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急求企业并购中有关目标公司选择的案例,失败或成功的都行。谢谢!!

并购整合案例分析

  企业背景: 华联超市是中国超市行业的先驱者,成立于1992年,曾经是中国最成功的本土企业之一,目前在华东拥有1700家连锁门店,大多数是加盟店。 2000年前后,行业竞争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世界零售业巨头相继进入中国,主力业态是大卖场,这给以超市业态存在

  企业背景:

  华联超市是中国超市行业的先驱者,成立于1992年,曾经是中国最成功的本土企业之一,目前在华东拥有1700家连锁门店,大多数是加盟店。

  2000年前后,行业竞争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世界零售业巨头相继进入中国,主力业态是大卖场,这给以超市业态存在的华联超市巨大的压力。另外,企业的初步成功使团队走向了封闭,公司经营管理文化开始转向内部,公司离真实的市场越来越远。

  2003年,公司的母公司和其他3个大型商业集团公司合并,同城的竞争对手成为兄弟公司,市场开始流转到合并后的集团公司旗下。同时,同业态的公司将进行合并,而华联超市是相对弱势的一方,因此,从那时开始,公司内部就一直被整合的阴影笼罩。

  2004年,公司开始真正为其前三年的冒进付出代价,在上一轮圈地运动中扩张到全国11个城市的子公司,无一例外地陷入巨额亏损,而上海大本营的经营也陷入困境,顾客不再光顾,销售额明显下降。

  雪上加霜的是,2004年年初,公司管理层发生分裂,创始人率40多位中高层管理团队另起炉灶,使公司积累的管理力量为之一空。

  2005年在新的管理团队带领下,企业开始主动进行变革,一方面通过门店改造,调整门店结构,提高门店形象,销售利润逐步回升;另一方面通过改造企业核心流程,利用应用信息系统固化有效流程的方式,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更大力度地支持了门店经营。2007年企业回到了盈利状态,2008、2009年连续两年销售利润得到了大幅提高。

  并购背景:

  2008年我们收购了崇明县的一家区域性超市公司,门店超过35家,每年销售额达到4.5亿,员工数超过800人,加之我们在当地的子公司,我们共同占有当地超市市场约90%的超市份额。

  经过对双方采购条件的初步对比,二者商业收益率相差约8个百分点,扣除销售价格的差异,我们发觉这里面存在着较大的采购成本下降空间,预计至少在3个百分点以上。因此,在收购一年后的2009年,我们将新收购公司的整合提上了议事日程。

  与此同时,我们华联超市与同城兄弟公司的整合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如何整合团队?

  项目管理:在管理队伍上,我们成立了两个层面的项目管理团队:一个是由我负责的项目领导团队,成员为公司各核心副总。这些成员都是公司核心业务部门的核心岗位人员,经历了企业这些年由弱转强的过程,有崭新的经营理念、扎实的业务功底以及强烈的进取心态;另一个是由一位副总负责的项目执行团队,参与者为各部门经理及目标公司的领导人。执行团队下又设五个项目小组,四个业务小组,一个沟通与培训小组。

  项目激励:在项目激励方面,我主要设置两个方面的机制,首先是强调本次整合机会的难得性;其次是设置公司级别的项目年度奖励。

  在每一次项目例会上,我都会强调整合机会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天赐良机,它会极大地提高我们的职业含金量。因为行业内部成功整合的案例并不多见,如果我们的团队能成功地完成此项目,那么每个成员就都有机会在行业内宣讲整合的详细方略,我们也就可以冲破企业对于个人职业生命的限制,获得行业内的职业声誉。

  事实证明,虽然有明确的项目年度奖励,大家对于机会的重视度却要远远高于年度奖励的。项目组成员在处理综合性的业务问题时,往往是自觉地站在整体项目成功的角度,而不是像在日常工作中那样,将部门利益作为出发点。

  项目沟通:在项目的沟通方面,首先建立起完整的项目会议时间表和重大事项议事规则,从一开始就将整个项目的进程列入严格的管理之中,为整个项目的沟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次,在公司内部网上建立专属的工作室,为项目团队成员创造更加便捷的沟通渠道。
佚名
2024-06-01 16:08:32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