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红楼梦》中为什么曹雪芹要写甄宝玉这个人物,是为了衬托贾宝玉吗?

甄宝玉,曹雪芹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家住金陵,系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应嘉之子。他与贾宝玉有着相同的外貌和相似的性情,似为贾宝玉的镜中幻影,贾雨村将二人相提并论,评为正邪两赋人格的典型。

但他却有不一样的结局,中举后留在红尘凡间,娶李绮为妻,重振家业,似为贾宝玉另一种假设结局的诠释。如果说贾宝玉是曹雪芹自我人生理想化的产物,那么甄宝玉更接近曹雪芹本来面目。

《红楼梦》中的两个宝玉都以曹雪芹为原型,贾宝玉侧重虚构,甄宝玉侧重写实。

小说里甄府接驾四次,不是人人可以随便有的机会,像贾府、王府就只能接驾一次,现实中只有曹寅做了二十年江宁织造,才赶上了这场盛事,接驾四次 ;甄府比贾府有一二稍盛者,现实中曹家之显贵亦稍盛小说中的贾府;甄府在南京,更可以同曹家的繁华旧梦对等;甄府大姑娘和二姑娘嫁到北京,曹寅两个女儿也嫁到北京成为王妃。

甄府送给贾府的礼单上有上用妆缎、蟒缎、杂色缎、各色纱、宫绸及宫用各色缎纱绸绫这些高档丝织品,显示了曹家数十年织造生涯本色;甄府送给贾母八旬大寿的围屏上有大红缎子缂丝“满床笏”图案,对应甄士隐《好了歌注》“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以及端午节打醮时在神前拈的第二本戏《满床笏》,用以感慨曹家盛衰。

甄宝玉父亲甄应嘉谐音“真应嘉”,表字友忠,官名“体仁”,在官场上“一味的真心待人,反倒招出事来” ,符合曹雪芹嗣父曹頫事实。

甄宝玉十四岁遭遇抄家,与雍正六年(1728)抄家时曹雪芹年龄相符。抄家后,甄府子孙流散,失去消息。现实中曹雪芹一家迁回北京后,同样孤立无援,连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等基本物质生活都失去了保障,曹雪芹更是备尝艰辛。

曹雪芹的好友敦诚、敦敏兄弟诗云“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当时虎门数晨夕,西窗剪烛风雨昏”,提到曹雪芹初到北京的那几年一度勤奋读书,在科举仕途的正路上辛苦跋涉,并多方干谒朝中权贵,这些都与小说中的甄宝玉自述吻合。

二敦诗云“燕市狂歌悲遇合”,曹雪芹半世潦倒,蹉跎不遇,甄宝玉中举正是他在写作中为自己寻求到的一点慰藉。

扩展资料

《红楼梦》中,贾府与江南甄家是世交,可是并没有写甄家有些什么人物。一直到《红楼梦》第五十六回,才对甄家的人物略写一二。其中提到一个甄宝玉,提起甄宝玉,甄家的人说,甄宝玉从小淘气异常,也是跟着老太太,喜欢女孩儿服侍。

这不是和贾宝玉的性格很像么。并且当甄家的人一见贾宝玉,还以为甄宝玉进京来了呢。这是相貌长得像了。偏偏这甄家公子,小名儿也叫宝玉。这是第三样相同了。可以说甄宝玉和贾宝玉无论在性格、模样,还是名字方面都是相同。

读到这里不禁想,曹雪芹为什么要这样写。即使是双胞胎,模样虽长得一样,但性格却不见得一样,还有名字也不一样。其实就连贾宝玉都不相信,他还和史湘云一起讨论了一番。

曹雪芹《红楼梦》中,一直用假语村言,还用贾,即假,作为姓氏。难道曹雪芹真是叫读者相信他所写的都是假的么。如果读者相信了,还真被曹雪芹骗过了。正如《红楼梦》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所写一样。曹雪芹告诉读者,要善于发觉假象背后的真相。

他还当心读者不能明白真相,因此写甄家,写甄宝玉。意在告诉读者,甄,即真,甄家的事情才是真的。甄府和贾府是世交,写贾府即是在写甄府。甄府即贾府的艺术原型,同理甄宝玉即贾宝玉的艺术原型。

因此贾宝玉才在长相、性格、名字等方面与甄宝玉一模一样。

贾宝玉是艺术世界中的人物,而甄宝玉是现实世界中的人物。亦真亦假,真真假假,要从假中发现真。

但曹雪芹写甄宝玉还有另一层深意。读《红楼梦》,我们知道,在所有人中,最懂贾宝玉的人是林黛玉。可林黛玉也不一定懂贾宝玉的全部,也有不明白贾宝玉的地方。《红楼梦》第三十六回,当贾宝玉看到贾蔷与龄官如此深情,从此之后深悟人生情缘,各有定分。

可林黛玉就没有明白当时的贾宝玉到底是怎么回事。人生没有一个懂自己的知己,岂不是很无奈。因此曹雪芹才写了一个甄宝玉,他就如贾宝玉的影子一般,就连袭人都说:“那是你梦迷了。你揉眼细瞧,是镜子里照的你影儿”。

甄宝玉才是那个真正懂贾宝玉的知己,史湘云不是说,如果贾宝玉被打了,可以去找甄宝玉么。找甄宝玉干什么?当然和他倾诉,难道会和一个不懂自己的人诉苦么。

其实曹雪芹是以史湘云和袭人所说之话,告诉我们甄宝玉与贾宝玉的关系。甄宝玉会开导贾宝玉,因只有甄宝玉才真正懂得贾宝玉,只有影子会和我们形影不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甄宝玉

佚名
2024-06-05 21:01:06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