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歌舞节日有那些?(回荅岀八歌就可以)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歌舞节日简介

1.泼水节:

这是傣族人民最隆重的年节和歌舞节日,于每年清明后十天左右举行。传说古代12名少女机智地杀死火魔王后,见其头颅触物即燃,为免烈火祸害四方,每天以水冲身,轮流将其头颅捧在怀中,直至化为尘土。这样,四方百姓才免于灾难。

傣族人民为了纪念这12位善良勇敢的少女,每年均在这个日期隆重举行泼水节。届时,人们倾寨而出,在铓锣和象脚鼓声中相互追逐泼水,以示祝福。民间舞蹈家身披五彩羽翅,模拟象征吉祥的孔雀翩翩起舞。

澜沧江边,龙舟竞发,岸边人群高唱《吁腊呵》歌,端着醇香米酒迎接胜者。划手高举船桨,欢唱《划龙船》歌,边唱边舞上台领奖。这时,歌手们高唱《放高升歌》,爬上竹梯点燃钻天烟火。活动从早晨进行,直至深夜方才结束。

2.芦笙节:

这是苗族传统的音乐歌舞节日,于春秋两季举行,因地方不同,举行的时间也各不同。如黄平县一带在三月子日在苗陇乡,午日在白保乡,九月二十四日以后在谷陇乡先后举行。在黔东南首府凯里附近,每年农历二月十三至十六在舟溪举行。

届时,身着盛装的苗族人民围聚于芦笙坡或广场,吹起芦笙应节起舞,或放声高唱。芦笙乐舞称为“踩芦笙”或“跳芦笙”,舞者围成圆圈,4个芦笙手领舞于前,引出两队姑娘随笙乐而舞,或男女分为两队,男子吹笙起舞,女子随之起舞。

芦笙节的举行主要是预祝或欢庆丰收,在节日中,各寨芦笙队还进行竞赛。芦笙竞赛由两支芦笙队进行集体或个人的表演,边吹边舞,演奏乐曲不得重复,胜者则在芦笙上披红挂彩,并有姑娘或小伙们围着歌唱。

芦笙节期间,常常同时举行斗牛、赛马和各种体育活动。苗族青年则常常在此时谈情说爱、相亲定情、结伉俪之乐。

3.丰年祭:

这是台湾高山族传统节日,也称“收获节”和“栗祭”、“丰收祭(节)”。节前,人们停止一切活动,杀牲备饭,精心准备节礼。节日期间,人们自带糯■、酒肉,聚在村社,边吃边唱,酒酣则纵情歌舞。

祭祀时,人们牵手环绕篝火,引吭高歌,顿足为节,边唱边舞,庆贺丰收。丰年祭中,属“五年祭”最为隆重。“五年祭”就是每隔五年的秋后举行,“五年祭”的活动,前后可持续一个月之久。

4.歌会:

这是畲族人民传统的歌唱节日,举行的时间是每年逢农历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分龙节、六月初一、七月七、八月十五、九月九等。节日期间,盛装男女三五成群,在山顶、古寺、歌坪,对唱拦路歌、请唱歌、散条(歌的体裁)、数数歌、节气歌、谜语歌、新山歌等。

人们通过唱歌增进了解,建立感情。演唱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独唱、对唱、齐唱、重唱等。满山歌声此起彼落,热闹异常。

5.火把节:

这是彝族人民传统的民族节日,举行时间是每年从农历六月二十四起,夜以继日,持续三天三夜方才结束。据传说是为纪念率众抗暴中殉难的邓睒召首领的慈善夫人而举行的活动。节日中,彝族村寨宴饮盛会,人们盛装彩饰,拥向坪场歌塘,纵情跳起“打跳”、“跳月”等民族歌舞,并举行斗牛、赛马、摔跤、射箭等活动。到了夜间,人们便点燃火把夜行于田野山村之间,以驱虫摒害,祈福求安。

在此同时,人们于松林草坪间点燃簧火,青年们吹奏短笛,弹拨月琴和大三弦,跳起热烈豪放的“阿西跳月”、以葫芦笙、长管笙领舞,合以三弦、月琴、笛子、萧筒、唢呐等乐器,跳着欢快活泼的“打歌”。

6.达努节:

这是瑶族人民欢庆丰收的传统节日,又称“盘王节”、“祖娘节”、“瑶年”,于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九举行,故又称“二九”节。传说系瑶族祖先、女神密洛陀成婚之日,瑶族人民受其所赐铜鼓,在收获季节击鼓以惊鸟兽,确保丰收。

从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六起,接连击鼓歌舞四日,礼贺女神,后沿袭为达努节。节日以歌舞为主,有赛铜鼓舞、对唱山歌、唢呐鼓吹乐等。此外还有放冲天炮、武术表演等体育游戏活动。各村寨亲友邻里之间,歌舞宴饮欢聚,喜气洋溢。

7.歌圩:

这是壮族人民定期集聚的传统歌唱节日,举行时间一般是春节、三月三、七月十五、八月十五以及婚礼和农闲时,于田峒、山坡及喜屋内举行。传说壮族在唐代有歌仙刘三组,宋代则有“男女盛服……聚会作歌”的记载。元代以后,定期歌会逐步发展。

节日规模少者上百人,多则成千上万,从早到晚,通宵达旦,持续数日。歌圩分“野歌圩”和“夜歌圩”两种。野歌圩又称“歌坡”、“赶歌圩”,以唱山歌为主,男女青年对唱见面歌、赞歌、初交歌、深交歌、赠礼歌、约会歌、分别歌等情歌。除对唱情歌外,常伴有“抛绣球”,“放球、还球”,“舞龙、舞狮”,“唱采茶”等歌舞。

夜歌圩又称“歌堂”、“坐妹”,在室外举行,以唱邀歌、答歌、入座歌、赞歌、花果歌、农季歌、谜语歌等盘歌为主,唱歌形式有独唱、对唱、领唱等。

8.阿肯弹唱会:

这是哈萨克民族的传统音乐盛会,举行时间是每年的7、8月间,牧民们热情邀请各地的民间歌手(即阿肯)云集北疆巩乃斯和阿合塔草原。首先由年高艺精的阿肯演奏古老庄重的冬不拉曲《贵巴斯》作为序曲,继之各地名手相继表演。

此外还有诗朗诵、长篇叙事歌弹唱等节目,盛会的高潮是阿肯对唱竞赛,夺标者的名字将传遍草原,长久留在人们心中。音乐表演结束后,还举行赛马、叼羊、姑娘追、摔跤、拔河、打靶等传统的体育活动,活动连续数日方散。

9.古尔邦节:

这是维吾尔族传统节日盛会,举行时间是按伊斯兰教义规定的太阴年十二月十日。古尔邦,或称库尔班,系阿拉伯语的意译,意为“献牲”,又称“宰牲节”。

这日,天山南北城乡家家准备有丰富的节日食品,道旁、屋顶常置铁鼓,与唢呐的鸣奏连成一片。人们随着音乐走向大礼拜寺广场,欢跳古老的“萨玛”舞、欢乐的“夏地亚拉”舞和幽默活泼的“纳孜尔库姆”舞,尽情欢度这民族佳节。

10、目脑纵歌:

这是景颇族传统的大型歌舞节日。景颇族中有的支系称为“目脑”,有的则称之为“纵歌”,人们习惯统称为“目脑纵歌”。传说鸟雀们从太阳宫参加“目脑纵歌”后回到大地,推选孔雀为领舞的“脑双”,依样演习,恰为景颇族祖先所见。

于是景颇族人们决定,将每年农历正月在祥信央坝仿效“目脑纵歌”,沿袭至今。每逢节日,数百里山乡老幼聚集,盛装欢乐。竹台上饰以松枝、彩花,场坪上吊起大皮鼓,铓锣声中,乐手吹奏竹笛和洞巴,敲击象脚鼓,人们围成无数圆圈,随乐起舞,放声高歌庆丰收,以示吉祥。
佚名
2024-06-09 01:36:15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