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麻烦看下古诗中的哲学帮帮着急的人吧,非常谢谢大家了3H

这是一个哲学问题,也是一个历史问题,你能问这个问题,我首先要肯定你!你是有追求的人。从诗经说起吧。诗经为夏商周时期人们抒发感情的诗,实际上中国人是非常浪漫和优雅的,第一部成型的完好的书就是诗经,诗经原来不叫诗经,叫《诗》,汉代有人把它叫《诗三百》,因为它是三百多篇组成的,诗经是韵文,是四个字四个字一句,例如,《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孔子对诗经很重视,他认为诗经可以陶冶情操,他儿子没有读诗经,他训斥道:“不读诗,何以言?”就是说不读诗经,怎么能说好话呢?诗经分《国风》,《尔雅》,和《颂》,国风是歌颂祖国的,尔雅是歌颂帝王的,颂是歌颂神的。孔子对诗经的评价是:“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意思是,诗经一言以蔽之,就是一句话,无邪。
然后到了魏晋南北朝,南北朝时期的北朝主要被少数民族统治,少数民族有着狂放不羁,性格直率热情的特性,所以写的诗也非常简洁,如北朝的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忘了)可汗大点兵,兵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可汗,……(忘了)等等。”传递了戍边战士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豪迈气质。这种气质一直延续和影响了后来紧接着的隋唐两朝,并且,诗的风格由四言变成五言,就是五个字一句。到了唐代发展到七言绝句,七言律诗。
唐代是诗歌的大繁荣时期,主要有三类诗歌,第一,保家卫国的戍边诗歌,如王昌龄的《凉州词》,第二,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代表人物有李白,像: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第三,忧国忧民的诗歌,代表人物有杜甫,杜甫生活在唐玄宗时期,正值唐朝由盛转衰,安史之乱的时候,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有《三吏》,《三别》,杜甫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杰出代表,他代表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以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为己任,这发展到北宋,这种思想被范仲淹概括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豪迈悲怆的情怀。顺便说一句,范仲淹也是写诗写词的高手,他的岳阳楼记被广为传颂:“予观夫巴陵盛状,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等等”
到了北宋末年,中华民族进入了第二次民族大融合,第一次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约公元2-3世纪,北宋末年约在公元10世纪,女真族入侵,国号为金,灭了北宋,从北宋到南宋时期,包括金朝,是词的创作鼎盛时期,比如苏轼的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北宋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当下自己所受的苦难的宽容,豁达的情怀。这是一个转折点,就是人们不再为生活的苦难而悲伤,而是苦中作乐了。
在第三次中华民族的大融合时期,诞生了元曲,就是元朝时期,元曲是戏剧的雏形,它不再单纯依靠诗,词,等非常格式化的东西抒发感情,而是有了自己的较大的灵活性,如果说诗是诗歌,词是歌曲,那元曲就相当于说话了。著名的元曲有《窦娥冤》,等等。
引起我注意的是,这些诗词歌赋大放异彩的时候,恰恰是中华民族到了危难的关头,或者是民族大融合的自由时期,这些时期有个共同特点,就是人的思想十分自由,开放,人口的流动性也非常强,这给了那些作家丰富的生活经历来进行创作,所以,综上所述,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任何一种形式的艺术,都是来源于生活,然后回归于生活。都是服务于大众,否则,它是没有生命力的。谢谢!
佚名
2024-06-05 18:16:35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