔犷悍,举手投足都极富雕塑性;《鹿神舞》动作矫健奔放而有气势,技艺性颇强,带有竞赛性质;《好扣麦舞》动作灵活洒脱,时而随鼓声颠跑跳跃,时而故作威风状,进行戏谑表演,身体的起伏,头部的昂垂,手的绕动,舞步的踏跳配合融洽,很有韵味;《查玛舞》在内蒙地区流传十分广泛,绝大多数寺庙均于宗教节日进行表演,其舞蹈影响极为广泛,至今仍在蒙古舞蹈的创作表演及教学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在蒙古族传统民间舞蹈中,《安代舞》以其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健康向上的活跃艺术特色,为各民族人民所喜闻乐见。其主要动作为上绕巾、甩绕巾、双掸巾、双摆巾、双甩巾,脚下动作为深哈腰、轻跺脚,高潮时,双腿高跳,空中甩巾,表演由徐缓到流畅,表演风格活泼生动,富于即兴色彩。舞蹈在热烈、欢腾、火爆的气氛中结束,是蒙古族舞蹈教学中的代表作。
佚名
2024-06-06 06:55:50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